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
1、色度
天然水經常顯示各種不同的顏色,水的色度通常來自植物界。工業(yè)廢水的污染,可使水體產生多種顏色。地面水的色度變化很大,它與匯水的土嚷、植被情況有關。水色可分為真色和外表色兩種。水中懸浮物質完全移去后所呈現的顏色稱為真色,它主要來源于溶解在水中的腐值質和水生物。水中存在的各種有機物或無機物的雜質,如植物的落葉,樹根及泥土中的一些物質、泥沙、礦物質等,稱為外表色,或稱虛色、假色。
沼澤水由于含腐植質而呈黃色,|考試大|低鐵化合物使水成為淡蘭綠色,高鐵化合物及四價錳化物使水呈黃色,水中大量藻類存在時顯亮綠色。
水色的的存在,使飲用者有外觀不快的感覺。色度不一定都對人體有害,但會使工業(yè)尤其對一些輕工業(yè)品如食品、造紙、紡織、飲料工業(yè)等產品質量降低。色度是主要的污染指標之一,一些國家的水質標準,要求的色度都在5~20度之間,現標準規(guī)定色度不超過15度鉑鈷單位,并不得呈現其它異色。優(yōu)質水在10度以內。
2、渾濁度
水的渾濁度,是指水中懸浮物和膠體雜質對光線透過時所發(fā)生的阻礙程度。它和水中雜質含量,顆粒大小、形狀和表面反射性有關。測定濁度的方法比較簡便,一般都用來間接反映水中懸浮和膠體雜質的數量。1升水中含有1毫克白陶土(或高嶺土)時產生的渾濁程度,稱為1度或1毫克/升。渾濁度是衡量水質污染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它與河岸性質、|考試大|水流速度、工業(yè)廢水的污染有關,并隨氣候、季節(jié)變化而變動。
低濁度的水,對限制某些有害物質有積極的衛(wèi)生學意義。水的渾濁度過高會影響消毒效果,增加消毒劑用量。根據各地反映,渾濁度達10毫克/升時已使人感到水質渾濁,因此水廠應盡努力,以求出廠水的渾濁度不超過3度,特殊情況下不超過5度。
3、嗅和味
潔凈的水是無嗅、無味的,污染的水才會產生嗅和味。藻類的某些浮游生物、有機物、溶解氣體、礦物質、工業(yè)廢水的污染,加氯消毒、水溫、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等等都會使水中帶有嗅和味。水溫越低,河水越渾濁,常有泥腥土臭、味澀;溶解氧較多,味略甜;蘭綠藻類原生動物會發(fā)出草腥臭等。
溶解于水中的化合物,一般要到一定的濃度,才能引起味覺。含氯化物在150毫克/升以上帶苦咸味,含鐵在0.3毫克/升以上帶澀味,含過量的礦物質的水味澀或咸。
含有嗅和味的水,飲用者產生不愿飲的感覺,對很多種工業(yè)生產用水也不利,使工業(yè)產品質量降低,因此標準規(guī)定自來水應保證無異嗅和異味。
4、肉眼可見物
飲用水不應含有沉淀物、肉眼可見的水生物及令人嫌惡的物質。
5、PH值
PH值表示水中所啟活性氫離子的濃度,以代替氫離子的活度。
水的PH值是描述水呈酸堿性的一個指標,凡水中PH值低于7.0時,水呈酸性,而PH值高于7.0則水帶堿性,當PH值為7.0時水為中性。水在凈化處理過程中,由于投加混凝劑和石灰等,可使水的PH值下降或升高,但過低可腐蝕管道,影響水質,過高又可析出溶解性鹽類并降低氯消毒的效果。標準規(guī)定在6.5~8.5之間。
6、總硬度
水的硬度是指沉淀肥皂的程度,使肥皂沉淀的原因,主要由于天然水中含有鈣鹽和鎂鹽。地下水的硬度往往比較高,地面水的硬度隨地理、地質情況等因素而變,地面水的硬度一般不會太高。
硬水不宜于工業(yè)方面使用,鍋爐用水切忌硬水,否則會生成鍋垢,浪費烯料。硬水也不宜于生產飲用,洗衣服會浪費肥皂,衣服染成斑點或不均勻的顏色;對健康不利,能引起暫時性的胃腸功能紊亂。據國內報道,飲用總硬度為707~935毫克/升(CaCO3計)的水,第二天人們就出現不同程度的腹脹、腹瀉和腹痛等胃腸道癥狀,持續(xù)一周左右開始好轉,20天后恢復正常。顯然,人們對硬度的接受程度相差很大。
根據我國各地的調查,飲用水的硬度都不超過425毫克/升(CaCO3計),人們對該硬度的水反應也不大。
此外,水的硬度過高,可在配水系統中形成水垢,并需消耗過量的肥皂。
至于高硬度地區(qū)的水是否要采取必要的處理措施,可的根據當地居民的習慣和要求,由供水單位與衛(wèi)生部門協商決定。為與多數國家取得一致,將原來按氧化鈣計的總硬度單位,改為按碳酸鈣計,經折算,并考慮其它因素將原來的硬度不應超過250毫克/升(以氧化鈣計)改為不應超過450毫克/升(按碳酸鈣計)。
7、鐵
鐵在天然水中普遍存在,是人類必需營養(yǎng)素,人體組織中含鐵達3~5克,是合成血液中血紅蛋白和氧化酶等所必需的元素,每人每日所需的鐵質約6~12毫克。因此飲用水中含有少量的鐵并無害處,食物中可以攝入。水中含量在0.3~0.5毫克/升時無任何異味,達1毫克/升時便有明顯的金屬味,含鐵量為0.3毫克/升時色度約為20度,在0.5毫克/升時色度可大于30度。為了防止衣服、器皿的染色和形成令人反感的沉淀或異味,標準規(guī)定飲用水中鐵含量不應超過0.3毫克/升。
8、錳
錳是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之一,每人每日需錳4毫克,主要從食物中攝入。水中錳可來自自然環(huán)境或工業(yè)廢水污染。錳在水中不易被氧化,在凈化處理過程中較難去除,水中有微量錳時,呈黃褐色。錳的氧化物能在水管內壁上逐步沉積,在水壓波動時可造成\"黑水\"現象。一些地區(qū)曾發(fā)生過這種情況。
錳和鐵對水感官性狀的影響類似,兩者經常共存于天然水中。當水中錳濃度超過0.5毫克/升時,能使衣服和固定設備染色,在較高濃度時使水產生不良味道。
錳的毒性較小,在飲水中引起中毒的事例未見記載。
為防止對衣服、食具及白瓷器等產生色斑和滿足水質感官性方面的要求,標準規(guī)定飲用水中含錳量不應超過0.1毫克/升。
9、銅
銅是人體中需要的主要微量元素之一,在新陳代謝中參與細胞的生長、增殖和某些酶系統的活化過程。成年人每天需銅約2毫克,小孩需銅量比成年人高,嬰兒缺乏銅可發(fā)生營養(yǎng)性貧血。天然水中含銅量較少,而工業(yè)廢水的污染可大大增加地面水的含銅量。
銅的毒性小,但過多則對人體有害。如口服1000毫克/日,則可引起惡心、腹痛,長期攝入引起肝硬化。
根據現有資料,水中含銅量達 1.5毫克/升時,即有明顯的金屬味;含銅量超過1.0毫克/升時,可使衣服及白瓷器染成綠色。根據感官性狀的要求,標準規(guī)定飲用水中含銅量不超過1.0毫克/升。
10、鋅
天然水中的鋅含量很少,鋅主要來源于工礦廢水和鍍鋅金屬管道。鋅是人體必需的元素,是酶的組成部分,參與新陳代謝。學齡前兒童每天需要鋅約為0.3毫克/公斤,成年人每天攝取量平均為10~15毫克。但攝入過多,則能刺激胃腸道和產生惡心,口服1克的硫酸鋅可引起嚴重中毒。調查表明,飲水中含鋅23.8~40.8毫克/升或泉水含鋅50毫克/升均未見有害作用。但據報道,飲水中含鋅30毫克/升,會引起惡心。水中含鋅10毫克/升時呈現渾濁,5毫克/升有金屬澀味。我國各地水中含鋅量一般都很低。根據感官性狀要求,標準規(guī)定飲用水中鋅含量不應超過1.0毫克/升。
1、色度
天然水經常顯示各種不同的顏色,水的色度通常來自植物界。工業(yè)廢水的污染,可使水體產生多種顏色。地面水的色度變化很大,它與匯水的土嚷、植被情況有關。水色可分為真色和外表色兩種。水中懸浮物質完全移去后所呈現的顏色稱為真色,它主要來源于溶解在水中的腐值質和水生物。水中存在的各種有機物或無機物的雜質,如植物的落葉,樹根及泥土中的一些物質、泥沙、礦物質等,稱為外表色,或稱虛色、假色。
沼澤水由于含腐植質而呈黃色,|考試大|低鐵化合物使水成為淡蘭綠色,高鐵化合物及四價錳化物使水呈黃色,水中大量藻類存在時顯亮綠色。
水色的的存在,使飲用者有外觀不快的感覺。色度不一定都對人體有害,但會使工業(yè)尤其對一些輕工業(yè)品如食品、造紙、紡織、飲料工業(yè)等產品質量降低。色度是主要的污染指標之一,一些國家的水質標準,要求的色度都在5~20度之間,現標準規(guī)定色度不超過15度鉑鈷單位,并不得呈現其它異色。優(yōu)質水在10度以內。
2、渾濁度
水的渾濁度,是指水中懸浮物和膠體雜質對光線透過時所發(fā)生的阻礙程度。它和水中雜質含量,顆粒大小、形狀和表面反射性有關。測定濁度的方法比較簡便,一般都用來間接反映水中懸浮和膠體雜質的數量。1升水中含有1毫克白陶土(或高嶺土)時產生的渾濁程度,稱為1度或1毫克/升。渾濁度是衡量水質污染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它與河岸性質、|考試大|水流速度、工業(yè)廢水的污染有關,并隨氣候、季節(jié)變化而變動。
低濁度的水,對限制某些有害物質有積極的衛(wèi)生學意義。水的渾濁度過高會影響消毒效果,增加消毒劑用量。根據各地反映,渾濁度達10毫克/升時已使人感到水質渾濁,因此水廠應盡努力,以求出廠水的渾濁度不超過3度,特殊情況下不超過5度。
3、嗅和味
潔凈的水是無嗅、無味的,污染的水才會產生嗅和味。藻類的某些浮游生物、有機物、溶解氣體、礦物質、工業(yè)廢水的污染,加氯消毒、水溫、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等等都會使水中帶有嗅和味。水溫越低,河水越渾濁,常有泥腥土臭、味澀;溶解氧較多,味略甜;蘭綠藻類原生動物會發(fā)出草腥臭等。
溶解于水中的化合物,一般要到一定的濃度,才能引起味覺。含氯化物在150毫克/升以上帶苦咸味,含鐵在0.3毫克/升以上帶澀味,含過量的礦物質的水味澀或咸。
含有嗅和味的水,飲用者產生不愿飲的感覺,對很多種工業(yè)生產用水也不利,使工業(yè)產品質量降低,因此標準規(guī)定自來水應保證無異嗅和異味。
4、肉眼可見物
飲用水不應含有沉淀物、肉眼可見的水生物及令人嫌惡的物質。
5、PH值
PH值表示水中所啟活性氫離子的濃度,以代替氫離子的活度。
水的PH值是描述水呈酸堿性的一個指標,凡水中PH值低于7.0時,水呈酸性,而PH值高于7.0則水帶堿性,當PH值為7.0時水為中性。水在凈化處理過程中,由于投加混凝劑和石灰等,可使水的PH值下降或升高,但過低可腐蝕管道,影響水質,過高又可析出溶解性鹽類并降低氯消毒的效果。標準規(guī)定在6.5~8.5之間。
6、總硬度
水的硬度是指沉淀肥皂的程度,使肥皂沉淀的原因,主要由于天然水中含有鈣鹽和鎂鹽。地下水的硬度往往比較高,地面水的硬度隨地理、地質情況等因素而變,地面水的硬度一般不會太高。
硬水不宜于工業(yè)方面使用,鍋爐用水切忌硬水,否則會生成鍋垢,浪費烯料。硬水也不宜于生產飲用,洗衣服會浪費肥皂,衣服染成斑點或不均勻的顏色;對健康不利,能引起暫時性的胃腸功能紊亂。據國內報道,飲用總硬度為707~935毫克/升(CaCO3計)的水,第二天人們就出現不同程度的腹脹、腹瀉和腹痛等胃腸道癥狀,持續(xù)一周左右開始好轉,20天后恢復正常。顯然,人們對硬度的接受程度相差很大。
根據我國各地的調查,飲用水的硬度都不超過425毫克/升(CaCO3計),人們對該硬度的水反應也不大。
此外,水的硬度過高,可在配水系統中形成水垢,并需消耗過量的肥皂。
至于高硬度地區(qū)的水是否要采取必要的處理措施,可的根據當地居民的習慣和要求,由供水單位與衛(wèi)生部門協商決定。為與多數國家取得一致,將原來按氧化鈣計的總硬度單位,改為按碳酸鈣計,經折算,并考慮其它因素將原來的硬度不應超過250毫克/升(以氧化鈣計)改為不應超過450毫克/升(按碳酸鈣計)。
7、鐵
鐵在天然水中普遍存在,是人類必需營養(yǎng)素,人體組織中含鐵達3~5克,是合成血液中血紅蛋白和氧化酶等所必需的元素,每人每日所需的鐵質約6~12毫克。因此飲用水中含有少量的鐵并無害處,食物中可以攝入。水中含量在0.3~0.5毫克/升時無任何異味,達1毫克/升時便有明顯的金屬味,含鐵量為0.3毫克/升時色度約為20度,在0.5毫克/升時色度可大于30度。為了防止衣服、器皿的染色和形成令人反感的沉淀或異味,標準規(guī)定飲用水中鐵含量不應超過0.3毫克/升。
8、錳
錳是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之一,每人每日需錳4毫克,主要從食物中攝入。水中錳可來自自然環(huán)境或工業(yè)廢水污染。錳在水中不易被氧化,在凈化處理過程中較難去除,水中有微量錳時,呈黃褐色。錳的氧化物能在水管內壁上逐步沉積,在水壓波動時可造成\"黑水\"現象。一些地區(qū)曾發(fā)生過這種情況。
錳和鐵對水感官性狀的影響類似,兩者經常共存于天然水中。當水中錳濃度超過0.5毫克/升時,能使衣服和固定設備染色,在較高濃度時使水產生不良味道。
錳的毒性較小,在飲水中引起中毒的事例未見記載。
為防止對衣服、食具及白瓷器等產生色斑和滿足水質感官性方面的要求,標準規(guī)定飲用水中含錳量不應超過0.1毫克/升。
9、銅
銅是人體中需要的主要微量元素之一,在新陳代謝中參與細胞的生長、增殖和某些酶系統的活化過程。成年人每天需銅約2毫克,小孩需銅量比成年人高,嬰兒缺乏銅可發(fā)生營養(yǎng)性貧血。天然水中含銅量較少,而工業(yè)廢水的污染可大大增加地面水的含銅量。
銅的毒性小,但過多則對人體有害。如口服1000毫克/日,則可引起惡心、腹痛,長期攝入引起肝硬化。
根據現有資料,水中含銅量達 1.5毫克/升時,即有明顯的金屬味;含銅量超過1.0毫克/升時,可使衣服及白瓷器染成綠色。根據感官性狀的要求,標準規(guī)定飲用水中含銅量不超過1.0毫克/升。
10、鋅
天然水中的鋅含量很少,鋅主要來源于工礦廢水和鍍鋅金屬管道。鋅是人體必需的元素,是酶的組成部分,參與新陳代謝。學齡前兒童每天需要鋅約為0.3毫克/公斤,成年人每天攝取量平均為10~15毫克。但攝入過多,則能刺激胃腸道和產生惡心,口服1克的硫酸鋅可引起嚴重中毒。調查表明,飲水中含鋅23.8~40.8毫克/升或泉水含鋅50毫克/升均未見有害作用。但據報道,飲水中含鋅30毫克/升,會引起惡心。水中含鋅10毫克/升時呈現渾濁,5毫克/升有金屬澀味。我國各地水中含鋅量一般都很低。根據感官性狀要求,標準規(guī)定飲用水中鋅含量不應超過1.0毫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