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購買信托產品、防范投資風險

字號:

信托收益率通常遠高于銀行同期存款利率,但是,信托計劃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投資者購買信托產品的風險實際上要遠遠大于買股票的風險。而且由于信托產品份額和金額的限制,決定了信托投資者一般不是中小投資者,一旦發(fā)生損失,數額較大。所以投資者對信托產品的風險一定要有理性的認識,同時更要學會防范風險。
    理財專家建議,首先,投資者應選擇經營規(guī)范、有較好口碑的信托公司發(fā)行的信托產品。投資者完全可以通過查閱各項報告了解信托公司的財務狀況、公司的治理情況、風險狀況等。對于財務不佳、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經營風險較高的信托公司發(fā)行的信托產品不宜購買。
    其次,選定了信托公司之后,投資者應重點關注擬與信托公司簽署的信托合同。信托合同是確定投資者與信托公司權利義務的惟一書面文件,投資者一定要仔細閱讀。
    簽署合同前,投資者應該考慮信托項目的收益達到信托公司承諾收益的可能性,比如說,房地產項目從買地、建設到銷售再到結算利潤,至少也要一兩年時間,而股權信托項目在短時間內提升公司的經營業(yè)績,產生較為可觀的利潤似乎是不現(xiàn)實的。如果信托公司承諾收益的到期實現(xiàn)可能性較小的話,這樣的信托產品風險較高,即使到期能夠實現(xiàn)信托收益,也很有可能不是來源于信托項目本身,而是保證人或信托公司以其固有資產支付的。
    信托計劃一旦成立后,投資者幾乎處于對信托財產的失控狀態(tài),對信托財產的投資管理可以講是一無所知。所以在簽訂合同時,投資者應該與信托公司就信托財產的審計事宜、信托計劃的信息披露進行明確約定,要求信托公司定期向委托人、受益人或其他指定的人選披露信托財產的最新情況,并且定期公布信托財產的審計報告。
    最后,在信托計劃進行中,集合信托計劃受益人有權向信托公司查詢與其財產有關的任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