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從來一文題,亙古千秋一話題,甚或古往今來所有的文學巨制、小品鴻篇,無非都在演繹、闡發(fā)著同一個主題:傳統(tǒng)與時尚的融合、碰撞——傳統(tǒng)來自歷史,時尚指向未來。運動是永恒的,存在決定意識,生活在時間長河中的人們,無不在感受著新與舊的融合、碰撞,主觀的或客觀的。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榮與辱、宏與微、上與下、雅與俗……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沒有矛盾就沒有生活,而任何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都在傳統(tǒng)與時尚融合、碰撞的軸線上。用于高考的所有作文題,無非都是“傳統(tǒng)與時尚的融合、碰撞”的子題目,都有“傳統(tǒng)與時尚的融合、碰撞”的基因。懂得了主觀、客觀“傳統(tǒng)與時尚的融合、碰撞”,實際上就是懂得了人生和生活。而懂得了人生和生活的學生,還有什么作文題目不能駕馭呢?
下面以“北京的符號”為例來談。因為這一命題表現出的地域色彩,在高考作文命題多元化、地方化的歷史時期,很可能被這里、那里采用。如是,“北京的符號”作文思路的拓擴,就有著直接的、普遍性的樣板意義。我們認為,“北京的符號”在內容上,起碼有四個方向。
其一,恪守傳統(tǒng),演繹以往的、已為人們普遍認知的“符號”:故宮、四合院、天橋的雜耍、胡同的小販吆喝、老舍的作品、王府井商業(yè)街、中關村科技園……
其二,創(chuàng)造時尚,面對今后可能涌現的、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新“符號”:奧運主體育館、國家大劇院、農民工、大力神杯、居里夫人、愛因斯坦、三國演義……
其三,新舊交融,在傳統(tǒng)的“符號”里,裝填熟悉生活的內容:北京植物園,種植南北嘉木奇花;北京動物園,馴養(yǎng)世界異獸珍禽;北京博物館,尊奉古今賢士英才;北京琉璃廠,珍藏歷代翰墨文物;北京央視百家講壇,“壇壇都是好酒”……
其四,新舊碰撞,對傳統(tǒng)的“符號”或創(chuàng)新的“符號”進行辯駁或議論:什么是符號,什么是北京的,什么是傳統(tǒng)的,什么是創(chuàng)新的……
作文思維空間亟需開拓,思維拓展的雙翼是聯想和想象,聯想和想象的基礎是對生活的認識水平、感悟深度。閱卷中,我們多么希望看到這樣的文字?。?BR> 2016年,南水北調工程勝利竣工,城郊四座大型水庫,描繪出北京波光粼粼的新符號;
2026年,北京市首座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的示范高中評選產生,教育界有了務實的符號;
2036年,臺灣回歸終于實現,祖國統(tǒng)一紀念碑在北京隆重揭幕,成為北京精彩的符號;
2046年,北京承辦第27屆足球世界杯賽,中國隊奪冠,“大力神杯”終成北京的符號;
2056年,環(huán)繞北京的綠化帶合攏,綠化帶寬30公里,像北京一掛綠色項鏈般的符號;
2066年,*博物館剪彩開館,館藏記錄了那段特殊歷史,成為北京警示千秋的符號;
2076年,北京航天樞紐落成,連通著太陽系內外星球,成為北京面向宇宙的符號;
我們尤其希望在這些“創(chuàng)造北京未來符號”的描述中,看到藍天白云綠樹的故事,藏羚羊大熊貓的童話;看到遐想北京符號的藍圖,創(chuàng)造北京符號的抱負;看到英姿勃發(fā)的書生意氣,指點江山的少年豪情……可惜,沒有!此時,我不由想起2005年福建省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八、十八、二十八》。作文這樣結尾:
那年我二十八歲,已經被打磨成了一個圓,很穩(wěn)定,周長短,面積大。我的人生閱歷豐富了,我變得世故圓滑了……
一天,去幼兒園接女兒,女兒哭著撲過來?!袄蠋熣f太陽是紅的,小草是綠的。可我戴爸爸那個黃黃的眼鏡看到的太陽和小草就是黃的,老師說不行,還批評我?!迸畠嚎蘅尢涮涞刂v完。這些話猛地擊中我的心,塵封已久的記憶大門猛地打開。我想起了那黃的草,黃的太陽,媽媽是書童,爸爸是車夫,想起那個未經世俗打磨的不規(guī)則的多邊形。我的淚水悄然滑落,為不再擁有的那個不規(guī)則的多邊形……
這篇作文陳述了一個并不陌生的童話,揭示出一個并不生疏的現實。如果考場作文本身不能呈現繽紛異彩,我們能責怪作文命題的限制嗎?事實上,作文命題非但沒有設置材料的樊籬,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展開想象的翅膀。沒有限制就縱容夢想,信馬由韁;略有限制就泯滅夢想,萬馬齊喑。這不正是考場作文的現狀嗎?
我曾以馮小剛賀歲電影的經典臺詞作為我2005年一本談作文的書(人民文學出版社)#高考# #王大績:告訴你“一類”作文怎樣寫2#的結束語。這里老調重彈。就在不久前,足球世界杯的電視節(jié)目里,馮小剛導演口吐蓮花:足球其實就是想象力和體力的結合。這不應對我們的作文有所啟發(fā)嗎?“想象力”就是“想得到”,體力就是“寫得出”??!馮導演還戲謔而又無不嚴肅地說:“中國電影的想象力不怎么樣,但比中國足球的想象力要強些”。真擔心某一天,朱廣滬教練會口吐幽默:中國足球的想象力不怎么樣,但比中國高考作文的想象力總還要強些吧?。
下面以“北京的符號”為例來談。因為這一命題表現出的地域色彩,在高考作文命題多元化、地方化的歷史時期,很可能被這里、那里采用。如是,“北京的符號”作文思路的拓擴,就有著直接的、普遍性的樣板意義。我們認為,“北京的符號”在內容上,起碼有四個方向。
其一,恪守傳統(tǒng),演繹以往的、已為人們普遍認知的“符號”:故宮、四合院、天橋的雜耍、胡同的小販吆喝、老舍的作品、王府井商業(yè)街、中關村科技園……
其二,創(chuàng)造時尚,面對今后可能涌現的、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新“符號”:奧運主體育館、國家大劇院、農民工、大力神杯、居里夫人、愛因斯坦、三國演義……
其三,新舊交融,在傳統(tǒng)的“符號”里,裝填熟悉生活的內容:北京植物園,種植南北嘉木奇花;北京動物園,馴養(yǎng)世界異獸珍禽;北京博物館,尊奉古今賢士英才;北京琉璃廠,珍藏歷代翰墨文物;北京央視百家講壇,“壇壇都是好酒”……
其四,新舊碰撞,對傳統(tǒng)的“符號”或創(chuàng)新的“符號”進行辯駁或議論:什么是符號,什么是北京的,什么是傳統(tǒng)的,什么是創(chuàng)新的……
作文思維空間亟需開拓,思維拓展的雙翼是聯想和想象,聯想和想象的基礎是對生活的認識水平、感悟深度。閱卷中,我們多么希望看到這樣的文字?。?BR> 2016年,南水北調工程勝利竣工,城郊四座大型水庫,描繪出北京波光粼粼的新符號;
2026年,北京市首座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的示范高中評選產生,教育界有了務實的符號;
2036年,臺灣回歸終于實現,祖國統(tǒng)一紀念碑在北京隆重揭幕,成為北京精彩的符號;
2046年,北京承辦第27屆足球世界杯賽,中國隊奪冠,“大力神杯”終成北京的符號;
2056年,環(huán)繞北京的綠化帶合攏,綠化帶寬30公里,像北京一掛綠色項鏈般的符號;
2066年,*博物館剪彩開館,館藏記錄了那段特殊歷史,成為北京警示千秋的符號;
2076年,北京航天樞紐落成,連通著太陽系內外星球,成為北京面向宇宙的符號;
我們尤其希望在這些“創(chuàng)造北京未來符號”的描述中,看到藍天白云綠樹的故事,藏羚羊大熊貓的童話;看到遐想北京符號的藍圖,創(chuàng)造北京符號的抱負;看到英姿勃發(fā)的書生意氣,指點江山的少年豪情……可惜,沒有!此時,我不由想起2005年福建省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八、十八、二十八》。作文這樣結尾:
那年我二十八歲,已經被打磨成了一個圓,很穩(wěn)定,周長短,面積大。我的人生閱歷豐富了,我變得世故圓滑了……
一天,去幼兒園接女兒,女兒哭著撲過來?!袄蠋熣f太陽是紅的,小草是綠的。可我戴爸爸那個黃黃的眼鏡看到的太陽和小草就是黃的,老師說不行,還批評我?!迸畠嚎蘅尢涮涞刂v完。這些話猛地擊中我的心,塵封已久的記憶大門猛地打開。我想起了那黃的草,黃的太陽,媽媽是書童,爸爸是車夫,想起那個未經世俗打磨的不規(guī)則的多邊形。我的淚水悄然滑落,為不再擁有的那個不規(guī)則的多邊形……
這篇作文陳述了一個并不陌生的童話,揭示出一個并不生疏的現實。如果考場作文本身不能呈現繽紛異彩,我們能責怪作文命題的限制嗎?事實上,作文命題非但沒有設置材料的樊籬,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展開想象的翅膀。沒有限制就縱容夢想,信馬由韁;略有限制就泯滅夢想,萬馬齊喑。這不正是考場作文的現狀嗎?
我曾以馮小剛賀歲電影的經典臺詞作為我2005年一本談作文的書(人民文學出版社)#高考# #王大績:告訴你“一類”作文怎樣寫2#的結束語。這里老調重彈。就在不久前,足球世界杯的電視節(jié)目里,馮小剛導演口吐蓮花:足球其實就是想象力和體力的結合。這不應對我們的作文有所啟發(fā)嗎?“想象力”就是“想得到”,體力就是“寫得出”??!馮導演還戲謔而又無不嚴肅地說:“中國電影的想象力不怎么樣,但比中國足球的想象力要強些”。真擔心某一天,朱廣滬教練會口吐幽默:中國足球的想象力不怎么樣,但比中國高考作文的想象力總還要強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