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杯池在宜賓市區(qū)岷江北岸天柱山下。北宋元符元年( 1098年)大詩人黃庭堅謫居戎州(今宜賓)時,仿王羲之《蘭亭集序》意境修建。元末漸廢,明景泰年間(1450-1456年)修復。
池鑿于天然世石的峽谷中,仰望藍天一線。池兩側(cè)石壁有宋、元、明、清歷代名人詩詞、書法石刻遺跡90多處。池位于谷底,呈九曲形,長52米,寬0.5米。小溪從谷中流出,水流九折,沒入石縫。池邊有石凳8個,可圍坐流杯飲酒。后人為紀念黃庭堅,將周圍地形分別命名為涪翁壑、涪翁洞、涪翁巖,并手池外建荔紅亭、涪翁樓、涪翁事、山谷們。池旁石壁上有黃庭堅手書“南極老人無量壽佛”真跡及宋、元、明、清歷代名人詩詞、書法石刻遺跡98幅,最早的為宋淳熙已酉年(1189年),其書法藝術(shù)和雕刻技巧及詩文內(nèi)容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明朝正德十五年(1520年),四川新都狀元楊慎(升庵)題寫的“勝概”二字,款識可辨。在距池旁不遠的岷江邊世石上,還有黃庭堅書刻的“鎖江”二字,旁記“山谷”,款識清晰可見。鎖江石旁有蘇東坡旅居宜賓時修建憑吊黃庭堅的吊黃樓遺址,現(xiàn)樓已廢圯。
地址: 宜賓市區(qū)岷江北岸天柱山下
池鑿于天然世石的峽谷中,仰望藍天一線。池兩側(cè)石壁有宋、元、明、清歷代名人詩詞、書法石刻遺跡90多處。池位于谷底,呈九曲形,長52米,寬0.5米。小溪從谷中流出,水流九折,沒入石縫。池邊有石凳8個,可圍坐流杯飲酒。后人為紀念黃庭堅,將周圍地形分別命名為涪翁壑、涪翁洞、涪翁巖,并手池外建荔紅亭、涪翁樓、涪翁事、山谷們。池旁石壁上有黃庭堅手書“南極老人無量壽佛”真跡及宋、元、明、清歷代名人詩詞、書法石刻遺跡98幅,最早的為宋淳熙已酉年(1189年),其書法藝術(shù)和雕刻技巧及詩文內(nèi)容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明朝正德十五年(1520年),四川新都狀元楊慎(升庵)題寫的“勝概”二字,款識可辨。在距池旁不遠的岷江邊世石上,還有黃庭堅書刻的“鎖江”二字,旁記“山谷”,款識清晰可見。鎖江石旁有蘇東坡旅居宜賓時修建憑吊黃庭堅的吊黃樓遺址,現(xiàn)樓已廢圯。
地址: 宜賓市區(qū)岷江北岸天柱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