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自主招生啟動 高三生急“投”輔導培訓班

字號:

成功者真能被強化“練”成嗎
    隨著第五屆復旦 “博雅杯”啟動,本市2009年自主招生也正式拉開序幕,于是,滬上高中有了“連鎖反應”,社會上的各種自主招生培訓班也重又升溫??墒牵艹晒淖灾髡猩忻摲f而出的學生究竟是如何“練”成的?培訓機構到底有沒有這種神奇的本領?不少教育人士持有截然不同的觀點。
    [現(xiàn)象揭示]
    四成學生參加培訓
    全校450多名高三學生,有170位參加了復旦大學自主招生培訓班,這是本市某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出現(xiàn)的一組數(shù)據(jù)。而這樣的情況絕非個別。隨著第五屆復旦“博雅杯”的啟動,滬上高中學校也紛紛有了“連鎖反應”,為學生開辦自主招生培訓講座,進行專題培訓
    學校不搞培訓講座,學生就自己去社會上參加培訓班。記者了解到,早在九月份,滬上某知名培訓機構就開辦了自主招生培訓班,已有近300人次的學生前來上課,有的學生一報就是兩三門,為爭取面試機會不遺余力。
    [觀點碰撞]
    自主招生強化輔導究竟有無作用?
    ■否定派:范圍及難度非強化訓練所能掌握
    對此不少教育人士持有截然不同的觀點。上外附中高三年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師認為,所謂自主招生的強化輔導其實根本沒有實質(zhì)性的提高內(nèi)容。自主招生命題是各高校結合其自身特點,組成專家命題團隊對高三學生的一種能力考試,其范圍及難度均不是通過短期強化訓練所能掌握的。
    一所老牌市重點的教導主任也坦言,目前不少學生不僅在準備高考(Q吧),而且同時也大量地從各種途徑收集自主招生的相應復習試題,搞得非常疲勞。但自主招生只是為優(yōu)秀生多提供了平臺和機遇,如果又回到應試復習的老路上,豈不是又增加了學生負擔?
    ■理解派:文史哲學科有必要進行針對性復習
    也有觀點認為,只要是考試就是應試,就可以讓培訓機構有機可乘,更不要說復旦自主招生第一輪筆試全都是選擇題。原上外附中英語(Q吧)高級教師胡迦就指出,只要考試這個主題沒有變化,一切為之展開的應試輔導一般總能對考生起到些積極作用。
    胡迦認為,自主招生中的有些學科有很強的針對性復習的必要,如文史哲方面。他建議學生多看看中國文化概論、西方哲學史,就算不是為自主招生做定向復習,這些書籍的閱讀對高中畢業(yè)生而言也是很有必要的。此外,自主招生的面試中也存在著一定的技巧輔導?!霸谧灾髡猩荚囍杏胁簧僦R性的能力考題都表現(xiàn)出一種通識學習能力的傾向,所以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基礎知識?!?BR>    胡迦還表示,自主招生的培訓甚至應該從高一就開始,因為“大師不是一日造就的”。“自主招生如果從應試角度看,老師充其量是個教書匠,但是從長遠的能力培養(yǎng),師道如何真正起到作用,那就必須是一種能力培養(yǎng)。到了高三必然是又誤入應試歧途,所以這樣的課程可以提前到高一人才的選拔?!?BR>    [一線教師點撥]
    自主招生“佼佼者”如何“練”成?
    那么學生究竟該如何看待自主招生,自主招生預錄取生又該如何“練”成呢?“平時要博覽群書,而不要拘泥于傳統(tǒng)的應試型課本知識。比如沙塵暴作為一種自然災害,考生不僅要對其成因和治理作出科學的判斷,更應該考慮到民生的問題。”一位高三老師說。
    作為英語教師的胡迦認為,英語方面的寫作積累和閱讀技巧也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他說,自己就在近日的輔導中把世博會的主題、徽標中含義如何用英語表達、世界高觀景設施,上海環(huán)球金融中心的設計理念的英語介紹教授給學生,學生的反映相當好,認為完全是在一個備考過程中擺脫了純試題應試的模式。
    不少教育人士也表示,自主招生對于博學、知識、能力是一劑很好的強心針,它是一種博學能力和思辨邏輯的培養(yǎng)課程。“要討論的不是輔導課程存在的合理性,關鍵是能不能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找到一種更為人性化的考試制度。自主招生就是要挑選出真正的優(yōu)秀人才,所以讀書做人做學問的能力培養(yǎng)才是當務之急?!焙日f。
    [過來人談]
    輔導培訓的利弊在哪里?
    清華大學保送生徐步青認為,自主招生的輔導對他保送清華有相當大的幫助,首先英語方面無論是詞匯還是閱讀都達到了大學公共英語和英語專業(yè)考試的要求,如果沒有在課外進修學習的話,肯定過不了關;其次,在面試方面很多開放性話題也是經(jīng)過輔導后才感覺到能切入要領、信心百倍。
    而考入香港大學的原延安中學李同學則認為自主招生的準備范圍很廣,輔導機構往往著重于英語、數(shù)學方面的應試能力技巧培養(yǎng),很難真正地做到培養(yǎng)學生的博學能力。如在文史哲方面,不是給同學開個書單回家閱讀就是組織大量考題讓學生死記硬背,還是脫離不了傳統(tǒng)的應試型復習,真的到了考場上感到在復習中還是浪費了不少時間。
    [問題反思]
    有學生、家長對自主招生缺乏認識
    今年八月末,某教育機構曾三次邀請高校招辦負責人為應屆高三生作自主招生和香港大學在滬招生的公益講座。專家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及家長對自主招生缺乏常識性理解:比如認為上海只有復旦和交大有自主招生權。也有家長簡單認為自主招生就是高校自己獨立命題考試,不需要考生參加統(tǒng)一高考。還有家長則把藝術、體育特長的招生和自主招生混為一談。
    專家們還發(fā)現(xiàn),有不少學生可能對高考應對性復習已經(jīng)駕輕就熟,但是對于自主招生的筆試和面試方式了解甚少,準備方面無從入手,導致“急病亂投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