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
大家辛苦了。歡迎大家來到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已故國家主席劉少奇同志的故居。現(xiàn)在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這個山青水秀、幽靜宜人的小山村名叫炭子沖。
1898年11月24日,就在這尋常的小山?jīng)_里,誕生了一位在中國現(xiàn)代寫下了非凡篇章的偉人劉少奇。有詩曰:“韶山?jīng)_連炭子沖,風雨瀟湘起二龍”。正如和它相距僅30公里的韶山?jīng)_一樣,炭子沖也因為孕育了一代偉人而成為人民向往的地方,早在1959年,這座故居便被定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1988年現(xiàn)在又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1980年到現(xiàn)在,這里共接待來自全國各地和世界五大洲的60多個國家的參觀者900多萬人次。
大家看到的這一坐東朝西、土木結(jié)構(gòu)的普通四合院始建于1871年,它們臨綠水、背靠青山,共有房屋21間半,其中瓦房16半、茅屋5間。經(jīng)過一個多世經(jīng)的風雨滄桑,這棟普通農(nóng)舍也同少奇同志一起經(jīng)歷了輝煌而坎坷的歲月,可它依然基本保持著120多年前的原始風貌,這便給我們留下了一個謎。隨著參觀的深入我們將會找到它的謎底。
請大家抬頭看,槽門上的門匾“劉少奇同志故居”是1982年冬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
大家走進故居,可以看到這個院子里有“劉少奇同志舊居”的門匾,這塊門匾是1959年故居開放時懸掛在槽門上的。在這塊門匾的后面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那是在文化*開始的時候,劉少奇同志受到了無情的打擊,他的故居很快被封閉,這塊門匾連同許多的陳列物均被打的打、砸的砸,有的便堆放在公社的雜屋里,也準備予以銷毀。這時,公社的炊事員懷著對劉少奇同志的敬仰之情,冒著風險偷偷地把這塊門匾從雜物中揀了出來。為了保護好門匾,炊事員靈機一動,把它翻過來作為切菜的案板使用,就這樣,這塊門匾經(jīng)過五位炊事員的巧妙保護終于得以保存下來。1980年2月,主席家鄉(xiāng)人又歡天喜地將這塊門匾懸掛在故居的門楣上。
我們前面提到故居共有大小房屋21間半,那半間就是指這正堂屋,因為與一夏姓的鄰居共用,故稱半間。大家看到這里的擺設(shè)頗具江南特色,請看,門檐上有一本老黃歷,這本老黃歷是房屋改建時安放的,一來記載時間,二來表示吉利。正是從這本歷書上,我們才知道這房屋的確切時間是同治輳垂?871年。堂屋的正中供著一個神龕,內(nèi)置列祖列宗的神牌和各種神佛的神位。舊時的江南農(nóng)村,都有在節(jié)日盛典燒香的習俗,少奇同志的父母都是勤勞儉樸的農(nóng)民,也不例外常常在神龕前默默祈禱,祈求人壽年豐,全家安康。可以想象,在少奇同志18歲即離鄉(xiāng)遠行、浪跡天涯的那些日子里,他的慈母曾經(jīng)多少次在此燒香跪拜,為兒子的安危和事業(yè)而禱告。
大家往右走,我們便來到了少奇同志的二哥劉云庭的臥室。少奇同志共有兄妹六人,三位兄長,兩位姐姐,少奇同志最小。二哥劉云庭曾參加過湖南新軍,擔任過班長、排長、連副等職,見多識廣,思想進步,給青少年時代的少奇同志以極大的思想啟蒙。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時,家人得知少奇同志在長沙帶頭“鬧事”參與學(xué)潮,便制造了一場包辦婚姻把少奇騙入了洞房,想以此捆住少奇同志。少奇同志極少反對,新婚夜決定抗婚遠征,二哥見他志向遠大,便暗中資助他遠走高飛,從此,少奇同志便義無反顧地投身到了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事業(yè)中,1949年二哥去世后,少奇同志親撰挽詞說:“你是我幼年時期學(xué)習和活動的第一個幫助者?!边@是1938年,劉云庭送兩個孩子去延安鍛煉時與少奇同志的合影。
接下來我們參觀的是劉少奇同志的臥室,他在這里度過了難忘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1961年春夏之交,身為國家主席的少奇同志回鄉(xiāng)調(diào)查時,省委和縣委要為他安排條件較好的招待所,他都堅決拒絕了,他說:“我是回鄉(xiāng)搞農(nóng)村調(diào)查的,住在招待所的高樓大廈里與群眾疏遠了,住在自己家里,鄉(xiāng)親們來去自由,頂好?!闭咛炝?,少奇同志在臨時搭起的床鋪和兒時常撫的舊書桌旁,思考著國家大事。1991年,前往參觀的江澤民總書記不時推推床架、摸摸桌面,感嘆不已。
大家辛苦了。歡迎大家來到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已故國家主席劉少奇同志的故居。現(xiàn)在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這個山青水秀、幽靜宜人的小山村名叫炭子沖。
1898年11月24日,就在這尋常的小山?jīng)_里,誕生了一位在中國現(xiàn)代寫下了非凡篇章的偉人劉少奇。有詩曰:“韶山?jīng)_連炭子沖,風雨瀟湘起二龍”。正如和它相距僅30公里的韶山?jīng)_一樣,炭子沖也因為孕育了一代偉人而成為人民向往的地方,早在1959年,這座故居便被定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1988年現(xiàn)在又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1980年到現(xiàn)在,這里共接待來自全國各地和世界五大洲的60多個國家的參觀者900多萬人次。
大家看到的這一坐東朝西、土木結(jié)構(gòu)的普通四合院始建于1871年,它們臨綠水、背靠青山,共有房屋21間半,其中瓦房16半、茅屋5間。經(jīng)過一個多世經(jīng)的風雨滄桑,這棟普通農(nóng)舍也同少奇同志一起經(jīng)歷了輝煌而坎坷的歲月,可它依然基本保持著120多年前的原始風貌,這便給我們留下了一個謎。隨著參觀的深入我們將會找到它的謎底。
請大家抬頭看,槽門上的門匾“劉少奇同志故居”是1982年冬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
大家走進故居,可以看到這個院子里有“劉少奇同志舊居”的門匾,這塊門匾是1959年故居開放時懸掛在槽門上的。在這塊門匾的后面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那是在文化*開始的時候,劉少奇同志受到了無情的打擊,他的故居很快被封閉,這塊門匾連同許多的陳列物均被打的打、砸的砸,有的便堆放在公社的雜屋里,也準備予以銷毀。這時,公社的炊事員懷著對劉少奇同志的敬仰之情,冒著風險偷偷地把這塊門匾從雜物中揀了出來。為了保護好門匾,炊事員靈機一動,把它翻過來作為切菜的案板使用,就這樣,這塊門匾經(jīng)過五位炊事員的巧妙保護終于得以保存下來。1980年2月,主席家鄉(xiāng)人又歡天喜地將這塊門匾懸掛在故居的門楣上。
我們前面提到故居共有大小房屋21間半,那半間就是指這正堂屋,因為與一夏姓的鄰居共用,故稱半間。大家看到這里的擺設(shè)頗具江南特色,請看,門檐上有一本老黃歷,這本老黃歷是房屋改建時安放的,一來記載時間,二來表示吉利。正是從這本歷書上,我們才知道這房屋的確切時間是同治輳垂?871年。堂屋的正中供著一個神龕,內(nèi)置列祖列宗的神牌和各種神佛的神位。舊時的江南農(nóng)村,都有在節(jié)日盛典燒香的習俗,少奇同志的父母都是勤勞儉樸的農(nóng)民,也不例外常常在神龕前默默祈禱,祈求人壽年豐,全家安康。可以想象,在少奇同志18歲即離鄉(xiāng)遠行、浪跡天涯的那些日子里,他的慈母曾經(jīng)多少次在此燒香跪拜,為兒子的安危和事業(yè)而禱告。
大家往右走,我們便來到了少奇同志的二哥劉云庭的臥室。少奇同志共有兄妹六人,三位兄長,兩位姐姐,少奇同志最小。二哥劉云庭曾參加過湖南新軍,擔任過班長、排長、連副等職,見多識廣,思想進步,給青少年時代的少奇同志以極大的思想啟蒙。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時,家人得知少奇同志在長沙帶頭“鬧事”參與學(xué)潮,便制造了一場包辦婚姻把少奇騙入了洞房,想以此捆住少奇同志。少奇同志極少反對,新婚夜決定抗婚遠征,二哥見他志向遠大,便暗中資助他遠走高飛,從此,少奇同志便義無反顧地投身到了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事業(yè)中,1949年二哥去世后,少奇同志親撰挽詞說:“你是我幼年時期學(xué)習和活動的第一個幫助者?!边@是1938年,劉云庭送兩個孩子去延安鍛煉時與少奇同志的合影。
接下來我們參觀的是劉少奇同志的臥室,他在這里度過了難忘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1961年春夏之交,身為國家主席的少奇同志回鄉(xiāng)調(diào)查時,省委和縣委要為他安排條件較好的招待所,他都堅決拒絕了,他說:“我是回鄉(xiāng)搞農(nóng)村調(diào)查的,住在招待所的高樓大廈里與群眾疏遠了,住在自己家里,鄉(xiāng)親們來去自由,頂好?!闭咛炝?,少奇同志在臨時搭起的床鋪和兒時常撫的舊書桌旁,思考著國家大事。1991年,前往參觀的江澤民總書記不時推推床架、摸摸桌面,感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