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1年春考逾六成招生專業(yè)學費上萬

字號:

專業(yè)、院校、學費難以“三全齊美”  晚報記者 張茜茜 報道
    2011年上海春季高考報名將于明天開始,上海市教育考試院昨天發(fā)布“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專業(yè)計劃一覽表”。
    據悉,2011年春考中超過六成的招生計劃學費為萬元或萬元以上。在本科320個招生計劃中,中外合作辦學的計劃占到了44%,比去年高了5個百分點。不少考生和家長感嘆春考院校、專業(yè)、學費很難“三全齊美”,難以走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境地。
    【現(xiàn)象】
    讀四年本科要花10萬元
    小汪今年高考被本市一所??茖W校錄取,但他想讀本科,便選擇了復讀。這次,小汪有心報名春考,但看到“春考招生專業(yè)計劃一覽表”后,覺得十分沮喪。小汪本想考化工專業(yè),可這次全市只有上海大學一家有“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yè),招生計劃只有30人。而他看中的另一個物流專業(yè),只有上海思博職業(yè)技術學院招生,并且學歷層次是專科。
    “我就是因為不想讀??撇湃妥x的,不可能兜了一圈再去讀???。 ”小汪說。
    而讓另一位家長錢女士郁悶的是,她女兒想報考的是國際商務專業(yè),此次只有上海師范大學天華學院一家有這個專業(yè),而且學費高達17000元/年。
    “如果再加上每年2500元的住宿費,每年的花費要達到19500元了,四年就要近10萬元,這還不算上生活費用,一般工薪階層家庭很難承受。 ”錢女士說。
    學校和專業(yè)只能“二選一”
    小汪和錢女士反映的問題在此次春考中比較普遍。從“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專業(yè)計劃一覽表”上看,今年本市共有上海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商學院、上海師范大學天華學院、上海工商外國語職業(yè)學院、上海農林職業(yè)技術學院、上海思博職業(yè)技術學院等8所高校參與春季招生。招生計劃總共為550名。
    其中招收本科的學校為上海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商學院、上海師范大學天華學院等五所,招生計劃為320名。招收專科生的學校為上海工商外國語職業(yè)學院、上海農林職業(yè)技術學院、上海思博職業(yè)技術學院等3所,招生計劃為230名。
    從這些學校招生專業(yè)來看,八所學校共招收23個專業(yè),在專業(yè)名稱上無一重復。這意味著,學生只能在學校和專業(yè)上“二選一”。也就是說,如果學生想選擇學校,那么他選擇的專業(yè)很可能是自己不感興趣的,而如果學生優(yōu)先考慮專業(yè),那么他可能在學校上不能稱心如意。
    六成計劃學費要萬元以上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是,在2011年春考招收的550個招生計劃中,學費為一萬元及以上的約有350個計劃,占到了總招生計劃的64%。其中,學費為17000元的有40個計劃,學費為15000元的有120個計劃,學費為12000元的有20個計劃,學費為10000元的有170個計劃。
    事實上,春考中的高學費問題在2010年春考時就開始出現(xiàn)。 2010年上海春考總共有8所院校參加招生,招生計劃為580人。其中,本科招生計劃為360人。在這360個本科計劃中,有140個招生計劃是中外合作辦學專業(yè),占總數的39%。這140個招生計劃中,只有20個計劃的學費是1.2萬元/年,其他120個計劃的學費都要1.5萬元/年。如果將獨立學院的學費算進去,總共有180個本科計劃的學費要超過1.2萬元/年,占總數的50%。而在2011年春考中的320個本科計劃里,中外合作辦學的專業(yè)占到140個,為本科總計劃的44%,比去年還要提高了5個百分點。
    【質疑】
    秋考招不到人改到春考招?
    在采訪中不少考生和家長表示,不打算報春考,或者僅把春考視作“練兵“,主要目標還是打算放在明年的秋考。原因是“秋考的學校多、專業(yè)多、高收費的專業(yè)也沒有那么多,孩子參加秋考選擇面更廣”。
    而對于春考中出現(xiàn)那么多的高收費專業(yè),不少考生和家長認為,是因為這些專業(yè)在秋考中招生情況不好,所以拿到春季來招。
    一位業(yè)內人士表示,中外合作辦學專業(yè)雖然很有特色,但因為開辦的學校良莠不齊,加上學費高,能拿到國外文憑的不多,因此,在高考志愿填報中,絕大多數中外合作辦學專業(yè)都是“冷門”,相對普通專業(yè)來說報考人數少,錄取分接近學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此外,這些專業(yè)學費高,也不排除招生越多,學校投入的教育成本越低的考慮。
    生源堪憂導致高校不熱衷?
    另一方面,參加春招的學校少、專業(yè)少,這也引起不少考生和家長的不滿,“既然各院校都能參加‘秋招’,為何不能一起‘春招’呢? ”
    一位不愿具名的高校招辦人士坦言,春考是考后填報志愿,由于生源的不確定性,在制訂招生計劃時,大家都比較謹慎,“多做了,到頭來沒人報也是浪費。 ”許多招生院校明明發(fā)出了錄取通知書,可考生卻不來報到,導致招生名額無法落實,高校對春招的熱情也就沒那么高了。
    不少高校還存在其它擔憂:春考只允許歷屆高中畢業(yè)生參加,被認為是專門為高考不理想的考生多一次選擇而設的考試。實行平行志愿后,參與春考的生源質量較往年明顯滑坡,學校對春考生源質量產生擔憂,也影響了高校參與的積極性,招生計劃也因此“縮水”。
    還有種觀點認為,春招人數少,院校單獨編班成本太高,如果把這批學生插到上一年9月份入學的學生中,教學又有問題。因此,一些熱門高校和本科院校并不熱衷參與春招。
    【思考】
    上海成為春考最后一塊陣地
    據了解,自2000年以來,春季高考先后在北京、上海、安徽、內蒙古4個省、市、自治區(qū)試點,形成普通高校每年有“兩次考試、兩次招生”的新模式。與秋季高考相比,春季高考主要特點在于:高校在招生計劃上有調節(jié)權,可適當擴大招生名額??忌筛鶕W校、專業(yè),選擇參加一所或幾所高校組織的綜合能力測試,若同時被幾所高校錄取,可自主選擇一所學校報到。
    然而,2004年至2006年,內蒙古、安徽、北京相繼宣布取消春季高考,上海成為最后一塊陣地。與此同時,受上海生源人數減少以及實施平行志愿提高了志愿滿足率等因素影響,春考的招生計劃逐年減少,上海的報考人數也一路呈下滑態(tài)勢。近幾年來,社會上關于“是否要取消春考”的質疑聲音有不少,但是上海的態(tài)度并未改變。教育部門表示,之所以堅持,是希望為考生提供多次求學的機會和選擇,改變“一考定終身”的現(xiàn)狀,并希望這塊“試驗田”為秋季高考改革積累經驗。
    春考與秋考比肩方能顯魅力
    在采訪中,很多家長和考生也都支持上海春考,但他們希望春考的招生院校和專業(yè)能多一些。春考從當初一個廣受關注的考試變?yōu)槿缃褚粋€小眾化、并被不少人認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考試,其問題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
    “學校要承擔部分責任,他們招生的出發(fā)點是為了給考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還是僅從招生方便、成本低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教授說,從目前的高招制度設計來講,學校參與春考的積極性肯定是不強的。特別是對于好的學校來說,可以在一次集中錄取中,招足秀的生源,就完全沒必要分成兩次來招。更何況現(xiàn)在春考還被貼上了“落榜生高考”的標簽,生源質量堪憂。 “作為碩果僅存的上海春考,如果不賦予其新的內涵,或會在幾年后凋零。 ”熊丙奇說。
    據了解,2009年參與春考的滬上8所高校中,上海大學、上海商學院首次試行“春考秋招”的招考新模式,即學生在當年年底參加春考,明年9月隨“大部隊”一起入學。 2010年,上海師范大學等高校也加入了這一試點。然而該舉措實施三年來,春考招生院校數量和專業(yè)種類未見明顯改善。
    對此,熊丙奇認為,只有賦予春考和秋考平等的社會地位,才能使高招中真正形成多次考試的格局,讓院校之間能夠彼此競爭,讓更多的學生能夠用平等的權利參加多次考試。他建議,在具體操作中,可以試點讓高中在校生參加考試,或者可探索將春考與自主招生或者學業(yè)水平考試體系相結合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