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xué)目標(biāo):
1、反復(fù)朗讀,品味詩歌語言;培養(yǎng)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和理解能力;
2、了解華南虎的形象及其象征意義;
3、朗誦,體會詩歌的意境,理解詩人表達的感情;
4、理解本文的現(xiàn)實意義,從中得到啟迪和鼓勵。
[資料]:最后的華南虎
目前,野生華南虎僅存30至5C只,而在我國各地動物園中現(xiàn)僅存33只雄虎和18只雌虎。其中,蘇州動物園擁有世界上的華南虎種群。聯(lián)合國將華南虎列為第一號瀕危動物。1989年頒發(fā)的(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將華南虎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995年,(中國華南虎保護綱要)納入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lián)盟組織工作條例。
1993年起,在養(yǎng)虎專家黃恭情的帶領(lǐng)下,中國人工繁殖華南虎成功,打破了全球范圍內(nèi)圈養(yǎng)人工繁殖零的記錄。1988年至今,全國繁殖49只,成活29只,創(chuàng)下了人為環(huán)境中虎類繁殖的新記錄。1995年,中國華南虎保護工作與國際接軌,納入CBSG組織工作計劃。 (據(jù)新華社)
——摘自《曲靖日報》2003年6月6日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關(guān)于華南虎:見《最后的華南虎》
二、整體把握
這首詩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期間。詩人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干校勞動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里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只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寫下了這首《華南虎》。詩人以華南虎作為象征,表現(xiàn)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
1.華南虎的形象及其象征意義
華南虎是這首詩表現(xiàn)的主要形象。它有著“斑斕的面孔/和火焰似的眼睛”,美麗的容貌和強健的形體,但它被囚于人類的牢籠中,遠(yuǎn)離了廣袤的山林——它的精神家園。它“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安詳?shù)嘏P在一個角落”,它骨子里蘊藏的那股涌動的威嚴(yán),反而壓迫著、威逼著囚困它的人們。“安詳”地“臥”,透露出華南虎對“觀眾”以及“觀眾”所代表的生存形式的輕蔑。無論是“用石塊砸”“厲聲呵斥”,還是“苦苦勸誘”,“它都一概不理”,高傲的靈魂怎么會向塵俗低頭?——壯闊、博大的“蒼蒼莽莽的山林”才是它靈魂和力量的家園?!澳切┛蓱z而可笑的觀眾”雖然將它的肉體囚困在囹圄中,但是又怎能使它從精神上屈服呢?華南虎的“心靈”感到“屈辱”的原因,不在于觀眾對它的欺凌,而在于它從此永別了自由的土地,隱身于齷齪的人世間,它深味這世界的苦難、凄涼與無望,內(nèi)心感到的是無盡的孤獨和憂憤。
人們可以在肉體上折磨它,可以囚它馳騁四方的“健壯的腿”于斗室,可以“活活地鉸掉”它充滿戰(zhàn)斗力的“趾爪”,可以用“鋼鋸鋸掉”它堅強的“牙齒”,但是法西斯般的殘忍,終究禁錮不住“不羈的靈魂”。“灰灰的水泥墻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暗示著它為自由做過怎樣勇士般無畏但卻徒勞的反抗。可是,華南虎仍然會不屈不撓不悔地抗?fàn)幭氯?,因為抗?fàn)幨撬钕氯サ娜考耐泻同F(xiàn)實意義,是它高貴靈魂的有力呈現(xiàn)。這抗?fàn)幨沟米鳛橛^眾一員的“我”感到“耀眼刺目”,感到“羞愧”,感到靈魂的陣痛。于是,恍惚之中,聽見一聲“石破天驚的咆哮”,“有一個不羈的靈魂/掠過我的頭頂/騰空而去”,這既是“我”對華南虎不屈靈魂的膜拜,也是“我”的屈辱靈魂的覺醒。精神的高尚終究會戰(zhàn)勝世俗的卑劣。——從那掠過的身影中我們似乎依稀可以看到人類的希望。
2.“觀眾”“鐵籠”和“我”
“觀眾”“嘰嘰喳喳”“膽怯而絕望”“可憐而可笑”——這是一個沒有獨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識的群體。在詩中他們只是一群蒼白、概念化的符號。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無恥,反而用“砸”“呵斥”“勸誘”的方式來對待高貴的華南虎;他們卑微,即便是面對華南虎威嚴(yán)的背影也會感到“膽怯”;他們無聊,竟會因為從生活中找不到,46談資”和“好戲”而‘絕望”。在他們看來,老虎“悲憤”的抗?fàn)?,顯得那么可笑、愚蠢。有吃有喝,不比風(fēng)餐露宿要強得多?他們自以為是,對自己的“悲哀”卻不自知。。這首詩中的“觀眾’’是冷漠、市儈,有時還會助紂為虐的群體的真實寫照。
作為對華南虎“專政”的工具,“鐵柵欄”“鐵籠”“灰灰的水泥墻壁”,是人類制造出來的色彩陰暗(與華南虎的“斑斕的面孔”相對)、冰冷無情(與華南虎的“熱血”相對)的囚具。愚昧的大眾蔑視老虎向往的“蒼蒼莽莽的山林”,他們不但對自己囚牢一樣的生活境況不自知,而且還想用同樣的牢籠囚住一切生靈。精神的獨立,往往被眾生當(dāng)咸洪水猛獸,“兩道鐵柵欄”形象地表現(xiàn)了他們懦弱的心理。
“我”也和其他人一樣,隔著鐵柵欄來“觀賞”華南虎。但是,“我’’畢竟良知未泯,從老虎“像閃電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悲憤”中,“我”感到了沉寂在內(nèi)心深處的精神力量,感到了現(xiàn)世眾生的人格墮落?!拔医K于明白”,“我羞愧”,“我”“離開”,“我”“恍惚之中聽見一聲/石破天驚的咆哮”,這聲音來自“我”的靈魂,它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思想的人靈魂的覺醒。
這首詩具有濃厚的象征色彩。象征,就是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間接地表現(xiàn)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囚在牢籠中的華南虎,代表著不屈的生命,執(zhí)著的靈魂;與之相對的是禁錮自由、代表邪惡的鐵籠。通過兩者之間的激烈沖突,表現(xiàn)了詩人對精神自由、人格獨立的極度渴望。
三、問題研究
1、《華南虎》作于一個特殊的年代,我們應(yīng)如何理解它的現(xiàn)實意義?
這首詩寫于一個最沒有詩意的時期——70年代初,表現(xiàn)了在當(dāng)時特有的政治環(huán)境下,中國正直、有良知的知識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超越那個特定的時代,即使今天,這首詩也有其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想要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的人們,應(yīng)該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啟迪和鼓勵。
2、“我終于明白了”中“我”這時明白了一些什么?
是“像閃電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溝壑”喚醒了“我”的內(nèi)心,迫使“我”作一場魂的追問?!拔摇泵靼琢吮蝗祟惽艚诨\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茍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yīng)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抵抗墮落,奮然前行。
四、拓展、探究:
1、品味句子的含義。
(完成練習(xí)二。)
2、延伸:朗讀英國詩人布萊克《老虎》比較閱讀。
3、由這首詩獲得的啟示。
五、總結(jié):
1、反復(fù)朗讀,品味詩歌語言;培養(yǎng)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和理解能力;
2、了解華南虎的形象及其象征意義;
3、朗誦,體會詩歌的意境,理解詩人表達的感情;
4、理解本文的現(xiàn)實意義,從中得到啟迪和鼓勵。
[資料]:最后的華南虎
目前,野生華南虎僅存30至5C只,而在我國各地動物園中現(xiàn)僅存33只雄虎和18只雌虎。其中,蘇州動物園擁有世界上的華南虎種群。聯(lián)合國將華南虎列為第一號瀕危動物。1989年頒發(fā)的(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將華南虎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995年,(中國華南虎保護綱要)納入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lián)盟組織工作條例。
1993年起,在養(yǎng)虎專家黃恭情的帶領(lǐng)下,中國人工繁殖華南虎成功,打破了全球范圍內(nèi)圈養(yǎng)人工繁殖零的記錄。1988年至今,全國繁殖49只,成活29只,創(chuàng)下了人為環(huán)境中虎類繁殖的新記錄。1995年,中國華南虎保護工作與國際接軌,納入CBSG組織工作計劃。 (據(jù)新華社)
——摘自《曲靖日報》2003年6月6日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關(guān)于華南虎:見《最后的華南虎》
二、整體把握
這首詩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期間。詩人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干校勞動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里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只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寫下了這首《華南虎》。詩人以華南虎作為象征,表現(xiàn)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
1.華南虎的形象及其象征意義
華南虎是這首詩表現(xiàn)的主要形象。它有著“斑斕的面孔/和火焰似的眼睛”,美麗的容貌和強健的形體,但它被囚于人類的牢籠中,遠(yuǎn)離了廣袤的山林——它的精神家園。它“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安詳?shù)嘏P在一個角落”,它骨子里蘊藏的那股涌動的威嚴(yán),反而壓迫著、威逼著囚困它的人們。“安詳”地“臥”,透露出華南虎對“觀眾”以及“觀眾”所代表的生存形式的輕蔑。無論是“用石塊砸”“厲聲呵斥”,還是“苦苦勸誘”,“它都一概不理”,高傲的靈魂怎么會向塵俗低頭?——壯闊、博大的“蒼蒼莽莽的山林”才是它靈魂和力量的家園?!澳切┛蓱z而可笑的觀眾”雖然將它的肉體囚困在囹圄中,但是又怎能使它從精神上屈服呢?華南虎的“心靈”感到“屈辱”的原因,不在于觀眾對它的欺凌,而在于它從此永別了自由的土地,隱身于齷齪的人世間,它深味這世界的苦難、凄涼與無望,內(nèi)心感到的是無盡的孤獨和憂憤。
人們可以在肉體上折磨它,可以囚它馳騁四方的“健壯的腿”于斗室,可以“活活地鉸掉”它充滿戰(zhàn)斗力的“趾爪”,可以用“鋼鋸鋸掉”它堅強的“牙齒”,但是法西斯般的殘忍,終究禁錮不住“不羈的靈魂”。“灰灰的水泥墻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暗示著它為自由做過怎樣勇士般無畏但卻徒勞的反抗。可是,華南虎仍然會不屈不撓不悔地抗?fàn)幭氯?,因為抗?fàn)幨撬钕氯サ娜考耐泻同F(xiàn)實意義,是它高貴靈魂的有力呈現(xiàn)。這抗?fàn)幨沟米鳛橛^眾一員的“我”感到“耀眼刺目”,感到“羞愧”,感到靈魂的陣痛。于是,恍惚之中,聽見一聲“石破天驚的咆哮”,“有一個不羈的靈魂/掠過我的頭頂/騰空而去”,這既是“我”對華南虎不屈靈魂的膜拜,也是“我”的屈辱靈魂的覺醒。精神的高尚終究會戰(zhàn)勝世俗的卑劣。——從那掠過的身影中我們似乎依稀可以看到人類的希望。
2.“觀眾”“鐵籠”和“我”
“觀眾”“嘰嘰喳喳”“膽怯而絕望”“可憐而可笑”——這是一個沒有獨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識的群體。在詩中他們只是一群蒼白、概念化的符號。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無恥,反而用“砸”“呵斥”“勸誘”的方式來對待高貴的華南虎;他們卑微,即便是面對華南虎威嚴(yán)的背影也會感到“膽怯”;他們無聊,竟會因為從生活中找不到,46談資”和“好戲”而‘絕望”。在他們看來,老虎“悲憤”的抗?fàn)?,顯得那么可笑、愚蠢。有吃有喝,不比風(fēng)餐露宿要強得多?他們自以為是,對自己的“悲哀”卻不自知。。這首詩中的“觀眾’’是冷漠、市儈,有時還會助紂為虐的群體的真實寫照。
作為對華南虎“專政”的工具,“鐵柵欄”“鐵籠”“灰灰的水泥墻壁”,是人類制造出來的色彩陰暗(與華南虎的“斑斕的面孔”相對)、冰冷無情(與華南虎的“熱血”相對)的囚具。愚昧的大眾蔑視老虎向往的“蒼蒼莽莽的山林”,他們不但對自己囚牢一樣的生活境況不自知,而且還想用同樣的牢籠囚住一切生靈。精神的獨立,往往被眾生當(dāng)咸洪水猛獸,“兩道鐵柵欄”形象地表現(xiàn)了他們懦弱的心理。
“我”也和其他人一樣,隔著鐵柵欄來“觀賞”華南虎。但是,“我’’畢竟良知未泯,從老虎“像閃電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悲憤”中,“我”感到了沉寂在內(nèi)心深處的精神力量,感到了現(xiàn)世眾生的人格墮落?!拔医K于明白”,“我羞愧”,“我”“離開”,“我”“恍惚之中聽見一聲/石破天驚的咆哮”,這聲音來自“我”的靈魂,它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思想的人靈魂的覺醒。
這首詩具有濃厚的象征色彩。象征,就是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間接地表現(xiàn)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囚在牢籠中的華南虎,代表著不屈的生命,執(zhí)著的靈魂;與之相對的是禁錮自由、代表邪惡的鐵籠。通過兩者之間的激烈沖突,表現(xiàn)了詩人對精神自由、人格獨立的極度渴望。
三、問題研究
1、《華南虎》作于一個特殊的年代,我們應(yīng)如何理解它的現(xiàn)實意義?
這首詩寫于一個最沒有詩意的時期——70年代初,表現(xiàn)了在當(dāng)時特有的政治環(huán)境下,中國正直、有良知的知識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超越那個特定的時代,即使今天,這首詩也有其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想要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的人們,應(yīng)該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啟迪和鼓勵。
2、“我終于明白了”中“我”這時明白了一些什么?
是“像閃電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溝壑”喚醒了“我”的內(nèi)心,迫使“我”作一場魂的追問?!拔摇泵靼琢吮蝗祟惽艚诨\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茍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yīng)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抵抗墮落,奮然前行。
四、拓展、探究:
1、品味句子的含義。
(完成練習(xí)二。)
2、延伸:朗讀英國詩人布萊克《老虎》比較閱讀。
3、由這首詩獲得的啟示。
五、總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