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結構輔導講義:單層廠房的結構體系11

字號:

第五節(jié) 大跨度屋蓋結構
     一、桁架
     桁架應用極廣,適用跨度范圍(6—60m)非常大。以受力特點可分為:平面桁架、立體桁架、空腹桁架。通常所指的桁架全是平面桁架,只在強調其與立體桁架或空腹桁架有所區(qū)別時,才稱之為平面桁架。文藝復興時期,改進完善了木桁架,解決了空間屋頂結構的問題;10世紀工業(yè)大發(fā)展,因工業(yè)、交通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大跨度。出現(xiàn)了各種鋼屋架采用桁架。
     (一)桁架的基本特點
     1.平面——外荷與支座反力都作用在全部桁架桿件軸線所在的平面內;
     2.幾何不變——桁架的桿件按三角形法則構成;
     3.鉸接——桿件相交的節(jié)點,計算按鉸接考慮,木桿件的節(jié)點非常接近鉸接;鋼桁架或鋼筋混凝土桁架的節(jié)點非鉸接、實屬于剛架,其桿件除軸向力外,還存在彎矩,會產生應力但很小,依靠節(jié)點構造措施能解決,故一般仍按結點鉸接考慮;
     4,軸向受力——結點既是鉸接,故各桿件(弦桿、豎桿、斜桿)均受軸向力,這是
    材盡其用的有效途徑。
     (二)桁架的合理形式
     選擇桁架形式的出發(fā)點是受力合理,能充分發(fā)揮材力,以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桁架桿件雖然是軸向受力,但桁架總體仍擺脫不了彎曲的控制,在節(jié)點豎向荷載作用下,其上弦受壓、下弦受拉,主要抵抗彎矩,而腹桿則主要抵抗剪力。
    由力分析可以看出,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受力最合理,結點構造最簡單,用料最經濟,自重最輕巧,施工也可行的是多邊形或弧形桁架,因其上弦非直線,制作較復雜,僅適用于較大跨度的情況。一般為便于構造與制作,上下弦各采用等截面桿件,其截面按內力決定,故內力較小的節(jié)問,材料未盡其用;為充分發(fā)揮材力,應盡量使弦桿各節(jié)點內力值接近。為進一步改進多邊形桁架,使其上弦制作方便些,可作成折線形上弦的桁架,其高度變化接近于拋物線,這樣適用于中、大跨(l>18m),但其制作仍比三角形或梯形桁架復雜,三角形桁架的特點是上弦為兩根直料,構造與制作最簡單,其受力極不均勻,僅適用于小、中跨(l≤18m)的桁架情況。
     (三)桁架選型
     選擇桁架形式時,除了要考慮桁架受力與經濟合理外,還需要考慮下列問題:
     (1)建筑體型與美觀;
     (2)屋面材料及其坡度;
     (3)制作與吊裝。
     (四)桁架的空間支撐
     支撐的位置設在山墻位置兩端的第二開間內,對無山墻(包括伸縮縫處)房屋沒在房 屋兩端第一開間內,房屋中間每隔一定距離(一般≤60m)亦需設置一道支撐,木屋架為20~30m。支撐包括上弦水平支撐、下弦水平支撐與垂直支撐,把上述開間相鄰兩端桁架聯(lián)結成穩(wěn)定的整體。在下弦平面通過縱向系桿,與上述開間空間體系相邊,以保證整個房屋的空間剛度和穩(wěn)定性。支撐的作用有三:
     (1)保證屋蓋的空間剛度與整體穩(wěn)定;
     (2)抵抗并傳遞屋蓋縱向側力,如山墻風力、縱向地震力等;
     (3)保證桁架上弦平面外的壓曲,減少平面外長細比,并可以防止桁架下弦平面外的振動。
     (五)桁架的優(yōu)缺點
     1.優(yōu)點
     (1)桁架的設計、制作、安裝均為簡便;
     (2)桁架適應跨度范圍很大,故其應用非常廣泛。
     2。缺點
     (1)結構空間大,其跨中高度H較大,一般為(1/10—1/5)l0,給建筑體型帶來笨 重的大山頭,單層建筑尤難處理;
     (2)側向剛度小,鋼屋架尤甚,需要設置支撐,把各榀桁架聯(lián)成整體,使之具有空間剛度,以抵抗縱向側力,支撐按構造(長細比)要求確定截面,耗鋼而未能材盡其用。
     (六)立體桁架
     解決上述未盡其用的問題使桁架材料充分發(fā)揮其潛力的辦法,是改平面桁架為空間桁架,即立體桁架。這樣一來桁架本身就具有足夠的側向剛度與穩(wěn)定性,以簡化或從根本上取消支撐。
    (七)空腹桁架
     由于使用上的需要或建筑功能上的要求,如在桁架高度范圍內開門窗或天窗、或在桁架高度范圍內作設備層、或需要穿越管道與人行道,或桁架暴露于室外需要適當美觀等原因,不允許桁架有斜腹桿,只有豎桿的桁架,即是空腹桁架。
     本節(jié)所述之平面桁架、立體桁架與空腹桁架,其總體仍然是受彎構件,本質是格構式梁或梁式桁架。
     二、拱殼
     拱是抗壓材料的理想形式,拱形的土穴、巖洞是自然界存在最多的天然結構。拱是受壓的,土與石承壓性能好,因此天然結構中拱形的土穴與巖洞占絕大多數(shù)。
     殼體具有三大功能,即強度大、剛度大和板架合一,這是由于殼能雙向直接傳力、具有極大空間剛度和屋面與承重合一的面系結構。本節(jié)將拱與殼分述如下:
     (一)拱
     東西方古國,很早就產生了拱結構。如:中國的弧拱、古埃及、希臘的券拱;古羅馬的半圓拱;拜占庭的帆拱;羅馬建筑的肋形拱;哥特建筑的尖拱等。
     現(xiàn)代的拱結構多采用圓弧拱或拋物線拱,其所采用的材料相當廣泛,可用磚、石、混凝土、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也有采用木材和鋼材的。拱結構的應用范圍很廣;最初用于橋梁,在建筑中,拱主要用于屋蓋、或跨門窗洞口,有時也用作樓蓋、承托圍墻或地下溝道頂蓋。
     拱所承受的荷載不同,其壓力曲線的線形也不相同,一般按恒載下壓力曲線確 定;在活載作用下,拱內力可能產生彎矩,這時鉸的設置就會影響拱內彎矩的分布狀況。與剛架相仿,只有地基良好或兩側拱肢處有穩(wěn)定邊跨結構時才采用無鉸拱,這種拱很少用于房屋建筑。雙鉸拱應用較多,為適應軟弱地基上支座沉降差及拱拉桿變形,采用靜定結構的三鉸拱,如西安秦俑博物館展覽廳,由于地基為Ⅰ-Ⅱ級濕陷性土而采用67m跨的三鉸拱。
    拱身可分為兩大類,即梁式拱和板式拱。
    粱式拱有兩種:
     (1)肋形拱;
     (2)格構式拱。
     2.板式拱有六種:
     (1)筒拱;
     (2)凹波拱;
     (3)凸波拱;
     (4)雙波拱;
     (5)折板拱;
     (6)箱形拱。
     拱以曲桿抗衡并傳遞外力給支座,故鉸支座不僅承受豎向力,并有相當大的水平向外的拱腳推力,其合力就位于拱軸曲線在支座點的切線方向上。拱腳有推力是其主要力學特征之一,矢高f越小,推力越大。一次超靜定的雙鉸拱,支座的垂直或水平位移均會引起 內力變化,對支座在推力作用下無變位的要求就更嚴格。由此可見,為了使拱保持正常工 作,務必確保其支座能承受住推力而不位移,故拱腳推力的結構處理,是拱結構設計的中 心問題。
     3.一般,抵抗推力結構的處理方案,有下列幾種:
     (1)推力由拉桿直接承擔;
     (2)推力由水平結構承擔。
     4.結合拱腳部位有下列的處理方案:
     (1)連續(xù)拱的中間支座,兩側恒載作用下拱腳推力相抵消,故中間各跨可不設拉桿; 非對稱活荷(雪、風荷等)作用下,兩側不平衡推力,可由作為中間支座的梁來抗衡。
     (2)邊跨拱的邊支座處理;
     1)邊圈梁;
     2)挑檐板;
     3)邊跨平頂。
     (3)推力由豎向結構承擔。豎向結構有下列四種形式:
     1)扶壁墻墩;
     2)飛券;
     3)斜托墩;
     4)邊跨結構。
     (4)推力直接傳給基礎一落地拱。拱結構布置有下列六種:
     1)并列布置;
     2)徑向布置;
     3)環(huán)向布置;
     4)井式布置;
     5)多叉布置;
     6)拱環(huán)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