健康危險因素的個體評價,主要通過比較實際年齡、評價年齡和增長年齡三者之間的差別,以便了解危險因素對壽命可能影響的程度及降低危險因素之后壽命可能增長的程度。
根據(jù)實際年齡、評價年齡和增長年齡三者之間不同的量值,評價結果可以區(qū)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一)健康型
被評價者的評價年齡小于實際年齡屬于健康型。如實際年齡為47歲的被評價者,其評價年齡為43歲,說明個體危險因素低于平均水平,預期健康狀況良好,亦即47歲的個體可能經(jīng)歷43歲年齡者的死亡歷程。當然進一步降低危險因素并不是沒有可能,但進展有限。
(二)自創(chuàng)性危險因素型
被評價者評價年齡大于實際年齡,并且評價年齡與增長年齡之差值大,屬于自創(chuàng)性危險因素型。例如個體的實際年齡41歲,評價年齡44歲,增長年齡36歲,這種類型個體的評價年齡大于實際年齡,說明危險因素平均水平較高。評價年齡與增長年齡相差較大,說明這些危險因素屬自創(chuàng)性,通過降低危險因素的措施,有可能延長預期壽命。
(三)難以改變的危險因素型
被評價者的評價年齡大于實際年齡,但是評價年齡與增長年齡之差較小,屬于難以改變的危險因素型。例如,個體實際年齡41歲,評價年齡47歲,增長年齡46歲,評價年齡與增長年齡之差為l歲。這種類型說明個體的危險因素主要來自生物遺傳因素與既往及目前疾病史。通常不易于改變這些因素,因此,降低這類危險因素的可能性較小,延長壽命的余地不大。
(四)一般性危險型
一般性危險型是指評價年齡接近實際年齡,預期死亡過程相當于當?shù)仄骄?,因此,危險因素接近于輕微危害程度,降低危險因素的可能性有限,增長年齡和評價年齡接近。
除了對危險因素的嚴重程度以及可能降低的程度分析可能出現(xiàn)三種年齡之間的關系外,還可以對某一種危險因素進行進一步分析。例如,減少吸煙的危險因素,或控制超體重的危險因素,用同樣方法計算增長年齡,從評價年齡之差值大小,說明某一種危險因素對個體預期壽命可能影響的程度。
危險因素對個體預期壽命影響的程度同樣可以用改變危險因素后,危險因素降低程度來說明。如接受醫(yī)生建議改變行為生活方式,降低危險因素,總危險因素的嚴重程度可能降低52.2%,冠心病的危險程度可能降低47%等等。
根據(jù)實際年齡、評價年齡和增長年齡三者之間不同的量值,評價結果可以區(qū)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一)健康型
被評價者的評價年齡小于實際年齡屬于健康型。如實際年齡為47歲的被評價者,其評價年齡為43歲,說明個體危險因素低于平均水平,預期健康狀況良好,亦即47歲的個體可能經(jīng)歷43歲年齡者的死亡歷程。當然進一步降低危險因素并不是沒有可能,但進展有限。
(二)自創(chuàng)性危險因素型
被評價者評價年齡大于實際年齡,并且評價年齡與增長年齡之差值大,屬于自創(chuàng)性危險因素型。例如個體的實際年齡41歲,評價年齡44歲,增長年齡36歲,這種類型個體的評價年齡大于實際年齡,說明危險因素平均水平較高。評價年齡與增長年齡相差較大,說明這些危險因素屬自創(chuàng)性,通過降低危險因素的措施,有可能延長預期壽命。
(三)難以改變的危險因素型
被評價者的評價年齡大于實際年齡,但是評價年齡與增長年齡之差較小,屬于難以改變的危險因素型。例如,個體實際年齡41歲,評價年齡47歲,增長年齡46歲,評價年齡與增長年齡之差為l歲。這種類型說明個體的危險因素主要來自生物遺傳因素與既往及目前疾病史。通常不易于改變這些因素,因此,降低這類危險因素的可能性較小,延長壽命的余地不大。
(四)一般性危險型
一般性危險型是指評價年齡接近實際年齡,預期死亡過程相當于當?shù)仄骄?,因此,危險因素接近于輕微危害程度,降低危險因素的可能性有限,增長年齡和評價年齡接近。
除了對危險因素的嚴重程度以及可能降低的程度分析可能出現(xiàn)三種年齡之間的關系外,還可以對某一種危險因素進行進一步分析。例如,減少吸煙的危險因素,或控制超體重的危險因素,用同樣方法計算增長年齡,從評價年齡之差值大小,說明某一種危險因素對個體預期壽命可能影響的程度。
危險因素對個體預期壽命影響的程度同樣可以用改變危險因素后,危險因素降低程度來說明。如接受醫(yī)生建議改變行為生活方式,降低危險因素,總危險因素的嚴重程度可能降低52.2%,冠心病的危險程度可能降低47%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