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報關員備考精品講義(77)

字號:

第三節(jié) 貿(mào)易術語和進出口商品的價格
    08考綱要求熟悉和掌握的內(nèi)容:
    《2000年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中的E、F、C、D組術語三種常用的貿(mào)易術語的含義及相互關系、及其變形三種常用貿(mào)易術語間的換算
    一、《2000年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
    《2000年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 (INCOTERMS2000,以卜簡稱《2000通則》) 是目前在國際貿(mào)易中最廣泛使用的貿(mào)易術語慣例,它是國際商會在《1936年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的基礎上,歷經(jīng)5次修訂形成的,于2000年1月1日起生效。
    《2000通則》包含13種術語,并將這13種術語按其自身特點分為E、F、C、D四組。13種術語含義的主要區(qū)別與聯(lián)系如下:
    組別
     術語
     術語譯名
     后隨地點
     交貨地點
    E組
     EXW
     工廠交貨
     指定地點
     賣方所在地或指定地點
    F組
     FCA
     貨交承運人
     指定地點
     出口國內(nèi)地、港口
    FAS
     裝運港船邊交貨
     指定裝運港
     裝運港船邊
    FOB
     裝運港船上交貨
     指定裝運港
     裝運港船上
    C組
     CFR
     成本加運費
     指定目的港
     裝運港船上
    CIF
     成本加保險費運費
     指定目的港
     裝運港船上
    CPT
     運費付至
     指定目的地
     出口國內(nèi)地、港口
    CIP
     運費、保險費付至
     指定目的地
     出口國內(nèi)地、港口
    D組
     DAF
     邊境交貨
     指定地點
     兩國邊境指定地點
    DES
     目的港船上交貨
     指定目的港
     目的港船上
    DEQ
     目的港碼頭交貨
     指定目的港
     目的港碼頭
    DDU
     末完稅交貨
     指定目的港
     進口國指定地點
    DDP
     完稅后交貨
     指定目的港
     進口國指定地點
    組別
     術語
     風險劃分界限
     運輸辦理
     保險辦理
     出口報關
     進口報關
    E組
     EXW
     貨交買方處置時起
     無
     無
     買方
     買方
    F組
     FCA
     貨交承運人處置時起
     買方
     無
     賣方
     買方
    FAS
     貨交裝運港船邊后
     買方
     無
     賣方
     買方
    FOB
     貨物越過裝運港船舷
     買方
     無
     賣方
     買方
    C組
     CFR
     貨物越過裝運港船舷
     賣方
     無
     賣方
     買方
    CIF
     貨物越過裝運港船舷
     賣方
     賣方
     賣方
     買方
    CPT
     貨交承運人處置時起
     賣方
     無
     賣方
     買方
    CIP
     貨交承運人處置時起
     賣方
     賣方
     賣方
     買方
    D組
     DAF
     貨交買方處置時起
     賣方
     無
     賣方
     買方
    DES
     目的港船上貨交買方處置時起
     賣方
     無
     賣方
     買方
    DEQ
     目的港碼頭貨交買方處置時起
     賣方
     無
     賣方
     買方
    DDU
     指定目的地貨交買方處置時起
     賣方
     無
     賣方
     買方
    DDP
     指定目的地貨交買方處置時起
     賣方
     無
     賣方
     賣方
    (一)E組術語
    E組術語僅EXW(工廠交貨)一個,按此組術語訂立的合同屬于發(fā)貨合同。
    在該術語下,賣方在自己的地點(工廠、倉庫等地)備妥貨物,并將其置于買方處置之下,即履行了交貨義務。需要指出的是,該術語是賣方義務最小、買方義務的術語,也是的一個由買方負責出口清關的術語。
    (二)F組術語
    F組術語包括FCA(貨交承運人)、FAS(裝運港船邊交貨)和FOB(裝運港船上交貨)。F組術語,稱主運費未付術語(Main Carriage Unpaid)。按F組術語訂立的合同屬于“裝運合同”。
    在該組術語下,買方負責訂立運輸合同,支付運費,賣方在合同指定的裝運地/港將貨物交付至買方指定的承運人/船邊/船上,即履行了交貨義務。
    (三)C組術語
    C組包括CFR(成本加運費)、CIF(成本加運保費)、CPT(運費付至)和CIP(運費、保險費付至)。C組術語,稱主運費已付術語(Main carriage Paid)。按C組術語訂直的合同也屬于“裝運合同”。在該組術語下,賣方負責訂立運輸合同,并支付運費,其中CIF、CIP的賣方還需要辦理貨物運輸保險并支付保險費,賣方在合同規(guī)定的裝運港/地將貨物交付至船上或承運人,即履行了交貨義務。c組術語和其他組術語相比,有一個特點就是風險劃分點和費用劃分點是相分離的,即費用點在目的港(地),而風險點在裝運港(地)。例如,CIF術語的賣方不僅要將貨物運至買方指定的裝運港,還需支付自裝運港至目的港的正常運費和保險費,但貨物滅失或損害的一切風險在貨物越過裝運港船舷時就由賣方轉移給了買方。
    (四)D組術語
    D組包括DAF(邊境交貨)、DES(目的港船上交貨)、DEQ(目的港碼頭交貨)、DDU(未完稅交貨)、DDP(完稅后交貨)五種貿(mào)易術語。按D組術語訂立的合同屬于到貨合同。在該組術語下,賣方應負責將貨物運至指定目的港/地,并承擔貨物運至目的港(地)以前的全部費用和風險。需要指出的是,DDP是買方義務最小,賣方義務的術語,也是的一個由賣方負責進口清關的術語。
    二、國際貿(mào)易中三種常用的貿(mào)易術語
    FOB、CFR和CIF是二三種在國際貿(mào)易中常用的貿(mào)易術語。
    (一)FOB、CFR和CIF的含義
    FOB(Free on Board…named port of shipment),即為裝運港船上交貨(…指定裝運港),指賣方必須在合同規(guī)定的裝運期限內(nèi)在指定裝運港將貨物交付至買方指定的船上,并負擔貨物越過船舷以前的一切費用和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
    CFR (Cost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即成本加運費(…指定目的港),指賣方負責租船或訂艙,支付運費,在合同規(guī)定的裝運期限內(nèi)在裝運港將貨物交付至運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負擔貨物越過船舷以前的一切費用和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
    CIF (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named port 0f destination),即成本加保險費、運費(…指定目的港),指賣方負責租船或訂艙,支付從裝運港至目的港的運費,辦理貨運保險,支付保險費,在合同規(guī)定的裝運期限內(nèi)在裝運港將貨物交付至運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負擔貨物越過船舷以前的一切費用和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
    (二)FOB、CFR和CIF的關系
    1.FOB術語下買賣雙方的基本義務見下表:
    賣方(Seller)
     買方(Buyer)
    1.提供合同規(guī)定的貨物
    2.在合同規(guī)定的期限內(nèi)在指定裝運港將貨物交至買方指定的船上,并給予買方充分的通知
    3.承擔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以前的一切費用和風險
    4.取得出口許可證和(或)其他有關證件,辦理出口清關手續(xù),支付出口關稅和(或)有關出口費用
    5.提供商業(yè)發(fā)票和證明已交貨的通常單據(jù)
     1.租船/訂艙,支付運費,將船名、裝船點和要求交貨的時間(船期)通知賣方、
    2.承擔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以后的一切費用和風險
    3.取得進口許可證和(或)其他有關證件、辦理進口報關手續(xù),支付進口關稅和(或)有關進口費用
    4.接受單據(jù),支付價款,收取貨物
    2.cIF術語下買賣雙方的基本義務見下表
    賣方(Seller)
     買方(Buyer)
    1.提供合同規(guī)定的貨物
    2.租船/訂艙,支付運費
    3.辦理貨運保險,支付保險費
    4.在合同規(guī)定的裝運期限內(nèi)在裝運港將貨物交至運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并給予買方充分的通知
    5.承擔貨物越過船舷以前的一切費用和風險
    6.取得出口許可證和(或)其他證件,辦理出口清關手續(xù),支付出口關稅和(或)其他費用
    7.提供有關單據(jù)
     1.承擔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以后的一切費用和風險
    2.取得進口許可證和(或)其他證件,辦理進口報關手續(xù),支付進口關稅和(或)其他費用
    3.接受單據(jù),支付價款,收取貨物
    CFR與CIF的不同之處僅在于:CFR合同的賣方不負責辦理保險手續(xù)和不支付保險費,不提供保險單據(jù),有關海上運輸?shù)呢浳锉kU由買方自理。除此之外,CFR與CIF合同中買賣雙方的義務劃分基本上是相同的。
    08新增FOB、CFR、CIF的異同比較,見教材P446頁的表格。
    (三)三種常用術語的變形
    常見的FOB、CFR、CIF術語變形有: 組別
     英文名稱
     中文名稱
     有關費用
    FOB術語變形
     FOB Liner Terms
     FOB 班輪條件
     有關裝船費用按班輪條件辦理,賣方不負擔有關裝船費用
    FOB under tackle
     FOB 吊鉤下交貨
     賣方僅負責把貨物交到買方指定船只的吊鉤所及之處,從貨物起吊開始所發(fā)生的裝船費用由買方負擔
    FOB Stowed
     FOB 包括理艙
     賣方負責將貨物裝入船艙,并且支付包括理艙費在內(nèi)的裝船費用
    FOB trimmed
     FOB 包括平艙
     賣方負責將貨物裝入船艙,并且支付包括平艙費在內(nèi)的裝船費用
    FOB Stowed and Trimmed
     FOB 包括理艙、平艙
     賣方負責將貨物裝入船艙,并支付包括理艙費和平艙費在內(nèi)的裝船費用
    CIF術語變形
     CIF Liner Terms
     CIF 班輪條件
     卸貨費用按班輪條件辦理,即買方不負擔卸貨費
    CIF Ex Ship’s Hold
     CIF 艙底交貨
     貨物運抵目的港以后,貨物從船艙的底部起吊一直到卸到碼頭的卸貨費用都由買方負擔
    CIF Ex Tackle
     CIF 吊鉤交貨
     賣方負擔將貨物從船艙底部吊起卸到船邊一直到卸離吊鉤為止的費用
    CIF Landed
     CIF 卸到岸上
     賣方須負擔卸貨費,如船只不能直接靠岸,還包駁般費和碼頭費
    上面CIF的變形也同樣適用于CFR術語。
    值得注意的是,貿(mào)易術語的變形是為了解決裝卸費用的負擔問題而產(chǎn)生的,傳統(tǒng)上認為,它不改變交貨地點和風險劃分的界限,但在實踐中并沒有形成一致,因此國際商會推薦,在使用這些變形時,應在合同中寫明這些變形僅限于費用的劃分,還是包括了風險在內(nèi)。
    三、價格構成
    出口商品的價格構成依據(jù)所使用的貿(mào)易術語的不同而不同,企業(yè)的FOB價格一般包括商品成本、國內(nèi)總費用和預期利潤。
    
    四、FOB、CFR、CIF三種價格術語間的換算
    不同的貿(mào)易術語表示的價格構成因素不同。FOB術語中不包括從裝運港直至目的港的運費和保險費;CFR術語則包括從裝運港直至目的港的通常運費;CIF術語中既包括上述通常運費,又包括通常保險費。
    (一)FOB價格換算為其他價格
    CFR價=FOB價+運費
    CIF價=(FOB價+運費)/[1-保險費率×(1+投保加成率)]
    保險加成率如果合同未作規(guī)定,一般按照10%計算,下同。
    (二)CFR價格換算為其他價格
    FOB價=CFR價-運費
    CIF價=CFR價/[1-保險費率×(1+投保加成率)]
    (三)CIF價格換算為其他價格
    FOB價=CIF價×[1-保險費率×(1+投保加成率)]-運費
    CFR價=CIF價×[1-保險費率×(1+投保加成率)]
    例如,某公司出口貨物對外報價為每公噸2000美元CIF NFW YORK,每公噸貨物
    出口運費為150美元,投保一切險費率為l%,則其FOB價應為:
    FOB價=2000×(1-1%×110%)-150=1828(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