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登記相關法律知識講義之意思表示概念(三)

字號:

(一)一般生效要件
    民事法律行為的一般生效要件,是指一般法律行為所共同具備的生效要件,它包括主體合格、內容合法、意思表示真實等幾方面。
    l.主體合格。主體合格,又稱行為人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
    民事行為能力是民事主體據(jù)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法律資格。法律要求在實施法律行為時,行為人應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對于公民而言,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單獨實施法律行為,但限制行為能力人只能進行與其年齡、智力和精神狀況相當?shù)姆尚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則不能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對于法人而言,其行為能力與權利能力相一致,法人的行為能力不能超出法律或章程規(guī)定的業(yè)務范圍。
    2.內容合法。所謂內容合法,指民事法律行為的內容,不得與法律的強行性或者禁止性規(guī)范相抵觸,也不得濫用法律的任意性規(guī)范而規(guī)避法律。
    3.意思表示真實。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為的核心要素。
    意思表示真實,即要求行為人的內心意愿自由產(chǎn)生,同時與其所表達出來的意思相一致。通常狀況下,表示意思與效果意思是一致的,但也可能出現(xiàn)不相一致的情形,即意思表示有瑕疵。意思表示有瑕疵的行為,如果屬于法律規(guī)定的情形,則可能無效或得變更、撤銷。
    4.行為的形式合法。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主要指意思表示的形式。任何民事法律行為都要通過一定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當法律規(guī)定某項法律行為必須采用某種形式時,這種形式就成為該項法律行為的形式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