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驢》教案設計

字號:

【自讀導言】
    學習本文的基本要求:
    1.讀出"黔之驢"由被"船載以入",到被"斷其喉,盡其肉"的全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老虎的不同表現,理清敘事層次。
    2.對比"驢"和"虎"各自的形象特點,弄清兩者在文中的關系,以及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3.從驢一點一點的喪失自己的優(yōu)勢,虎一點一點的進逼中,品味出本文的寓意,并能聯系實際談出自己的感受。
    4.掌握成語"龐然大物"和"黔驢技窮"。
    自讀側重點為聯系原文談寓意,聯系現實談感想。
    (解說:初中學生讀古文,能扣住原文讀懂是第一步;在讀懂的基礎上讀出作者的思路和想法是第二步;能讀出自己的想法是第三步;后還得儲存一定的知識。)
    【自讀程序】
    1.首先帶著問題進入課文。快速瀏覽,撇開具體的生僻、難解字,從情節(jié)的角度把握全文。思考:
    ①"黔無驢"--可見故事在什么樣的背景下發(fā)生?
    ②"虎見之"的初反應是什么?為什么會如此?
    ③從哪里看出虎的態(tài)度在逐漸改變?
    ④故事的結局是什么?
    2.在理清脈絡的基礎上朗讀2~3遍,抓住具體的詞語來理解形象。學習第1段,思考:
    ①"蔽"可見虎的什么心理?"蔽而不逃"又可見什么?
    ②"近之"怎么理解?為什么要"近之"?
    ③本段寫虎的心理活動扣住了哪一個字?文中表現在哪些字詞上?
    3.學習第2段。思考:
    ①對于虎的細心觀察,驢的回應是什么?面對驢的回應,虎又如何表現?
    ②"然"的作用是什么?"益習","近出","終不敢搏",是對虎的什么描寫?作用是什么?
    ③虎是怎樣取得了對驢的徹底認識并終于消除了顧慮呢?
    ④對驢的正面描寫有幾次,分別是什么?以此表現了它的什么特點?
    4.品讀,從驢和虎的各自表現及其命運中,得出相應的道理。
    ①從虎的角度來思考。
    ②從驢的角度來思考。
    ③還可以從虎對待驢的過程、結局,他們彼此的關系、態(tài)度等角度來思考。
    5.跳讀,思考虎和驢,在文中誰主誰次,誰輕誰重?作者用意又何在?從篇幅看,虎的篇幅超過驢;從標題上看,又是說驢。--引導學生生疑、設疑、解疑。在此過程中引出文章的結尾和文章的背景。
     (解說:首先,好奇心是求知的好鑰匙,因而打破傳統(tǒng)的以"串講"開頭,而以情節(jié)來開頭,不被個別的字詞所困擾,不被個別的難點所羈絆,會引學生進入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
    第二,在分析形象時扣住原文字詞,這樣把詞語放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理解,記住哪個詞在哪個環(huán)節(jié)中出現,自然就記住了它的意思,同時還理解了它的作用。同時,由具體的語句解釋、語句分析引出對形象的理解,也為多角度理解寓意做了準備。
    第三,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揣摩、推測文章所包含的道理,答案可以是豐富多彩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鼓勵有創(chuàng)見、獨見,立足課文,放開思維。聯系自己、聯系現實,將寓意化為自己的精髓。
    第四,將補充結尾和交代背景安排在討論寓意之后,一來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二來拓展課文內容,三來給前面自己的發(fā)揮作個總結。)
    【自讀點撥】
    從情節(jié)角度來把握課文。
    首先點撥背景:黔地無驢,船載以入。一可見其是外來戶,二來鋪墊虎被迷惑的情節(jié),三來暗說其形體龐大。其次看虎的初反應:"以為神"--因為不識,因其龐大。接著,找表現虎變化的詞:蔽窺之,近之然,遠遁甚恐,覺無異能者,近出不敢搏,稍近,蕩倚沖冒,大等。理出虎由恐懼--懷疑--挑釁的態(tài)度變化。后看結局,可以用原文的話:斷其喉,盡其肉,乃去。情節(jié)點撥關鍵是條理清晰和角度完整。
    從形象的角度來把握課文。
    第1段的幾個問題:
    1.①畏懼心理,視之為龐然大物;②以為神;③因不識而害怕。④雖怕卻不甘心,不逃而"窺";⑤虎以"窺"來摸對方底細;⑥為下面情節(jié)發(fā)展作鋪墊。
    2.①"近"作動詞解;②揭示虎要認識對方的決心;②"稍"和"然"照應,說明"近"的程度,虎還在探求階段,故而謹慎。
    這一節(jié)寫虎的心理活動扣一"怕"字,但又有起伏變化。
    第2段的幾個問題:
    1.從三個角度來看驢、虎的相互反應:①驢"鳴",虎"駭"和"遁"(教學生用雙音節(jié)詞來解釋單音節(jié)詞);②從"以為神"到"以為且噬己也",虎對敵手的認識并無實質性進展;③但它放棄了沒有呢?引出下文。
    2."然",表轉折;"往來視之",仍然堅持觀察,且細心而頻繁;"覺"和前面的兩個"以為"一脈相成,是懷疑的開始,因而也標志著情節(jié)的轉折。后面那些則是虎的心理和動作(理解"益""習"的一字多義)。表現虎在心理上習慣、行動上更大膽,同時又不貿然行事的思想。煞費苦心只為后一吃,虎的形象也逐漸清晰。
    3."跳踉大",以一縱一吼震懾對方;"斷其喉",擊其要害,機警而精明;"盡其肉",大嚼大吃,徹底享用。--這一切,對虎是多么酣暢,對驢又是多么可悲啊!
    4.驢正面出場兩次,是"一鳴",是"不勝怒,蹄之",表現了驢在別人暗算面前的麻木和乖乖進入圈套的愚蠢。
    從寓意的角度來把握。
    1.虎的角度:對于任何事物,不應被表面現象迷惑,只要弄清其本質,認真對待,就一定能戰(zhàn)勝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