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游傳說典故:冰雪建筑文化形成的過程

字號:

冰雪建筑是始于地下的。東北的古代民族為了在冰雪自然環(huán)境中生存,“常為穴居,以深為貴?!庇镁殴?jié)梯子下到洞穴之中,在其中生一戴盆望天火,周圍鋪著樹枝,柴草或皮張,用“豕膏涂身,厚數(shù)分,以御風(fēng)寒”。還有“筑城穴居”,或“冬則入山,居土穴中”。
    盡管非一日之冰,可凍三尺圭深,而人居九尺地下,又燃一火,則可以御寒,如有山洞,其深更遠,再有火燃,就更適于人居了。所以遠古的人們在落后的生產(chǎn)力條件下,所居住的地方是地下。
    但由于地下采光和通風(fēng)條件差,加上人們可以利用木材,這樣,使人從深地下走上淺地下。赫哲族早期居住名曰“希日免克”,即地窖子,就是這種情況。
    再后來,由于密封條件的習(xí),即用獸皮遮在森房內(nèi),外用土戴盆望天上或用泥糊上,內(nèi)燃火就使人在冬季從地下走向地面。這也從赫哲族的馬架子中看到這一點。
    地上馬架子是源于昨時住地的“尖狀窩棚”(提羅安口)和“圓頂窩棚”(昆布如安口中)的。這些窩棚有些用毛草制成,有些用柳條制作。
    為了采光,又怕漏風(fēng),先人們把墻壁開了一個洞,赫哲人曾用云鱗的“鰱魚皮”做窗戶封材,后用窗紙糊窗戶。  
    而遼代女真族從穴居轉(zhuǎn)變?yōu)橹揖幼?,“其居多依山谷林為柵,或?fù)以板與欄目以如墻壁,變以木為之。穿土為床,溫火其下,而寢食起居其上。厚毛為衣,非入室不撤衣”。
    談冰雪建筑文化時,不能不談到炕。在我國,有“南人習(xí)床,北人尚炕”的習(xí)俗??皇潜狈饺说摹芭病?。盡管現(xiàn)在北方城市樓房中,大部分已惝有爐,而只有床了,但床的出現(xiàn)卻比炕要早很多。據(jù)張國慶在他的“北人尚炕的由來”一文考證,《新唐書·高麗傳》載:“(其人)冬月皆作長炕,下燃溫火”。據(jù)此斷定,高句麗人發(fā)明了炕,他進一步說明,在隋、唐之際,生活在冬季寒冷的東北地區(qū)的高句麗人,受“床”和“爐灶”的啟發(fā),將二者合二為一,雙經(jīng)過改造國工而產(chǎn)生為炕。并傳至東北各民族之中,后又傳至黃河至秦嶺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