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胃食管反流病與慢性胃炎
一、A型題:在每小題給出的A、B、C、D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340.最主要的食管抗反流屏障是
A.食管逆蠕動
B.食管下括約肌
C.膈食管韌帶
D.His角
341.關于食管下括約肌(LES)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是指食管末端約3~4cm長的環(huán)形肌束
B.正常人靜息時LES壓為l0~30mmHg
C.LES-過性松弛是正常人生理性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
D.LES持續(xù)性松弛是LES靜息壓正常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主要發(fā)病機制
342.胸骨后疼痛伴燒心首先要考慮下列哪種疾病?
A.腸易激綜合征
B.胃潰瘍
C.慢性胃炎
D.胃食管反流病
343.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見的癥狀是
A.反酸
B.反食
C.反酸伴胸痛
D.反酸伴燒心
344.癔球癥是指
A.缺鐵性吞咽困難
B.異嗜癖
C.進行性吞咽困難
D.無真正吞咽困難
345.有助于鑒別胸痛和反流關系的檢查方法是
A.內鏡檢查
B.24小時食管pH監(jiān)測
C.食管吞鋇x線檢查
D.食管滴酸試驗
346.Barrett食管必須使用的治療是
A.給予胃腸動力藥
B.給予H2受體拮抗劑
C.給予質子泵抑制劑
D.手術治療
347.慢性淺表性胃炎最常見的病因是
A.自身免疫
B.吸煙
C.嗜酒
D.幽門螺桿菌感染
348.關于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敘述,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我國人群中的感染率為40%~70%
B.幽門螺桿菌感染率與慢性多灶萎縮性胃炎的患病率正相關
C.人是傳染源,主要傳播途徑是口-口或糞-口感染
D.幽門螺桿菌感染后幾乎都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癥
349.幽門螺桿菌在胃內的定植部位是
A.胃粘液層
B.胃粘膜層
C.胃肌層
D.胃粘膜上皮表面
350.慢性胃炎的特征性臨床表現(xiàn)為
A.上腹疼痛不適
B.上腹脹滿
C.噯氣反酸
D.以上都不正確
351.確診慢性胃炎最可靠的方法是
A.檢測血中PCA
B.檢測血中IFA
C.幽門螺桿菌檢測
D.以上都不是
352.下列哪項不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內鏡征象?
A.胃粘膜紅斑、顆粒狀
B.粘膜下血管透見
C.粘膜皺襞細小
D.糜爛
353.關于慢性胃炎的預后,正確的是
A.幽門螺桿菌感染后多可自發(fā)清除,因此患者多無癥狀
B.絕大多數(shù)慢性淺表性胃炎可發(fā)展為慢性多灶性萎縮性胃炎
C.慢性多灶性萎縮性胃炎多發(fā)展為胃癌
D.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胃炎約15%~20%會發(fā)生消化性潰瘍
二、X型題:A、B、C、D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選出所有符合題目要求的答案。
354.胃食管反流物對食管粘膜的主要攻擊因子包括
A.胃酸與胃蛋白酶
B.前列腺素
C.酒精
D.非結合膽鹽
355.24小時食管pH監(jiān)測常用的觀察指標為
A.24小時pH<4的總百分時間
B.夜間pH<4的次數(shù)
C.持續(xù)5分鐘以上的反流次數(shù)
D.最長反流時間
356.能加重胃食管反流癥狀的藥物是
A.ACE抑制劑
B.鈣拮抗劑
C.硝酸甘油
D.H2受體阻滯劑
357.下列哪些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應根治幽門螺桿菌?
A.慢性胃炎伴粘膜糜爛
B.慢性胃炎伴中度腸化生
C.慢性胃炎伴糜爛性十二指腸炎
D.慢性胃炎伴幽門痙攣性梗阻
358.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的疾病是
A.胃癌
B.慢性淺表性胃炎
C.自身免疫性胃炎
D.胃粘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參考答案:
340.B 341.D 342.D 343.D344.D.345.B 346.C 347.D 348.B 349.D 350.D351.D 352.A 353.D 354.AD 355.ACD 356.BC 357.ABC358.ABD
340.B 食管抗反流屏障是指食管和胃交接的解剖結構,包括食管下括約?。↙ES)、膈肌腳、膈食管韌帶、食管與胃底的銳角(His角)等,其中最主要的是LES的功能狀態(tài)。
341.D 正常情況下當吞咽時,LES即松弛,食物得以進入胃內。LES一過性松弛是指非吞咽情況下LES自發(fā)性松弛,其松弛時間明顯長于吞咽時LES松弛時間。LES一過性松弛既是正常人生理性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也是LES靜息壓正常的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主要發(fā)病機制(D錯)。其他各項均正確。
342.D
343.D 燒心是指胸骨后或劍突下燒灼感,是由于反酸引起。因此胸骨后疼痛伴燒心應首先考慮胃食管反流病。反酸伴燒心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見的癥狀。
344.D 癔球癥是指一些患者訴咽部不適,有異物感、棉團感或堵塞感,但無真正吞咽困難。進行性吞咽困難是中晚期食管癌的典型癥狀。缺鐵性吞咽困難是指Plummer-Vinson綜合征,見于缺鐵性貧血。
345.B①24小時食管pH監(jiān)測的觀察指標包括:24小時內pH<4的總百分時間、pH<4的次數(shù),持續(xù)5分鐘以上的反流次數(shù)以及最長反流時間等。該監(jiān)測可提供食管是否存在過度酸反流的客觀證據(jù),有助于鑒別胸痛和反流的關系。②內鏡檢查是診斷反流性食管炎最準確的方法。
346.C 質子泵抑制劑的抑酸作用強,其療效優(yōu)于H2受體拮抗劑、促胃腸動力藥,因此適用于癥狀重、有嚴重食管炎(如Barrett食管)的患者。手術治療只是在有指征時才采用。
347.D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粘膜萎縮性改變、胃粘膜層見以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為主的慢性炎癥 細胞浸潤的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是這類胃炎的主要病因。
348.B 人群中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患病率與該人群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是平行的。但由幽門螺桿菌感染發(fā)展而來的慢性多灶性胃炎的患病率并不一定與人群中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正相關(B錯)。其他各項均正確。
349.D 幽門螺桿菌具有鞭毛,能在胃內穿過粘液層移向胃粘膜,其所分泌的粘附素能使其貼緊上皮細胞,釋放尿素酶分解尿素產(chǎn)生NH3,從而保持細菌周圍的中性環(huán)境,幽門螺桿菌的這些特點有利于其在胃粘膜上皮表面定植。
350.D慢性胃炎多數(shù)無癥狀,有癥狀者可表現(xiàn)為上腹痛、上腹不適、惡心、噯氣等,缺乏特異性。
351.D 確診慢性胃炎最可靠的方法是胃鏡及活組織檢查,因此答案為D。
352.A ①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內鏡表現(xiàn)為:胃粘膜呈顆粒狀、粘膜下血管透見、色澤灰暗、皺襞細小,可伴有糜爛、膽汁反流。②胃粘膜可見紅斑是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內鏡表現(xiàn)。
353.D 胃感染幽門螺桿菌后少有自發(fā)清除,因此慢性胃炎常長期存在,但多數(shù)患者無癥狀。少部分淺表性胃炎患者可發(fā)展為慢性多灶萎縮性胃炎。極少數(shù)慢性多灶萎縮性胃炎經(jīng)長期演變可發(fā)展為胃癌。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胃炎約15%~20%會發(fā)生消化性潰瘍(D對)。
354.AD ①胃食管反流物對食管粘膜的攻擊是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之一。胃酸和胃蛋白酶是反流物中損害食管粘膜的主要成分,膽汁反流物中的非結合膽汁酸和胰酶也可導致食管粘膜的損傷。②前列腺素是胃粘膜的保護性因素。③酒精是胃粘膜的損害性因素,但不是胃食管反流物。
355.ACD 參閱第345題解答。
356.BC 服用硝酸甘油或鈣拮抗劑可加重胃食管反流病的癥狀。
357.ABC 2000年全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建議下列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給予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①有明顯異常的慢性胃炎(胃粘膜有糜爛、中至重度萎縮及腸化生、異型增生);②有胃癌家族史;③伴糜爛性十二指腸炎;④消化不良癥狀經(jīng)常規(guī)治療療效差者。
358.ABD 自身免疫性胃炎多由自身免疫反應引起,ABD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
一、A型題:在每小題給出的A、B、C、D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340.最主要的食管抗反流屏障是
A.食管逆蠕動
B.食管下括約肌
C.膈食管韌帶
D.His角
341.關于食管下括約肌(LES)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是指食管末端約3~4cm長的環(huán)形肌束
B.正常人靜息時LES壓為l0~30mmHg
C.LES-過性松弛是正常人生理性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
D.LES持續(xù)性松弛是LES靜息壓正常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主要發(fā)病機制
342.胸骨后疼痛伴燒心首先要考慮下列哪種疾病?
A.腸易激綜合征
B.胃潰瘍
C.慢性胃炎
D.胃食管反流病
343.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見的癥狀是
A.反酸
B.反食
C.反酸伴胸痛
D.反酸伴燒心
344.癔球癥是指
A.缺鐵性吞咽困難
B.異嗜癖
C.進行性吞咽困難
D.無真正吞咽困難
345.有助于鑒別胸痛和反流關系的檢查方法是
A.內鏡檢查
B.24小時食管pH監(jiān)測
C.食管吞鋇x線檢查
D.食管滴酸試驗
346.Barrett食管必須使用的治療是
A.給予胃腸動力藥
B.給予H2受體拮抗劑
C.給予質子泵抑制劑
D.手術治療
347.慢性淺表性胃炎最常見的病因是
A.自身免疫
B.吸煙
C.嗜酒
D.幽門螺桿菌感染
348.關于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敘述,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我國人群中的感染率為40%~70%
B.幽門螺桿菌感染率與慢性多灶萎縮性胃炎的患病率正相關
C.人是傳染源,主要傳播途徑是口-口或糞-口感染
D.幽門螺桿菌感染后幾乎都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癥
349.幽門螺桿菌在胃內的定植部位是
A.胃粘液層
B.胃粘膜層
C.胃肌層
D.胃粘膜上皮表面
350.慢性胃炎的特征性臨床表現(xiàn)為
A.上腹疼痛不適
B.上腹脹滿
C.噯氣反酸
D.以上都不正確
351.確診慢性胃炎最可靠的方法是
A.檢測血中PCA
B.檢測血中IFA
C.幽門螺桿菌檢測
D.以上都不是
352.下列哪項不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內鏡征象?
A.胃粘膜紅斑、顆粒狀
B.粘膜下血管透見
C.粘膜皺襞細小
D.糜爛
353.關于慢性胃炎的預后,正確的是
A.幽門螺桿菌感染后多可自發(fā)清除,因此患者多無癥狀
B.絕大多數(shù)慢性淺表性胃炎可發(fā)展為慢性多灶性萎縮性胃炎
C.慢性多灶性萎縮性胃炎多發(fā)展為胃癌
D.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胃炎約15%~20%會發(fā)生消化性潰瘍
二、X型題:A、B、C、D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選出所有符合題目要求的答案。
354.胃食管反流物對食管粘膜的主要攻擊因子包括
A.胃酸與胃蛋白酶
B.前列腺素
C.酒精
D.非結合膽鹽
355.24小時食管pH監(jiān)測常用的觀察指標為
A.24小時pH<4的總百分時間
B.夜間pH<4的次數(shù)
C.持續(xù)5分鐘以上的反流次數(shù)
D.最長反流時間
356.能加重胃食管反流癥狀的藥物是
A.ACE抑制劑
B.鈣拮抗劑
C.硝酸甘油
D.H2受體阻滯劑
357.下列哪些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應根治幽門螺桿菌?
A.慢性胃炎伴粘膜糜爛
B.慢性胃炎伴中度腸化生
C.慢性胃炎伴糜爛性十二指腸炎
D.慢性胃炎伴幽門痙攣性梗阻
358.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的疾病是
A.胃癌
B.慢性淺表性胃炎
C.自身免疫性胃炎
D.胃粘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參考答案:
340.B 341.D 342.D 343.D344.D.345.B 346.C 347.D 348.B 349.D 350.D351.D 352.A 353.D 354.AD 355.ACD 356.BC 357.ABC358.ABD
340.B 食管抗反流屏障是指食管和胃交接的解剖結構,包括食管下括約?。↙ES)、膈肌腳、膈食管韌帶、食管與胃底的銳角(His角)等,其中最主要的是LES的功能狀態(tài)。
341.D 正常情況下當吞咽時,LES即松弛,食物得以進入胃內。LES一過性松弛是指非吞咽情況下LES自發(fā)性松弛,其松弛時間明顯長于吞咽時LES松弛時間。LES一過性松弛既是正常人生理性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也是LES靜息壓正常的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主要發(fā)病機制(D錯)。其他各項均正確。
342.D
343.D 燒心是指胸骨后或劍突下燒灼感,是由于反酸引起。因此胸骨后疼痛伴燒心應首先考慮胃食管反流病。反酸伴燒心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見的癥狀。
344.D 癔球癥是指一些患者訴咽部不適,有異物感、棉團感或堵塞感,但無真正吞咽困難。進行性吞咽困難是中晚期食管癌的典型癥狀。缺鐵性吞咽困難是指Plummer-Vinson綜合征,見于缺鐵性貧血。
345.B①24小時食管pH監(jiān)測的觀察指標包括:24小時內pH<4的總百分時間、pH<4的次數(shù),持續(xù)5分鐘以上的反流次數(shù)以及最長反流時間等。該監(jiān)測可提供食管是否存在過度酸反流的客觀證據(jù),有助于鑒別胸痛和反流的關系。②內鏡檢查是診斷反流性食管炎最準確的方法。
346.C 質子泵抑制劑的抑酸作用強,其療效優(yōu)于H2受體拮抗劑、促胃腸動力藥,因此適用于癥狀重、有嚴重食管炎(如Barrett食管)的患者。手術治療只是在有指征時才采用。
347.D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粘膜萎縮性改變、胃粘膜層見以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為主的慢性炎癥 細胞浸潤的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是這類胃炎的主要病因。
348.B 人群中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患病率與該人群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是平行的。但由幽門螺桿菌感染發(fā)展而來的慢性多灶性胃炎的患病率并不一定與人群中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正相關(B錯)。其他各項均正確。
349.D 幽門螺桿菌具有鞭毛,能在胃內穿過粘液層移向胃粘膜,其所分泌的粘附素能使其貼緊上皮細胞,釋放尿素酶分解尿素產(chǎn)生NH3,從而保持細菌周圍的中性環(huán)境,幽門螺桿菌的這些特點有利于其在胃粘膜上皮表面定植。
350.D慢性胃炎多數(shù)無癥狀,有癥狀者可表現(xiàn)為上腹痛、上腹不適、惡心、噯氣等,缺乏特異性。
351.D 確診慢性胃炎最可靠的方法是胃鏡及活組織檢查,因此答案為D。
352.A ①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內鏡表現(xiàn)為:胃粘膜呈顆粒狀、粘膜下血管透見、色澤灰暗、皺襞細小,可伴有糜爛、膽汁反流。②胃粘膜可見紅斑是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內鏡表現(xiàn)。
353.D 胃感染幽門螺桿菌后少有自發(fā)清除,因此慢性胃炎常長期存在,但多數(shù)患者無癥狀。少部分淺表性胃炎患者可發(fā)展為慢性多灶萎縮性胃炎。極少數(shù)慢性多灶萎縮性胃炎經(jīng)長期演變可發(fā)展為胃癌。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胃炎約15%~20%會發(fā)生消化性潰瘍(D對)。
354.AD ①胃食管反流物對食管粘膜的攻擊是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之一。胃酸和胃蛋白酶是反流物中損害食管粘膜的主要成分,膽汁反流物中的非結合膽汁酸和胰酶也可導致食管粘膜的損傷。②前列腺素是胃粘膜的保護性因素。③酒精是胃粘膜的損害性因素,但不是胃食管反流物。
355.ACD 參閱第345題解答。
356.BC 服用硝酸甘油或鈣拮抗劑可加重胃食管反流病的癥狀。
357.ABC 2000年全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建議下列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給予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①有明顯異常的慢性胃炎(胃粘膜有糜爛、中至重度萎縮及腸化生、異型增生);②有胃癌家族史;③伴糜爛性十二指腸炎;④消化不良癥狀經(jīng)常規(guī)治療療效差者。
358.ABD 自身免疫性胃炎多由自身免疫反應引起,ABD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