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國家公務員必讀之申論試題構成要素分析1

字號:

2010年國家公務員備考已經(jīng)到了暑期黃金階段,公務員考試中的申論考試是一種具有綜合性創(chuàng)新性的寫作活動,能否取得好的成績,關鍵在于能否理解給定材料的內(nèi)容和關系,而想要準確理解給定材料的內(nèi)容,體現(xiàn)對給定材料的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應了解申論試題是怎樣組成的,是從哪里剪取材料形成一個完整試題的。申論在九年來的發(fā)展變化中,已固定下來一些基本構成要素,錘煉出一套特定的格式。打開申論試題密封袋,首先看到的是試卷封面的注意事項,包括分數(shù)、時間限制、答題位置、限定書寫工具及使用方式等,其中,答題時間一項,是申論作答的基本運行條件之一,目前各級各地申論考試答題時間一般為150分鐘(個別地方采用120分鐘),即兩個半小時;其后是試卷的主體部分,包括試題、答題卡、答題稿紙等。
    申論考試中的閱讀資料非常之重要,是完成申論作答的基礎,給定資料是作答的基本依據(jù),所有的題型、所有的答案都要從資料中引申得出,這是申論考試試題最本質(zhì)的特點。因此,只要吃透材料、理清規(guī)律,就一定能得出所有的答案。基本圍繞同一主題,是指這些文字材料或圖表大體上都在闡述同一個問題,圍繞一個中心,遵守一個邊界,單條材料彼此之間具有或大或小的關聯(lián)性。之所以說是“基本”、“大體上”,是因為,材料并不都能說明問題、表達中心思想,有的材料獨立看有一定意義,放在全部材料的整體中卻無關宏旨,與材料整體所反映出來的信息——給定資料的主題關系不大,甚至游離于中心之外,像是開市民會議從路邊隨意拉來的平頭、中等個,有點相關性就都給堆在一起;但是材料與整體主題之間、材料彼此之間的關聯(lián)性一定存在,所有材料大致不會逸出整體主題的邊界。
    申論考試中所給出資料可以歸為三大類
    理論性資料:理論性資料是對客觀事物和實踐的抽象概括,形式可以是知識、定理、規(guī)律,可以是原則、方法、概念、論斷,也可以是言論、思想觀點,其表現(xiàn)為論述性的語句。在申論考試的給定資料中具體表現(xiàn)為:
    (1)引述經(jīng)典——孔子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孟子對梁惠王說:“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BR>    (2)引述定律——價值規(guī)律就是供求關系決定價格,商品之間等價交換。
    (3)引述文章言論——光明日報載文:“不良的社會風氣,負載著顛倒的價值觀念,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起著一定的負面導向作用?!纫獔猿謴姶蟮恼_輿論導向,又要有機制和體制層面的得力措施,才能有效地整治不良社會風氣?!?BR>    (4)引述談話言論——D部長:相對于西方民主國家來說,實事求是地說,我國目前所謂黨政統(tǒng)一的領導體制肯定更有效。
    (5)引述法律條文——《反不正當競爭法》規(guī)定:“經(jīng)營者不得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BR>    (6)介紹名詞、定義——幸福感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tài)的一種事實判斷,又是對于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幸福指數(shù),就是衡量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shù)值。
    (7)介紹施政方針、政策——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提出、發(fā)展和完善,表明黨對什么是小康社會、如何建設小康社會認識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