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大血管錯位是指肺動脈連接左心室,主動脈從右心室升起,這樣回流到右心室的血液通過主動脈進入體循環(huán);而肺靜脈血經(jīng)左心后又通過肺動脈回流到肺血管,形成了兩個平行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導致機體氧供極差的一種先天性心臟病,如果不接受手術治療,90%的患兒在出生一年內死亡。[1]近年來隨著完全性大血管錯位矯正手術的開展,患兒死亡率下降,但由于患兒接受手術年齡小,手術復雜,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組所觀察手術大部分選擇在出生后兩周內,其原因為在胎兒時回流到右心的血液直接通過卵圓孔和動脈導管進入體循環(huán),這樣導致肺血流減少,肺血管阻力增加,因此,在患兒出生兩周內,肺血管阻力還沒有下降,左心室為了克服這種阻力而增強收縮,而隨著時間延長,肺血管阻力下降,左心室則只負擔一個低容量、低阻力的循環(huán),心肌收縮力逐漸下降。手術選擇在兩周內左心室收縮力還未下降之前進行,可以減少術后左心室衰竭的發(fā)生率。 由于患兒年齡小,術前嚴重缺氧,手術創(chuàng)傷大,術后病情變化快,因而對術后的臨床護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護理中要做到嚴密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異常,采取相應有效的護理對策。
1、嚴密觀察心率、血壓及體溫變化
術后對患兒進行持續(xù)心率、血壓及體溫監(jiān)測,并要注意其相互影響,尤其要觀察體溫的變化,即復溫情況,在患兒返回病房時要立即采取物理和藥物的復溫措施,如給患兒以微短波照射,使用血管擴張劑。在復溫同時,由于血管擴張可導致血壓下降,因而同時要補足血容量,如果患兒表現(xiàn)為復溫慢,持續(xù)低血壓,心率加快,而中心靜脈壓在正常范圍內,則為嚴重左心衰表現(xiàn),應及時處理。本組患兒中有6例在術后出現(xiàn)體溫上升緩慢,血壓下降,心率增加到170~210次/min,心排指數(shù)下降到每分鐘2.1~2.4L/m2,其中4例在給予擴張血管劑,強心補液后心輸出量增加,另外2例則表現(xiàn)為持續(xù)低體溫、低血壓、低血氧飽和度,心輸出量無法改善而死亡。
2、嚴格控制出入量
患兒年齡小,心肌承受能力低,對出入量變化極為敏感。在護理中我們做到每小時總結一次出入量,保持出入量平衡,一旦出現(xiàn)出入量不平衡情況及時報告醫(yī)生,及時糾正,并特別注意嚴格記錄一些對成人可以忽略不計的量,如沖動脈導管及中心靜脈插管所用的肝素溶液記為入量,抽取的動、靜脈血標本作為出量記錄。為精確起見,為患兒所用的測量器具與成人不同,采用小容器、小刻度。
本組所觀察手術大部分選擇在出生后兩周內,其原因為在胎兒時回流到右心的血液直接通過卵圓孔和動脈導管進入體循環(huán),這樣導致肺血流減少,肺血管阻力增加,因此,在患兒出生兩周內,肺血管阻力還沒有下降,左心室為了克服這種阻力而增強收縮,而隨著時間延長,肺血管阻力下降,左心室則只負擔一個低容量、低阻力的循環(huán),心肌收縮力逐漸下降。手術選擇在兩周內左心室收縮力還未下降之前進行,可以減少術后左心室衰竭的發(fā)生率。 由于患兒年齡小,術前嚴重缺氧,手術創(chuàng)傷大,術后病情變化快,因而對術后的臨床護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護理中要做到嚴密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異常,采取相應有效的護理對策。
1、嚴密觀察心率、血壓及體溫變化
術后對患兒進行持續(xù)心率、血壓及體溫監(jiān)測,并要注意其相互影響,尤其要觀察體溫的變化,即復溫情況,在患兒返回病房時要立即采取物理和藥物的復溫措施,如給患兒以微短波照射,使用血管擴張劑。在復溫同時,由于血管擴張可導致血壓下降,因而同時要補足血容量,如果患兒表現(xiàn)為復溫慢,持續(xù)低血壓,心率加快,而中心靜脈壓在正常范圍內,則為嚴重左心衰表現(xiàn),應及時處理。本組患兒中有6例在術后出現(xiàn)體溫上升緩慢,血壓下降,心率增加到170~210次/min,心排指數(shù)下降到每分鐘2.1~2.4L/m2,其中4例在給予擴張血管劑,強心補液后心輸出量增加,另外2例則表現(xiàn)為持續(xù)低體溫、低血壓、低血氧飽和度,心輸出量無法改善而死亡。
2、嚴格控制出入量
患兒年齡小,心肌承受能力低,對出入量變化極為敏感。在護理中我們做到每小時總結一次出入量,保持出入量平衡,一旦出現(xiàn)出入量不平衡情況及時報告醫(yī)生,及時糾正,并特別注意嚴格記錄一些對成人可以忽略不計的量,如沖動脈導管及中心靜脈插管所用的肝素溶液記為入量,抽取的動、靜脈血標本作為出量記錄。為精確起見,為患兒所用的測量器具與成人不同,采用小容器、小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