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教學體會
2001年九月,我市正式從三年級起開設英語課,選用了皖版《小學英語》為教材,近兩年又采用了《牛津少兒英語》。這幾套教材有著共同的教學思想,即“學習活動化”,提倡在聽,說,讀,唱,玩等多種形式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下面,我簡單地談一談我的教學體會。
一. 做好教學前起準備工作:包括研究教材,選擇教法,了解學情。
通過對比研究,我覺得這幾套教材的優(yōu)點在于:1學習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guān),使得學生很容易接受。2.語言輸入量大,輸出量小,適合采用TPR教學法。3.突出語言的交際性,提倡在活動中學習英語,運用英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4.語言素材復現(xiàn)率高。5.重視跨文化交際。了解了教材特點,有助于我在教學中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
另外,我還在初學階段對學生的學情進行了調(diào)查,內(nèi)容包含:1你以前是否學過英語;2、你是否聽過英語歌;3、你是否喜歡英語等,調(diào)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學生學習態(tài)度,興趣,愛好,為今后教學中的因人施教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chǔ)。
二、正確運用“五步教學法”,即從聽到說的五個步驟 小學英語教學體會
小學英語不講語法概念,側(cè)重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受,以及初步用英語進行聽,說,唱,演的能力。對于零起點的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我認為要盡可能讓他們多聽地道的英語,語言介紹宜采用先輸入后輸出的方式。
1.Just Listen,即盡可能讓學生多聽,運用聽覺記憶,使他們用第一語言做出反應,在課堂實際教學中如何進行操作呢?例如,教文具單詞時,以前教師大部分采用這樣的方法:Look at the picture and read after me.出示圖片,學生跟讀?,F(xiàn)在新教材要求在Just listen這一步時教師出示圖片,反復示范發(fā)音,讓學生靜聽,使他們處在聽覺記憶的過程中,然后可以把圖片朝下,打亂順序,由教師本人抽出一張,做猜謎游戲,教師問:Pencil? Is it a pencil?學生只要回答Yes或No即可,這一步學生仍然是聽,并用第一語言作出反應。
2.Listen and move,即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指一指,找一找,做出相應的動作,這一階段他們運用的是形體或運動記憶。如Listen and point/colour/number/circle/check.也就是教師發(fā)指令,學生動一動,例如在教數(shù)字時,教師快速報數(shù)字,學生做出手勢,再把數(shù)字卡片發(fā)給學生,按照老師的口令排順序,我們還可以設計這樣的游戲:在教室前放幾把椅子,讓手持數(shù)字卡片的學生坐在椅子上,教師報出兩個數(shù)字,手持這兩個數(shù)字的學生盡快更換位置,教師也可參與進去搶座位,這樣,形體記憶在這一階段得到發(fā)揮。
3.Listen and pass it on, 即學生先聽再重復,這時他們運用的是短期記憶,也就是跟讀學說的過程,如在教對話時,教師放錄音學生邊聽邊看,繼續(xù)放錄音,學生聽替換進對話里的新單詞,邊聽,邊說,就屬于這一過程,在教句型時,由于不講語法,我們可以教學生唱語法歌,教材中配有相應的語法歌。
4.Choose what to say, 在這一階段學生能夠開始用英語說話,這時他們運用的是長時記憶,他們可以用英語選擇他們會說的,每個學生都會有成功的愉悅。例如,教食物bread, ice-cream…和句型I like …, I don’t like …可采用開放式教學,讓他們自由選擇所知道的食物來說出喜歡吃的和不喜歡吃的,有的學生就會說出,sandwish,salad…這樣能使學生感到成功 增加他們的自信心。
5.Just say it,在這一階段學生能說出他們所學的內(nèi)容,甚至能脫口而出,這是長期記憶起著作用。在這一步中,可讓學生表演,自由對話,復述故事,同時教師不必急于糾正學生語言表現(xiàn)中的錯誤,要讓學生有安全感,并積極主動地學習外語。
總之,從聽到說的五個步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可根據(jù)教學需要靈活運用,才能達到預期目的。
三、教學過程應體現(xiàn)“學習活動化,活動任務化,任務生活化”
小學生活潑好動,小學英語學習忌枯燥的機械性練習,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精心設計每節(jié)課,以活動為載體,在活動中將學習內(nèi)容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小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英語并學會用英語。
如在學習完數(shù)字之后,教師可布置學生完成一項調(diào)查任務,調(diào)查同班同學的電話號碼,教師可發(fā)給學生一張調(diào)查表上面寫著name和number,為增加趣味性可采取競賽形式,比一比哪個同學完成的調(diào)查任務多。
在學習完食品單元后,我布置學生完成一項:受人歡迎食品和不受歡迎食品的調(diào)查,通過對全班同學的調(diào)查表明chicken是受歡迎的食品,而water則成為不受歡迎的食品 ,學生在整個調(diào)查過程中表現(xiàn)得興致勃勃。
以上所談得是單獨任務的設計和實施,那么如何在一節(jié)課中體現(xiàn)上述原則呢?下面我以第三冊第一課為例談談我的做法。
本課單詞包括flower, tree, bird ,frog, bike, car, bus, spaceship,對話包括1.Look at the flower. It’s big.2.Look at the bird. It’s cute. 3.Time to go home. OK. Let’s go.4.How do you go home? By bike. /On foot. 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聯(lián)系程度,我將前四個單詞和前兩段對話連接在一起,作為新授課前半部分,將后四個單詞和后兩段對話作為后半部分,對話三則起承起下作用。
首先,出示圖片1-4,并讓學生靜聽我的發(fā)音,然后設計活動,猜一猜我正在畫什么,通過一點一點補充完整圖,讓學生在我補圖的過程中,猜出我畫的物體。接著,通過完成Listen and color/circle.等任務,進一步鞏固復習單詞。在colour的基礎(chǔ)上,進而要求學生對物體進行描繪,T: Look at the flower.
S1:It’s red.T: Look at the … S2: It’s …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進入新詞cute的教學通過模仿小鳥可愛的形象,鞏固記憶。接下來我安排一個參觀公園的活動,將教室模擬成一個公園,在四周貼上一些花,樹,小動物,讓學生在模擬真實的場景中,練習會話,學習運用英語。這項活動結(jié)束后,很自然地過渡到對話三的教學,我對孩子們說Time to go home.啟發(fā)孩子們說OK. Let’s go.接著詢問學生How do you go home?并放四種交通能夠工具所發(fā)出的聲音,過渡到單詞的教學.在單詞教學過程中可設計多種活動,如模擬聲音,模擬表演,猜謎游戲,增強其趣味性,鞏固學習效果。
之后,讓三位學生分別戴上bike,car, spaceship,bus的面具扮演四種交通工具。并對學生回家的方式進行調(diào)查,要求他們按by bike/car/bus, on foot的類別分別在bike,car,bus后排好,沒有面具的那組就是On foot接著教師詢問How do you go home? 啟發(fā)學生回答B(yǎng)y … 當學生興趣正濃時,設計一項任務:去公園游玩,啟發(fā)學生將本課學的所有內(nèi)容運用到實際交際中去。
通過進行形式多樣的小活動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英語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如何運用英語進行交際。
四、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分層制定教學目標
一個班四五十位學生,沒有哪兩個學生是完全相同的,他們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表達能力等各個方面都存在差異,讓所有學生達到同一教學目標是不切實際的,新教材的試用在分層制定教學目標這一問題上給了我們很大的空間。它沒有具體的四會,兩會要求,因此,我們教師不妨根據(jù)班級學生實際情況,分層制定教學目標,鼓勵有潛力及學有余力的學生,多方位的掌握語言材料。而對于那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則達到基本要求即可,比如:對話教學可分為:1.能聽懂對話并能做出反應;2.能聽懂會話并能做出相應的應答;3.能聽懂會話并能做到問與答;4.能聽懂繪畫并能進行替換性交際;膽子教學,我將其分為:1.能聽懂并做出相應的反應;2.能聽懂并說出;3.能認讀出單詞拼寫;4能完全拼寫出單詞。
從教學實踐看,我班有10%的學生可以達到第一層,另有10%的學生可以達到第三層,還有10%的學生可達到第四層。
在教學中,通過仔細觀察,確定每個學生可以達到的層面,鼓勵學生盡可能向高的層面進軍,但并不苛求,只要他達到他應掌握的哪個層面的內(nèi)容,我就給他獎勵。
通過分層制定教學目標,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及奮斗目標,這也符合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這一教學原則。
五、作業(yè)及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家庭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教師作業(yè)布置得是夠合理,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及興趣,也直接決定著教學效果的高低。因此,我在布置作業(yè)時力求多樣化,一般分為三種:
1、聽說作業(yè),包括聽讀錄音,這是每天必備的作業(yè),由家長在聯(lián)系卡上填寫時間,流利程度,所達目標等內(nèi)容。也可變換形式,讓學生充當小老師回家教爸爸媽媽學英語,還可以將聽說內(nèi)容錄在磁帶上,每天帶到學校給全班同學聽,并進行評比,選出每周之星。
2、書面作業(yè):除了簡單的抄寫外,還可以布置一些趣味性較濃的作業(yè),如 根據(jù)要求畫畫,涂色,尋找目標等等。
3、拓展性作業(yè):如收集資料,短劇表演等等。在布置此項作業(yè)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將能力強與能力弱的學生配好對子,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另一方面,評價方式力求三性:
多元性,即不僅有老師的評價,還要有自我評價,同學的評價,家長的評價等。
人文性,即以學生為主體,承認學生在發(fā)展水平上的各自差異,在此基礎(chǔ)上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征和不同興趣特點,對他們的知識,智力,情感等進行全方位考察,在進行橫向比較的同時,充分考慮學生的縱向發(fā)展。
過程性,給學生一個評價任務,讓他們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學習和鍛煉,也就是說完成一個評價任務往往就是一個學生學習和鍛煉的過程。如要求學生用第一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所學內(nèi)容,排演一個“就餐”小短劇,在準備階段,學生必須要進行組織語言材料,分配角色,排練。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一定會對所學的內(nèi)容進行回憶,練習,這個過程實際就是一個學生復習和深化所學內(nèi)容的過程。
在評價內(nèi)容上不僅對學生的作業(yè),測試進行評價,還要將其擴展到課堂教學中。上學期,我就嘗試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表演節(jié)目進行評價。
課堂表現(xiàn)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各方面的表現(xiàn)進行記錄。如:問答,游戲,比賽,繪畫表演等,可以用紅旗,笑臉來表示對所獲成績進行量化。每一單元總結(jié),如累計獲得十次獎勵以上可得五顆星,累計獲得五次獎勵以上,可得四顆星。這樣,學生可以對自己每個單元與上一個單元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對比,督促自己不斷進步。
每一單元結(jié)束后,我總要利用20分鐘的短課,讓學生運用本單元所學習的內(nèi)容進行表演,內(nèi)容有小話劇,唱歌,說歌謠,形式可以是個人表演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們興趣很濃,各各爭先恐后地要求表演。
六、有效利用各種教學資源
新教材實驗剛剛起步,與之相配套的教學用具很少,就連圖片有時都需教師自己制作。眾所周知,小學生上課注意力集中時間保持較短,只有那些刺激他們感官的直觀性較強的形象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愿望。也只有直觀形象的東西才能幫助他們理解所學知識,在教學中,我除了運用已有的錄音與圖片外,還將義教教材,Disney 兒童英語GoGo兒童英語等與新教材內(nèi)容有一定聯(lián)系的音像資料運用在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所學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教第一冊第一單元第一課就可利用Disney兒童英語“你好”部分 通過和各種形象可愛的卡通人物互致問候,學生很快掌握了問候語。再比如我在教第三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我將義教教材第一二單元部分教學光盤放給學生觀看,在一組組生動有趣的動畫中,學生理解了所學的語言知識。
另一方面,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英語及與英語有關(guān)的資料,帶到課堂中與其他同學一起分享,如我在教Christmas時就布置了學生一項任務:讓學生搜集有關(guān)Christmas的資料,結(jié)果孩子們搜集的內(nèi)容比我準備的還多。
實踐證明,通過有效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習的質(zhì)量。
經(jīng)過這一年的教學實驗,我深深感到新教材的教學對教師的要求很高,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還要有一定的唱,跳,演等各方面的才能。課前一定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精心設計好課堂教學的每個步驟,每一個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更地的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暨陽教育) 小學英語教學體會
星沙英語網(wǎng)
2001年九月,我市正式從三年級起開設英語課,選用了皖版《小學英語》為教材,近兩年又采用了《牛津少兒英語》。這幾套教材有著共同的教學思想,即“學習活動化”,提倡在聽,說,讀,唱,玩等多種形式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下面,我簡單地談一談我的教學體會。
一. 做好教學前起準備工作:包括研究教材,選擇教法,了解學情。
通過對比研究,我覺得這幾套教材的優(yōu)點在于:1學習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guān),使得學生很容易接受。2.語言輸入量大,輸出量小,適合采用TPR教學法。3.突出語言的交際性,提倡在活動中學習英語,運用英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4.語言素材復現(xiàn)率高。5.重視跨文化交際。了解了教材特點,有助于我在教學中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
另外,我還在初學階段對學生的學情進行了調(diào)查,內(nèi)容包含:1你以前是否學過英語;2、你是否聽過英語歌;3、你是否喜歡英語等,調(diào)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學生學習態(tài)度,興趣,愛好,為今后教學中的因人施教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chǔ)。
二、正確運用“五步教學法”,即從聽到說的五個步驟 小學英語教學體會
小學英語不講語法概念,側(cè)重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受,以及初步用英語進行聽,說,唱,演的能力。對于零起點的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我認為要盡可能讓他們多聽地道的英語,語言介紹宜采用先輸入后輸出的方式。
1.Just Listen,即盡可能讓學生多聽,運用聽覺記憶,使他們用第一語言做出反應,在課堂實際教學中如何進行操作呢?例如,教文具單詞時,以前教師大部分采用這樣的方法:Look at the picture and read after me.出示圖片,學生跟讀?,F(xiàn)在新教材要求在Just listen這一步時教師出示圖片,反復示范發(fā)音,讓學生靜聽,使他們處在聽覺記憶的過程中,然后可以把圖片朝下,打亂順序,由教師本人抽出一張,做猜謎游戲,教師問:Pencil? Is it a pencil?學生只要回答Yes或No即可,這一步學生仍然是聽,并用第一語言作出反應。
2.Listen and move,即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指一指,找一找,做出相應的動作,這一階段他們運用的是形體或運動記憶。如Listen and point/colour/number/circle/check.也就是教師發(fā)指令,學生動一動,例如在教數(shù)字時,教師快速報數(shù)字,學生做出手勢,再把數(shù)字卡片發(fā)給學生,按照老師的口令排順序,我們還可以設計這樣的游戲:在教室前放幾把椅子,讓手持數(shù)字卡片的學生坐在椅子上,教師報出兩個數(shù)字,手持這兩個數(shù)字的學生盡快更換位置,教師也可參與進去搶座位,這樣,形體記憶在這一階段得到發(fā)揮。
3.Listen and pass it on, 即學生先聽再重復,這時他們運用的是短期記憶,也就是跟讀學說的過程,如在教對話時,教師放錄音學生邊聽邊看,繼續(xù)放錄音,學生聽替換進對話里的新單詞,邊聽,邊說,就屬于這一過程,在教句型時,由于不講語法,我們可以教學生唱語法歌,教材中配有相應的語法歌。
4.Choose what to say, 在這一階段學生能夠開始用英語說話,這時他們運用的是長時記憶,他們可以用英語選擇他們會說的,每個學生都會有成功的愉悅。例如,教食物bread, ice-cream…和句型I like …, I don’t like …可采用開放式教學,讓他們自由選擇所知道的食物來說出喜歡吃的和不喜歡吃的,有的學生就會說出,sandwish,salad…這樣能使學生感到成功 增加他們的自信心。
5.Just say it,在這一階段學生能說出他們所學的內(nèi)容,甚至能脫口而出,這是長期記憶起著作用。在這一步中,可讓學生表演,自由對話,復述故事,同時教師不必急于糾正學生語言表現(xiàn)中的錯誤,要讓學生有安全感,并積極主動地學習外語。
總之,從聽到說的五個步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可根據(jù)教學需要靈活運用,才能達到預期目的。
三、教學過程應體現(xiàn)“學習活動化,活動任務化,任務生活化”
小學生活潑好動,小學英語學習忌枯燥的機械性練習,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精心設計每節(jié)課,以活動為載體,在活動中將學習內(nèi)容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小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英語并學會用英語。
如在學習完數(shù)字之后,教師可布置學生完成一項調(diào)查任務,調(diào)查同班同學的電話號碼,教師可發(fā)給學生一張調(diào)查表上面寫著name和number,為增加趣味性可采取競賽形式,比一比哪個同學完成的調(diào)查任務多。
在學習完食品單元后,我布置學生完成一項:受人歡迎食品和不受歡迎食品的調(diào)查,通過對全班同學的調(diào)查表明chicken是受歡迎的食品,而water則成為不受歡迎的食品 ,學生在整個調(diào)查過程中表現(xiàn)得興致勃勃。
以上所談得是單獨任務的設計和實施,那么如何在一節(jié)課中體現(xiàn)上述原則呢?下面我以第三冊第一課為例談談我的做法。
本課單詞包括flower, tree, bird ,frog, bike, car, bus, spaceship,對話包括1.Look at the flower. It’s big.2.Look at the bird. It’s cute. 3.Time to go home. OK. Let’s go.4.How do you go home? By bike. /On foot. 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聯(lián)系程度,我將前四個單詞和前兩段對話連接在一起,作為新授課前半部分,將后四個單詞和后兩段對話作為后半部分,對話三則起承起下作用。
首先,出示圖片1-4,并讓學生靜聽我的發(fā)音,然后設計活動,猜一猜我正在畫什么,通過一點一點補充完整圖,讓學生在我補圖的過程中,猜出我畫的物體。接著,通過完成Listen and color/circle.等任務,進一步鞏固復習單詞。在colour的基礎(chǔ)上,進而要求學生對物體進行描繪,T: Look at the flower.
S1:It’s red.T: Look at the … S2: It’s …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進入新詞cute的教學通過模仿小鳥可愛的形象,鞏固記憶。接下來我安排一個參觀公園的活動,將教室模擬成一個公園,在四周貼上一些花,樹,小動物,讓學生在模擬真實的場景中,練習會話,學習運用英語。這項活動結(jié)束后,很自然地過渡到對話三的教學,我對孩子們說Time to go home.啟發(fā)孩子們說OK. Let’s go.接著詢問學生How do you go home?并放四種交通能夠工具所發(fā)出的聲音,過渡到單詞的教學.在單詞教學過程中可設計多種活動,如模擬聲音,模擬表演,猜謎游戲,增強其趣味性,鞏固學習效果。
之后,讓三位學生分別戴上bike,car, spaceship,bus的面具扮演四種交通工具。并對學生回家的方式進行調(diào)查,要求他們按by bike/car/bus, on foot的類別分別在bike,car,bus后排好,沒有面具的那組就是On foot接著教師詢問How do you go home? 啟發(fā)學生回答B(yǎng)y … 當學生興趣正濃時,設計一項任務:去公園游玩,啟發(fā)學生將本課學的所有內(nèi)容運用到實際交際中去。
通過進行形式多樣的小活動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英語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如何運用英語進行交際。
四、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分層制定教學目標
一個班四五十位學生,沒有哪兩個學生是完全相同的,他們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表達能力等各個方面都存在差異,讓所有學生達到同一教學目標是不切實際的,新教材的試用在分層制定教學目標這一問題上給了我們很大的空間。它沒有具體的四會,兩會要求,因此,我們教師不妨根據(jù)班級學生實際情況,分層制定教學目標,鼓勵有潛力及學有余力的學生,多方位的掌握語言材料。而對于那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則達到基本要求即可,比如:對話教學可分為:1.能聽懂對話并能做出反應;2.能聽懂會話并能做出相應的應答;3.能聽懂會話并能做到問與答;4.能聽懂繪畫并能進行替換性交際;膽子教學,我將其分為:1.能聽懂并做出相應的反應;2.能聽懂并說出;3.能認讀出單詞拼寫;4能完全拼寫出單詞。
從教學實踐看,我班有10%的學生可以達到第一層,另有10%的學生可以達到第三層,還有10%的學生可達到第四層。
在教學中,通過仔細觀察,確定每個學生可以達到的層面,鼓勵學生盡可能向高的層面進軍,但并不苛求,只要他達到他應掌握的哪個層面的內(nèi)容,我就給他獎勵。
通過分層制定教學目標,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及奮斗目標,這也符合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這一教學原則。
五、作業(yè)及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家庭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教師作業(yè)布置得是夠合理,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及興趣,也直接決定著教學效果的高低。因此,我在布置作業(yè)時力求多樣化,一般分為三種:
1、聽說作業(yè),包括聽讀錄音,這是每天必備的作業(yè),由家長在聯(lián)系卡上填寫時間,流利程度,所達目標等內(nèi)容。也可變換形式,讓學生充當小老師回家教爸爸媽媽學英語,還可以將聽說內(nèi)容錄在磁帶上,每天帶到學校給全班同學聽,并進行評比,選出每周之星。
2、書面作業(yè):除了簡單的抄寫外,還可以布置一些趣味性較濃的作業(yè),如 根據(jù)要求畫畫,涂色,尋找目標等等。
3、拓展性作業(yè):如收集資料,短劇表演等等。在布置此項作業(yè)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將能力強與能力弱的學生配好對子,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另一方面,評價方式力求三性:
多元性,即不僅有老師的評價,還要有自我評價,同學的評價,家長的評價等。
人文性,即以學生為主體,承認學生在發(fā)展水平上的各自差異,在此基礎(chǔ)上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征和不同興趣特點,對他們的知識,智力,情感等進行全方位考察,在進行橫向比較的同時,充分考慮學生的縱向發(fā)展。
過程性,給學生一個評價任務,讓他們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學習和鍛煉,也就是說完成一個評價任務往往就是一個學生學習和鍛煉的過程。如要求學生用第一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所學內(nèi)容,排演一個“就餐”小短劇,在準備階段,學生必須要進行組織語言材料,分配角色,排練。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一定會對所學的內(nèi)容進行回憶,練習,這個過程實際就是一個學生復習和深化所學內(nèi)容的過程。
在評價內(nèi)容上不僅對學生的作業(yè),測試進行評價,還要將其擴展到課堂教學中。上學期,我就嘗試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表演節(jié)目進行評價。
課堂表現(xiàn)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各方面的表現(xiàn)進行記錄。如:問答,游戲,比賽,繪畫表演等,可以用紅旗,笑臉來表示對所獲成績進行量化。每一單元總結(jié),如累計獲得十次獎勵以上可得五顆星,累計獲得五次獎勵以上,可得四顆星。這樣,學生可以對自己每個單元與上一個單元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對比,督促自己不斷進步。
每一單元結(jié)束后,我總要利用20分鐘的短課,讓學生運用本單元所學習的內(nèi)容進行表演,內(nèi)容有小話劇,唱歌,說歌謠,形式可以是個人表演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們興趣很濃,各各爭先恐后地要求表演。
六、有效利用各種教學資源
新教材實驗剛剛起步,與之相配套的教學用具很少,就連圖片有時都需教師自己制作。眾所周知,小學生上課注意力集中時間保持較短,只有那些刺激他們感官的直觀性較強的形象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愿望。也只有直觀形象的東西才能幫助他們理解所學知識,在教學中,我除了運用已有的錄音與圖片外,還將義教教材,Disney 兒童英語GoGo兒童英語等與新教材內(nèi)容有一定聯(lián)系的音像資料運用在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所學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教第一冊第一單元第一課就可利用Disney兒童英語“你好”部分 通過和各種形象可愛的卡通人物互致問候,學生很快掌握了問候語。再比如我在教第三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我將義教教材第一二單元部分教學光盤放給學生觀看,在一組組生動有趣的動畫中,學生理解了所學的語言知識。
另一方面,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英語及與英語有關(guān)的資料,帶到課堂中與其他同學一起分享,如我在教Christmas時就布置了學生一項任務:讓學生搜集有關(guān)Christmas的資料,結(jié)果孩子們搜集的內(nèi)容比我準備的還多。
實踐證明,通過有效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習的質(zhì)量。
經(jīng)過這一年的教學實驗,我深深感到新教材的教學對教師的要求很高,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還要有一定的唱,跳,演等各方面的才能。課前一定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精心設計好課堂教學的每個步驟,每一個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更地的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暨陽教育) 小學英語教學體會
星沙英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