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
《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并治》243條
“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BR> 《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并治》309條
“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并治》378條
“干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組成〗 吳茱萸一升,湯洗[9g] 人參三兩[各9g] 大棗十二枚,擘(4枚) 生姜切,六兩[18g]
〖用法〗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方歌〗吳茱萸湯人參棗,重用生姜溫胃好,陽明寒嘔少陰利,厥陰頭痛皆能保。
5top
〖主治〗虛寒嘔吐。食谷欲嘔,畏寒喜熱,或胃脘痛,吞酸嘈雜;或厥陰頭痛,干嘔吐涎沫;或少陰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
〖功用〗溫中補虛,降逆止嘔。
〖病機〗
┌ 脾胃虛寒:食入欲嘔,伴畏寒喜熱,胸膈滿悶或胃脘痛吞酸嘈雜。┐
│ │胃中虛寒
虛寒嘔吐 ┤ 肝寒犯胃:干嘔吐涎沫,巔頂頭痛?! 々馈?BR> │ │濁陰上逆
└ 少陰寒水犯胃:嘔吐、下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 々?BR>
《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并治》243條
“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BR> 《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并治》309條
“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并治》378條
“干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組成〗 吳茱萸一升,湯洗[9g] 人參三兩[各9g] 大棗十二枚,擘(4枚) 生姜切,六兩[18g]
〖用法〗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方歌〗吳茱萸湯人參棗,重用生姜溫胃好,陽明寒嘔少陰利,厥陰頭痛皆能保。
5top
〖主治〗虛寒嘔吐。食谷欲嘔,畏寒喜熱,或胃脘痛,吞酸嘈雜;或厥陰頭痛,干嘔吐涎沫;或少陰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
〖功用〗溫中補虛,降逆止嘔。
〖病機〗
┌ 脾胃虛寒:食入欲嘔,伴畏寒喜熱,胸膈滿悶或胃脘痛吞酸嘈雜。┐
│ │胃中虛寒
虛寒嘔吐 ┤ 肝寒犯胃:干嘔吐涎沫,巔頂頭痛?! 々馈?BR> │ │濁陰上逆
└ 少陰寒水犯胃:嘔吐、下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 々?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