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考試資格證教育學第六章:課程

字號:

第六章 課 程
    第一節(jié) 課程概述
    知識點
    ●把課程用于教育科學的專門術語,始于英國教育家斯賓塞。
    ●課程,指課業(yè)及其進程;
    廣義的課程是指學生在校期間所學內容的總和及進程安排;
    狹義的課程特指某一門學科。
    ●課程論側重研究“教什么”
    教學論側重研究“如何教”
    ●課程是學校教育的基礎
    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課程類型指課程的組織方式或設計課程的種類
    ● 課程類型是如何劃分的? P88
    (1)根據(jù)課程任務劃分
    基礎型課程 注重學生基礎學力的培養(yǎng)
    拓展型課程 注重拓展學生的知識與能力
    研究型課程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態(tài)度與能力
    (2)根據(jù)課程制定者或管理層次劃分
    國家課程
    地方課程
    學校課程 通常以選修課或特色課的形式出現(xiàn)
    ●制約課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P91—92 1234
    第二節(jié) 課程目標
    第三節(jié) 課程設計
    知識點
    1、從概括性程度角度分,包括四種不同目標P92
    (1)教育目的是一定社會培養(yǎng)人的總要求
    (2)培養(yǎng)目標 是對各級各類學校的具體培養(yǎng)要求
    (3)課程目標是指導整個課程編制過程的為關鍵的準則,是指特定階段的學校課程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
    (4) 教學目標是課程目標的進一步具體化,是指導、實施和評價教學的基本依據(jù)。是師生在學科教學活動中預期達到的教學結果、標準。
    2、課程文件的三個層次
    (在我國,課程具體表現(xiàn)為)
    (1)教學計劃(也叫課程計劃)
    (2)教學大綱(又稱學科課程標準)
    (3)教科書
    3、義務教育的教學計劃的特征
    (1)強制性(2)普遍性(3)基礎性
    4、教學計劃的中心問題是開設那些科目,中小學的教學科目設置,基本以科學的分類為依據(jù)。
    5教學大綱又稱學科課程標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它一般由說明和本文兩部分組成。
    學科課程標準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直接依據(jù), 也是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
    6、教科書又稱課本,它是依據(jù)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編制的、系統(tǒng)反映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教科書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
    教科書編寫應遵循的原則
    第四節(jié) 課程實施
    第五節(jié) 課程評價
    知識點
    1、課程實施是指把課程計劃付諸實踐的過程,它是達到預期的課程目標的基本途徑。
    組織教學活動是課程實施計劃的展開過程;
    評價教學活動的過程與結果是課程實施的后一項任務或環(huán)節(jié)。
    2、課程評價既是課程設計與實施的終點,又是課程設計與實施繼續(xù)向前發(fā)展的起點。
    3、課程評價的主要模式有哪些?
    (1)目標評價模式
    (2)目的游離評價模式
    (3)CIPP評價模式
    該評價模式包括四個步驟: 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成果評價
    4、課程評價過程中要警力那些步驟(課程評價的基本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