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南京市民于先生參加了一個掛“國際”頭銜的論壇。不過,會議開始不久,他就無奈地退場了。因為現(xiàn)場沒有同聲傳譯,他聽不懂演講外賓的即席發(fā)言。
于先生的尷尬,說明了國際會議同聲傳譯不可或缺,而同聲譯員的真實生活是怎樣的?近日,隨著國際友城30周年紀念活動、第四屆世界城市論壇等在我省陸續(xù)舉辦,記者得以近距離接觸、觀察“同聲翻譯”。
沒有一位是專職的
10月30日上午8點半,南京丁山花園大酒店,江蘇省國際友好城市經(jīng)貿(mào)合作交流會半個小時后即將舉行。
在會場后排的一個小隔間里,小王和小徐(化名)正在調(diào)試話筒、熟悉發(fā)言稿。她們,正是這次會議的同聲傳譯譯員。其中小徐是省外辦的,而小王則是從蘇州某大學請來的?!捌綍r,我在上海做得比較多。至于收費,專業(yè)性強的比較高,像金融方面的會議,一天要一萬元?!毙⊥跽f。
據(jù)了解,在索菲特、金陵飯店、丁山花園大酒店等五酒店,均可為會議提供同聲傳譯服務,但這項服務都是“外包”。因為,酒店本身沒有設備和譯員,要與同傳服務公司和同傳譯員合作。
上海譯佰同聲傳譯公司的一位負責人介紹,專業(yè)的同傳人員在上海只有100人左右。“我們公司做同傳翻譯已經(jīng)有10年了,跟我們合作的譯員有40—50人?!弊g員的收費有三個等級:一是獲得聯(lián)合國認證的譯員,每人每天8000元;獲得上外、北外證書的譯員,6000—7000元;“客串”的同傳譯員,每人每天5000元。其中,獲得聯(lián)合國認證的譯員全國也就20人,而且,多數(shù)任職于國務院或其他政府機關,在為國家服務?!八麄?,錢再多也不一定請得到!”
“我們上個月剛在無錫給一家外企做一場會議的同傳,外方老板過來做培訓,有2000多人的規(guī)模。”百若盟南京公司負責人錢澤兵說,翻譯公司提供兩塊服務:一是請同傳譯員,一是提供同傳設備。同傳設備主要包括主機,一般一天3000元;接收機,一臺30元。翻譯間,一天500元。“翻譯間很重要,它要求能散熱、隔音,并能讓譯員看得到外面情況。”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一個現(xiàn)象:沒有一家翻譯公司有自己專職的同傳譯員。面對疑問,對方的回答很簡單:他們身價太高,公司養(yǎng)不起!錢澤兵介紹,一般的同傳譯員年收入在50萬元,而同傳不是天天有活干,專業(yè)性又強。再者,同傳譯員也不樂意被束縛。所以,公司與譯員之間,是一種“共生合作”關系。
瑞尚視聽設備有限公司通過招標獲得了第四屆世界城市論壇的同傳服務。公司客戶經(jīng)理孫小姐說,“我們跟譯員都是口頭協(xié)定,不需要簽約,有時候是組委會直接付錢給同傳譯員?!蹦暇┳快惩瑐鲿狗丈绲呢撠熑藙⑾壬榻B,同傳譯員一部分是自由職業(yè)者,還有一部分是大學老師,另外也有外企的白領。有了業(yè)務,公司就會聯(lián)系相關譯員,這是個“互選”的過程。正因為如此,采訪中記者遇到兩個有趣的情節(jié):被采訪的譯員大多拒絕暴露真實身份;不同的翻譯公司用同一個譯員做“招牌”。
緊張得超過20分鐘腦子就“糊”
據(jù)介紹,同聲傳譯一般2個人搭檔,20分鐘一輪換。目前,聯(lián)合國大會是3個譯員,15分鐘一輪換。錢澤兵解釋說,因為,時間長了,人的大腦就糊了,無法跟上演講者的語速。這樣搭配,譯員可以換著休息一下。
而這也說明,同傳譯員的錢不好賺。錢澤兵說,“做同傳譯員,不僅語言要求高(起碼英語口語八級以上,好有出國經(jīng)歷),而且要求有縝密的思維,有非常強的記憶力,有非常強的隨機應變能力,還要有‘廣譜’的專業(yè)知識?!?BR> 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的許文勝老師,翻譯系博士畢業(yè),兼職從事同傳已經(jīng)有七八年了。2007年羅杰斯到南京來,就是他做的同傳。他告訴記者,做同傳需要做大量準備工作。很多會議是臨時的,而且給的資料有限,就需要通過網(wǎng)絡或是其他專業(yè)人士來獲取更多的資料?!坝行鰰斜容^好的同傳設備,但有些是臨時搭個小格子,里面還有可能缺氧。此外,有時候還有發(fā)言者的口音問題,有時候還有設備問題,這些都是壓力,對你心理素質(zhì)的要求就很高。”許老師說,受方方面面客觀因素的影響,作為譯員只能盡力把得到的信息及時流利地傳達出去,但不可能保證。
“什么都得知道一點”
更考驗同傳譯員的是,有時候演講者會涉及到政治或者比較敏感的話題,甚至是有關國家利益的,那就會有一個困境。比如,有些發(fā)言人說了不該說的話,你就需要比較策略地表達出來。許老師認為,要做好同傳,譯員必須不斷地充實自己,關注時事、政治、外交、經(jīng)濟、法律等的熱點,能看的都要看,因為譯員本身就像萬金油一樣,用英文來說就是“To know something is everything”,什么都得知道一些。
目前,一些高校開始設置相關課程,培訓同聲傳譯人才。而獲得行業(yè)內(nèi)認可的,是北外與上外。另據(jù)了解,2007年,為了培養(yǎng)高級口譯、筆譯人才,國務院學位辦設立翻譯碩士專業(yè)學位(MTI,即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北大、北外、南京大學等16所院校被批準為首批試點。據(jù)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MTI教育中心的老師介紹,今年3月學校招收了第一屆共40名學生。
于先生的尷尬,說明了國際會議同聲傳譯不可或缺,而同聲譯員的真實生活是怎樣的?近日,隨著國際友城30周年紀念活動、第四屆世界城市論壇等在我省陸續(xù)舉辦,記者得以近距離接觸、觀察“同聲翻譯”。
沒有一位是專職的
10月30日上午8點半,南京丁山花園大酒店,江蘇省國際友好城市經(jīng)貿(mào)合作交流會半個小時后即將舉行。
在會場后排的一個小隔間里,小王和小徐(化名)正在調(diào)試話筒、熟悉發(fā)言稿。她們,正是這次會議的同聲傳譯譯員。其中小徐是省外辦的,而小王則是從蘇州某大學請來的?!捌綍r,我在上海做得比較多。至于收費,專業(yè)性強的比較高,像金融方面的會議,一天要一萬元?!毙⊥跽f。
據(jù)了解,在索菲特、金陵飯店、丁山花園大酒店等五酒店,均可為會議提供同聲傳譯服務,但這項服務都是“外包”。因為,酒店本身沒有設備和譯員,要與同傳服務公司和同傳譯員合作。
上海譯佰同聲傳譯公司的一位負責人介紹,專業(yè)的同傳人員在上海只有100人左右。“我們公司做同傳翻譯已經(jīng)有10年了,跟我們合作的譯員有40—50人?!弊g員的收費有三個等級:一是獲得聯(lián)合國認證的譯員,每人每天8000元;獲得上外、北外證書的譯員,6000—7000元;“客串”的同傳譯員,每人每天5000元。其中,獲得聯(lián)合國認證的譯員全國也就20人,而且,多數(shù)任職于國務院或其他政府機關,在為國家服務?!八麄?,錢再多也不一定請得到!”
“我們上個月剛在無錫給一家外企做一場會議的同傳,外方老板過來做培訓,有2000多人的規(guī)模。”百若盟南京公司負責人錢澤兵說,翻譯公司提供兩塊服務:一是請同傳譯員,一是提供同傳設備。同傳設備主要包括主機,一般一天3000元;接收機,一臺30元。翻譯間,一天500元。“翻譯間很重要,它要求能散熱、隔音,并能讓譯員看得到外面情況。”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一個現(xiàn)象:沒有一家翻譯公司有自己專職的同傳譯員。面對疑問,對方的回答很簡單:他們身價太高,公司養(yǎng)不起!錢澤兵介紹,一般的同傳譯員年收入在50萬元,而同傳不是天天有活干,專業(yè)性又強。再者,同傳譯員也不樂意被束縛。所以,公司與譯員之間,是一種“共生合作”關系。
瑞尚視聽設備有限公司通過招標獲得了第四屆世界城市論壇的同傳服務。公司客戶經(jīng)理孫小姐說,“我們跟譯員都是口頭協(xié)定,不需要簽約,有時候是組委會直接付錢給同傳譯員?!蹦暇┳快惩瑐鲿狗丈绲呢撠熑藙⑾壬榻B,同傳譯員一部分是自由職業(yè)者,還有一部分是大學老師,另外也有外企的白領。有了業(yè)務,公司就會聯(lián)系相關譯員,這是個“互選”的過程。正因為如此,采訪中記者遇到兩個有趣的情節(jié):被采訪的譯員大多拒絕暴露真實身份;不同的翻譯公司用同一個譯員做“招牌”。
緊張得超過20分鐘腦子就“糊”
據(jù)介紹,同聲傳譯一般2個人搭檔,20分鐘一輪換。目前,聯(lián)合國大會是3個譯員,15分鐘一輪換。錢澤兵解釋說,因為,時間長了,人的大腦就糊了,無法跟上演講者的語速。這樣搭配,譯員可以換著休息一下。
而這也說明,同傳譯員的錢不好賺。錢澤兵說,“做同傳譯員,不僅語言要求高(起碼英語口語八級以上,好有出國經(jīng)歷),而且要求有縝密的思維,有非常強的記憶力,有非常強的隨機應變能力,還要有‘廣譜’的專業(yè)知識?!?BR> 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的許文勝老師,翻譯系博士畢業(yè),兼職從事同傳已經(jīng)有七八年了。2007年羅杰斯到南京來,就是他做的同傳。他告訴記者,做同傳需要做大量準備工作。很多會議是臨時的,而且給的資料有限,就需要通過網(wǎng)絡或是其他專業(yè)人士來獲取更多的資料?!坝行鰰斜容^好的同傳設備,但有些是臨時搭個小格子,里面還有可能缺氧。此外,有時候還有發(fā)言者的口音問題,有時候還有設備問題,這些都是壓力,對你心理素質(zhì)的要求就很高。”許老師說,受方方面面客觀因素的影響,作為譯員只能盡力把得到的信息及時流利地傳達出去,但不可能保證。
“什么都得知道一點”
更考驗同傳譯員的是,有時候演講者會涉及到政治或者比較敏感的話題,甚至是有關國家利益的,那就會有一個困境。比如,有些發(fā)言人說了不該說的話,你就需要比較策略地表達出來。許老師認為,要做好同傳,譯員必須不斷地充實自己,關注時事、政治、外交、經(jīng)濟、法律等的熱點,能看的都要看,因為譯員本身就像萬金油一樣,用英文來說就是“To know something is everything”,什么都得知道一些。
目前,一些高校開始設置相關課程,培訓同聲傳譯人才。而獲得行業(yè)內(nèi)認可的,是北外與上外。另據(jù)了解,2007年,為了培養(yǎng)高級口譯、筆譯人才,國務院學位辦設立翻譯碩士專業(yè)學位(MTI,即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北大、北外、南京大學等16所院校被批準為首批試點。據(jù)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MTI教育中心的老師介紹,今年3月學校招收了第一屆共40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