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地處河北省西北部,跨東經(jīng)113度50分至116度30分、北緯39度30分至42度10分,南北距離近300公里、東西距離約228公里,總面積36873平方公里。張家口地處京、晉、蒙交界處,東臨首都北京、西連煤都大同、北靠內(nèi)蒙古草原、南接華北腹地,面向沿海,背靠內(nèi)陸,是溝通中原與北疆、連接中西部資源產(chǎn)區(qū)與東部經(jīng)濟(jì)帶的重要紐帶。
張家口下轄:橋東區(qū)、橋西區(qū)、宣化區(qū)、下花園區(qū)4個區(qū),13個縣。人口:442萬。
張家口市是一座塞外古城,具有悠久歷史,歷為北方各民族雜居之地。春秋時北為匈奴與東胡居住地,南部分屬燕國、代國。秦時南部改屬代郡、上谷郡。漢時分屬烏桓、匈奴、鮮卑。隋時東為涿郡,西屬雁門郡。唐時 多屬河北道媯州、新州,少屬河?xùn)|道蔚州。北宋時為武州、蔚州、奉圣州、歸化州、儒州、媯州地。南宋時皆屬遼。元屬中書省上都路宣德府,西北 部置興和路(治今張北)。明為延慶州、保安州、云州、蔚州及萬全都指揮使司十二衛(wèi)、所地。清時北屬口北三廳(多倫諾爾廳、獨石口廳、張家口 廳),南屬宣化府(治今宣化)。民國二年(1913年)屬直隸省察哈爾特別區(qū)口北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 設(shè)察哈爾省,張家口為省會。民國二十八年(19 39年)初設(shè)立張家口特別市。1952年12月察哈爾省建制撤銷,察南、察北兩專區(qū)合并后稱張家口專區(qū),劃歸河北省,張家口市為河北省直轄,并為專區(qū)治所。1958年5月張家口市改屬張家口專區(qū)。1959年5月撤銷張家口專區(qū),所轄各縣劃歸張家口市。1961年5月復(fù)置張家口專區(qū),張家口市及所屬各縣隸屬之。1967年12月,張家口專區(qū)改稱張家口地區(qū),轄張家口市,縣屬不變。1983年11月,張家口市改為河北省直轄市。1993年7月1日,張家口地、市合并,稱張家口市。
張家口三面環(huán)山,北依長地,在歷既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聞名中外的陸路商城和“皮都”。張家口屬于東亞大陸性季風(fēng)氣候,壩上為高寒區(qū),壩下屬涼溫區(qū)。有悠久的歷史和名勝古跡,旅游資源十分豐 富。近幾年來深受大量中外游客的青睞,是人們休閑渡假的理想去處。
張家口下轄:橋東區(qū)、橋西區(qū)、宣化區(qū)、下花園區(qū)4個區(qū),13個縣。人口:442萬。
張家口市是一座塞外古城,具有悠久歷史,歷為北方各民族雜居之地。春秋時北為匈奴與東胡居住地,南部分屬燕國、代國。秦時南部改屬代郡、上谷郡。漢時分屬烏桓、匈奴、鮮卑。隋時東為涿郡,西屬雁門郡。唐時 多屬河北道媯州、新州,少屬河?xùn)|道蔚州。北宋時為武州、蔚州、奉圣州、歸化州、儒州、媯州地。南宋時皆屬遼。元屬中書省上都路宣德府,西北 部置興和路(治今張北)。明為延慶州、保安州、云州、蔚州及萬全都指揮使司十二衛(wèi)、所地。清時北屬口北三廳(多倫諾爾廳、獨石口廳、張家口 廳),南屬宣化府(治今宣化)。民國二年(1913年)屬直隸省察哈爾特別區(qū)口北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 設(shè)察哈爾省,張家口為省會。民國二十八年(19 39年)初設(shè)立張家口特別市。1952年12月察哈爾省建制撤銷,察南、察北兩專區(qū)合并后稱張家口專區(qū),劃歸河北省,張家口市為河北省直轄,并為專區(qū)治所。1958年5月張家口市改屬張家口專區(qū)。1959年5月撤銷張家口專區(qū),所轄各縣劃歸張家口市。1961年5月復(fù)置張家口專區(qū),張家口市及所屬各縣隸屬之。1967年12月,張家口專區(qū)改稱張家口地區(qū),轄張家口市,縣屬不變。1983年11月,張家口市改為河北省直轄市。1993年7月1日,張家口地、市合并,稱張家口市。
張家口三面環(huán)山,北依長地,在歷既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聞名中外的陸路商城和“皮都”。張家口屬于東亞大陸性季風(fēng)氣候,壩上為高寒區(qū),壩下屬涼溫區(qū)。有悠久的歷史和名勝古跡,旅游資源十分豐 富。近幾年來深受大量中外游客的青睞,是人們休閑渡假的理想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