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120分)
四、(23分)
11.翻譯文言文中劃線的句子。(9分)
①邕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邕自非寒暑節(jié)變,未嘗解襟帶,不寢寐者七旬。(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邕以經(jīng)籍去圣久遠(yuǎn),文字多謬,俗儒穿鑿,疑誤后學(xué)。 (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邕素為邦鄉(xiāng)所宗,主人遽自追而問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憮然。(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鵲橋仙 夜聞杜鵑
陸 游
茅檐人靜,蓬窗燈昏,春曉連江風(fēng)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夜常啼杜鵑。催成清淚,驚殘①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②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注釋]
①驚殘:驚醒。
②故山:即家鄉(xiāng)。
(1)這首詞“茅檐人靜,蓬窗燈昏,春曉連江風(fēng)雨”描繪了怎樣一種景象?詩人描繪這樣景象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詞中“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夜常啼杜鵑”兩句,采用了怎樣的藝術(shù)手法?這樣寫在表達(dá)上有什么好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詞的最后兩句“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表達(dá)了詩人怎樣一種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補(bǔ)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朽木不折;鍥而不舍, 。(《勸學(xué)》)
(2) ,凝絕不通聲暫歇。 ,此時無聲勝有聲。(白居易《琵琶行》)
(3)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 。
(柳永《雨霖鈴》)
(4)歷覽前賢國與家, 。(李商隱《詠史》)
五、閱讀下面的現(xiàn)代文,完成第14—17題。(共22分)
江南蓑衣
①在故都的某個雪天里,突然想到老家江南的蓑衣來了。
②滿目彤云里,翻讀一本江南的畫冊,心情一派寧靜和暢。那連綿的蒼翠山巒,那層層疊疊的梯田,那高低錯落猶如穿著蓑衣的房舍,總給人以平和而安詳。滿谷煙云,繚繞著江南的煙花三月。三月的江南,春光迷漫,而鄉(xiāng)村道上穿著蓑衣的趕著牛群的牧童,總把一管纏綿的委婉的笛聲傳入我的耳鼓。而穿著蓑衣在微雨中插秧的山地漢子,則把一篇耕作文章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了。
③我很少聽到歌唱江南蓑衣的歌曲,江南的鄉(xiāng)野之歌似乎除了采茶桃花和籬笆修竹外,就沒有別的了。而蓑衣卻依然沉睡在古典中。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西塞山就在我的記憶中與我隔岸相望。這江南的景色一半是屬于蓑衣的,這季節(jié)的一半還是屬于蓑衣的。不光是春天,還有下雪的隆冬,獨(dú)釣寒江的孤舟蓑笠翁,一直在我眼前描繪著悠遠(yuǎn)的江南山水。在風(fēng)景中出沒的穿蓑衣的人,不僅僅是牧童,而且還有漁人,他們都是志趣清雅的高人。一蓑風(fēng)雨,一葉孤舟,一片蘭槳,一彎明月,順流而下,逐草而居,是多么瀟灑逍遙啊。我常把穿蓑戴笠的人稱之為隱士和佛陀,且看那蓑衣似乎張開詩歌或者哲學(xué)的虛玄的羽翼翩翔在空明中,如神靈一般幽黑而深邃。這是自由狂放的,是寒山中的極致,遠(yuǎn)峰、孤舟、煙雨和蕭寺,只是絕妙的陪襯。江南的蓑衣飄揚(yáng)在詩意中。一襲蓑衣穿行在時空,猶如達(dá)摩的一葦渡江,把無限的禪機(jī)融入空蕩和蒼茫之中。
④江南蓑衣是平常的,一種極不起眼的家用物什,與鐮刀、鋤頭和竹笠一起靜默和諧地相處。在風(fēng)雨中的勞作是艱辛的也是歡愉的,才苑蓄滿微涼的憂郁。當(dāng)踏歌的農(nóng)夫帶著一身泥水,從田里山間歸來,蓑衣和竹笠隨即被掛在墻上,農(nóng)夫歇息了,而它們則開始了默默的對話。蓑衣注定是蓑衣,竹笠注定是竹笠,似乎與主人一樣無法逃避命運(yùn)的擺布,無法擺脫生活的清寒。它們的主人一直向往著遠(yuǎn)方,但總無法走出這片山坳,他與他的老牛一起在這片小小的田地間一圈一圈地跋涉著,總超越不了這歷史因襲的圓周率。雨中的蓑衣凝望著主人口鼻間升騰的氣息,如霧般的慨嘆著,幽幽地懷想著,難道主人真的沒有幸福的愿望,沒有絲毫改變命運(yùn)的企圖?
⑤盡管如此,蓑衣一定與主人相依為命,樂享清貧的。它害怕的是主人會在某一個時刻逃離,與它們不告而別。蓑衣和主人同樣的勞累和憔悴。歲月的風(fēng)刀霜劍早已撕裂了它的前襟。它們畢竟誕生或者寂滅在理想的記憶中,當(dāng)它們在塵封的空間被人翻撿,被人展示的時候,江南的蓑衣,是否還眷念著他主人日益蒼老憔悴而衰弱的容顏?
⑥在更加蒼黃的時日,主人來不及與它打招呼,溶進(jìn)城市街衢的喧囂。當(dāng)他在難得的寂靜時分一個人端坐,蓑衣的影子就清晰地顯現(xiàn)出來了,在腦海的某個角落里難以拂去。在某個下著微雪的夜晚,在某個寂寥的街道上,在街燈漠漠的照映下,他忽然發(fā)現(xiàn)了久違的江南蓑衣的影子。在某個茶室和酒吧間,他看見蓑衣還有他的竹笠高掛在髹漆得艷紅或者金黃的柱子和墻壁上,落滿紅塵。那里不適合它們!主人想,此刻,它們仿佛像陪酒女郎,像示眾者,像引頸自戮的罪囚。它們的心里會是如何想?。∧切┚瓶筒杩褪遣恢赖?。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經(jīng)年地尋找,在遠(yuǎn)遠(yuǎn)的翹首遠(yuǎn)望。它們想,城市里會下雪或者下雨,能解除心頭的焦渴。它們想,下雨了,主人會重新穿戴起它們,飄飄揚(yáng)揚(yáng)地瀟灑地走過雨巷。
⑦來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兩眼噙淚。他在等待著內(nèi)心的救贖。
14.文章第③自然段引用了唐代詩人張志和《漁歌子》一詩中的句子,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它害怕的是主人會在某一個時刻逃離,與它們不告而別”,句中“逃離”一詞的意思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經(jīng)年地尋找,在遠(yuǎn)遠(yuǎn)的翹首遠(yuǎn)望?!彼鼈冊趯ふ沂裁矗窟h(yuǎn)望什么?“來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兩眼噙淚。他在等待著內(nèi)心的救贖?!彼麨槭裁吹却皟?nèi)心的救贖”?(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從全文看,“江南蓑衣”是一個寄寓了許多復(fù)雜情感的意象,請思考體會:(6分)
(1)“而蓑衣卻依然沉睡在古典中。” 簡析修辭方法在此句中的表達(dá)效果。(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蓑衣”在文中有哪些含義?請體會并分條列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18.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5分)
我們的母語漢語,如春之牡丹,夏之芙蓉,秋之海棠,冬之臘梅,令人喜愛、陶醉。盡管今天信息高速公路已將全球連接成一個村莊,盡管你的作品可能進(jìn)入不同語言,面對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但即使如此,有些深層次的東西仍然無法轉(zhuǎn)譯轉(zhuǎn)達(dá),無法獲得對等理解。它們涉及的是一個民族的集體意識,一種文化的深層編碼,它們都被封存在母語里,對一些人會敞開,對其余人卻長久緘默。我們?nèi)绾问姑绹硕脼槭裁础坝f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作為一種衡量尺度,語言的可靠性甚至遠(yuǎn)在膚色之上。余光中問得尖銳:“當(dāng)你的情人已經(jīng)改名瑪麗,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薩蠻?”我們只能在母語中生存。一個漢語寫作者,與其孜孜于讓外國人說好喝彩,夢寐以求登上斯德歌爾摩的頒獎臺,不如潛心傾聽他生息其上的那片土地的歌哭,用母語的音符譜寫一部部交響樂或者一支支小夜曲。只有對漢語具有像對母親般的深情,才能夠把握那一支族系的血脈,貼近那片土地的秘密,從而成功地記錄、描繪和抒寫,使自己的生命借助作品得到延長和擴(kuò)大,使生存變得堅實(shí)。
(1)請理解文中畫線句子的含意。(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簡要概括這段話的主要內(nèi)容。(不超過30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余秋雨在散文《廢墟》中寫道,中國歷史充滿了悲劇,但中國人怕看真正的悲劇,最終都有一個大團(tuán)圓的結(jié)局,以博得情緒的安慰,心理的滿足。唯有屈原、杜甫、曹雪芹、孔尚任等不想大團(tuán)圓。他們保存了廢墟,凈化了悲劇。請根據(jù)上面這些人物及其作品,仿照例句,再寫出兩個“不肯大團(tuán)圓”的句子。(4分)
例:曹雪芹不想大團(tuán)圓,描寫寶、黛愛情悲劇,昭示了封建家族的衰落。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的一則《征稿啟事》,畫線處在語言表達(dá)方面有幾處不當(dāng),請找出你認(rèn)為錯誤的地方,并加以改正。(6分)
征稿啟事
《文學(xué)之友》是文學(xué)愛好者自己的期刊,國內(nèi)外公開發(fā)行,①熱誠歡迎海內(nèi)外有識之士為本刊撰稿。
(一)②稿件須是未經(jīng)發(fā)表的文學(xué)作品,文學(xué)評論作品也可忝列其中。
(二)③撰寫格式必須符合本刊的編排規(guī)范,④即一律用Word格式或者純文本格式,電子稿44字×50行/頁,郵箱wxzy@xinhuanet.tom,文字稿20字×15行/頁。
(三)⑤來稿三個月未被錄用,有權(quán)對稿件另行處理。⑥鑒于人力所限,不管能否發(fā)表,都不退稿,請自留底稿。
(四)⑦請勿一稿多投,文責(zé)自負(fù)。
⑧承蒙作者、讀者熱心支持,本刊得以不斷發(fā)展,于此謹(jǐn)致謝忱。
《文學(xué)之友》編輯部
錯誤(只寫序號) 改正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森林邊住著一個獵人,他平日里總習(xí)慣帶上自己那條忠實(shí)的獵狗到山上和林中打獵。
獵狗品種優(yōu)良,追捕獵物時速度飛快,反應(yīng)敏捷。對于鎖定的目標(biāo),幾乎從未失手過。獵人對此很滿意,經(jīng)常嘉獎它,更是對它特別信任。
有一次,主人用槍射擊一只狐貍,但是不夠準(zhǔn),讓狐貍逃跑了。于是獵狗朝著狐貍逃跑的方向猛追過去。
狐貍躥進(jìn)了森林,森林里樹木叢生,道路彎曲,狐貍對路徑非常熟悉。但獵狗也不含糊,追捕的過程緊張迭起。狐貍跑不過獵狗,眼看就要被追上了。突然,狐貍一個大轉(zhuǎn)身,躥到了另一條小路,獵狗一不留神,身子撞到了路邊的大樹上,擦傷了皮,頓時感到有點(diǎn)疼痛。
“唉!我為什么要追得這么累?即使追不到狐貍,我也不會餓肚子呀!”剛剛有念頭閃過,它的速度就已經(jīng)慢下來了。
狐貍就在這個空隙又跑遠(yuǎn)了。
“算了,反正現(xiàn)在早已經(jīng)脫離了主人的視線,主人又看不到?!鲍C狗跑著跑著又起了放棄的念頭,速度更加遲緩起來。
狐貍終于擺脫了獵狗的追捕,獵狗也又回到了主人的身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cè)面、一個角度構(gòu)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biāo)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四、(23分)
11.翻譯文言文中劃線的句子。(9分)
①邕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邕自非寒暑節(jié)變,未嘗解襟帶,不寢寐者七旬。(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邕以經(jīng)籍去圣久遠(yuǎn),文字多謬,俗儒穿鑿,疑誤后學(xué)。 (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邕素為邦鄉(xiāng)所宗,主人遽自追而問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憮然。(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鵲橋仙 夜聞杜鵑
陸 游
茅檐人靜,蓬窗燈昏,春曉連江風(fēng)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夜常啼杜鵑。催成清淚,驚殘①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②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注釋]
①驚殘:驚醒。
②故山:即家鄉(xiāng)。
(1)這首詞“茅檐人靜,蓬窗燈昏,春曉連江風(fēng)雨”描繪了怎樣一種景象?詩人描繪這樣景象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詞中“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夜常啼杜鵑”兩句,采用了怎樣的藝術(shù)手法?這樣寫在表達(dá)上有什么好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詞的最后兩句“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表達(dá)了詩人怎樣一種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補(bǔ)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朽木不折;鍥而不舍, 。(《勸學(xué)》)
(2) ,凝絕不通聲暫歇。 ,此時無聲勝有聲。(白居易《琵琶行》)
(3)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 。
(柳永《雨霖鈴》)
(4)歷覽前賢國與家, 。(李商隱《詠史》)
五、閱讀下面的現(xiàn)代文,完成第14—17題。(共22分)
江南蓑衣
①在故都的某個雪天里,突然想到老家江南的蓑衣來了。
②滿目彤云里,翻讀一本江南的畫冊,心情一派寧靜和暢。那連綿的蒼翠山巒,那層層疊疊的梯田,那高低錯落猶如穿著蓑衣的房舍,總給人以平和而安詳。滿谷煙云,繚繞著江南的煙花三月。三月的江南,春光迷漫,而鄉(xiāng)村道上穿著蓑衣的趕著牛群的牧童,總把一管纏綿的委婉的笛聲傳入我的耳鼓。而穿著蓑衣在微雨中插秧的山地漢子,則把一篇耕作文章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了。
③我很少聽到歌唱江南蓑衣的歌曲,江南的鄉(xiāng)野之歌似乎除了采茶桃花和籬笆修竹外,就沒有別的了。而蓑衣卻依然沉睡在古典中。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西塞山就在我的記憶中與我隔岸相望。這江南的景色一半是屬于蓑衣的,這季節(jié)的一半還是屬于蓑衣的。不光是春天,還有下雪的隆冬,獨(dú)釣寒江的孤舟蓑笠翁,一直在我眼前描繪著悠遠(yuǎn)的江南山水。在風(fēng)景中出沒的穿蓑衣的人,不僅僅是牧童,而且還有漁人,他們都是志趣清雅的高人。一蓑風(fēng)雨,一葉孤舟,一片蘭槳,一彎明月,順流而下,逐草而居,是多么瀟灑逍遙啊。我常把穿蓑戴笠的人稱之為隱士和佛陀,且看那蓑衣似乎張開詩歌或者哲學(xué)的虛玄的羽翼翩翔在空明中,如神靈一般幽黑而深邃。這是自由狂放的,是寒山中的極致,遠(yuǎn)峰、孤舟、煙雨和蕭寺,只是絕妙的陪襯。江南的蓑衣飄揚(yáng)在詩意中。一襲蓑衣穿行在時空,猶如達(dá)摩的一葦渡江,把無限的禪機(jī)融入空蕩和蒼茫之中。
④江南蓑衣是平常的,一種極不起眼的家用物什,與鐮刀、鋤頭和竹笠一起靜默和諧地相處。在風(fēng)雨中的勞作是艱辛的也是歡愉的,才苑蓄滿微涼的憂郁。當(dāng)踏歌的農(nóng)夫帶著一身泥水,從田里山間歸來,蓑衣和竹笠隨即被掛在墻上,農(nóng)夫歇息了,而它們則開始了默默的對話。蓑衣注定是蓑衣,竹笠注定是竹笠,似乎與主人一樣無法逃避命運(yùn)的擺布,無法擺脫生活的清寒。它們的主人一直向往著遠(yuǎn)方,但總無法走出這片山坳,他與他的老牛一起在這片小小的田地間一圈一圈地跋涉著,總超越不了這歷史因襲的圓周率。雨中的蓑衣凝望著主人口鼻間升騰的氣息,如霧般的慨嘆著,幽幽地懷想著,難道主人真的沒有幸福的愿望,沒有絲毫改變命運(yùn)的企圖?
⑤盡管如此,蓑衣一定與主人相依為命,樂享清貧的。它害怕的是主人會在某一個時刻逃離,與它們不告而別。蓑衣和主人同樣的勞累和憔悴。歲月的風(fēng)刀霜劍早已撕裂了它的前襟。它們畢竟誕生或者寂滅在理想的記憶中,當(dāng)它們在塵封的空間被人翻撿,被人展示的時候,江南的蓑衣,是否還眷念著他主人日益蒼老憔悴而衰弱的容顏?
⑥在更加蒼黃的時日,主人來不及與它打招呼,溶進(jìn)城市街衢的喧囂。當(dāng)他在難得的寂靜時分一個人端坐,蓑衣的影子就清晰地顯現(xiàn)出來了,在腦海的某個角落里難以拂去。在某個下著微雪的夜晚,在某個寂寥的街道上,在街燈漠漠的照映下,他忽然發(fā)現(xiàn)了久違的江南蓑衣的影子。在某個茶室和酒吧間,他看見蓑衣還有他的竹笠高掛在髹漆得艷紅或者金黃的柱子和墻壁上,落滿紅塵。那里不適合它們!主人想,此刻,它們仿佛像陪酒女郎,像示眾者,像引頸自戮的罪囚。它們的心里會是如何想?。∧切┚瓶筒杩褪遣恢赖?。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經(jīng)年地尋找,在遠(yuǎn)遠(yuǎn)的翹首遠(yuǎn)望。它們想,城市里會下雪或者下雨,能解除心頭的焦渴。它們想,下雨了,主人會重新穿戴起它們,飄飄揚(yáng)揚(yáng)地瀟灑地走過雨巷。
⑦來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兩眼噙淚。他在等待著內(nèi)心的救贖。
14.文章第③自然段引用了唐代詩人張志和《漁歌子》一詩中的句子,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它害怕的是主人會在某一個時刻逃離,與它們不告而別”,句中“逃離”一詞的意思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經(jīng)年地尋找,在遠(yuǎn)遠(yuǎn)的翹首遠(yuǎn)望?!彼鼈冊趯ふ沂裁矗窟h(yuǎn)望什么?“來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兩眼噙淚。他在等待著內(nèi)心的救贖?!彼麨槭裁吹却皟?nèi)心的救贖”?(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從全文看,“江南蓑衣”是一個寄寓了許多復(fù)雜情感的意象,請思考體會:(6分)
(1)“而蓑衣卻依然沉睡在古典中。” 簡析修辭方法在此句中的表達(dá)效果。(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蓑衣”在文中有哪些含義?請體會并分條列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18.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5分)
我們的母語漢語,如春之牡丹,夏之芙蓉,秋之海棠,冬之臘梅,令人喜愛、陶醉。盡管今天信息高速公路已將全球連接成一個村莊,盡管你的作品可能進(jìn)入不同語言,面對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但即使如此,有些深層次的東西仍然無法轉(zhuǎn)譯轉(zhuǎn)達(dá),無法獲得對等理解。它們涉及的是一個民族的集體意識,一種文化的深層編碼,它們都被封存在母語里,對一些人會敞開,對其余人卻長久緘默。我們?nèi)绾问姑绹硕脼槭裁础坝f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作為一種衡量尺度,語言的可靠性甚至遠(yuǎn)在膚色之上。余光中問得尖銳:“當(dāng)你的情人已經(jīng)改名瑪麗,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薩蠻?”我們只能在母語中生存。一個漢語寫作者,與其孜孜于讓外國人說好喝彩,夢寐以求登上斯德歌爾摩的頒獎臺,不如潛心傾聽他生息其上的那片土地的歌哭,用母語的音符譜寫一部部交響樂或者一支支小夜曲。只有對漢語具有像對母親般的深情,才能夠把握那一支族系的血脈,貼近那片土地的秘密,從而成功地記錄、描繪和抒寫,使自己的生命借助作品得到延長和擴(kuò)大,使生存變得堅實(shí)。
(1)請理解文中畫線句子的含意。(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簡要概括這段話的主要內(nèi)容。(不超過30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余秋雨在散文《廢墟》中寫道,中國歷史充滿了悲劇,但中國人怕看真正的悲劇,最終都有一個大團(tuán)圓的結(jié)局,以博得情緒的安慰,心理的滿足。唯有屈原、杜甫、曹雪芹、孔尚任等不想大團(tuán)圓。他們保存了廢墟,凈化了悲劇。請根據(jù)上面這些人物及其作品,仿照例句,再寫出兩個“不肯大團(tuán)圓”的句子。(4分)
例:曹雪芹不想大團(tuán)圓,描寫寶、黛愛情悲劇,昭示了封建家族的衰落。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的一則《征稿啟事》,畫線處在語言表達(dá)方面有幾處不當(dāng),請找出你認(rèn)為錯誤的地方,并加以改正。(6分)
征稿啟事
《文學(xué)之友》是文學(xué)愛好者自己的期刊,國內(nèi)外公開發(fā)行,①熱誠歡迎海內(nèi)外有識之士為本刊撰稿。
(一)②稿件須是未經(jīng)發(fā)表的文學(xué)作品,文學(xué)評論作品也可忝列其中。
(二)③撰寫格式必須符合本刊的編排規(guī)范,④即一律用Word格式或者純文本格式,電子稿44字×50行/頁,郵箱wxzy@xinhuanet.tom,文字稿20字×15行/頁。
(三)⑤來稿三個月未被錄用,有權(quán)對稿件另行處理。⑥鑒于人力所限,不管能否發(fā)表,都不退稿,請自留底稿。
(四)⑦請勿一稿多投,文責(zé)自負(fù)。
⑧承蒙作者、讀者熱心支持,本刊得以不斷發(fā)展,于此謹(jǐn)致謝忱。
《文學(xué)之友》編輯部
錯誤(只寫序號) 改正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森林邊住著一個獵人,他平日里總習(xí)慣帶上自己那條忠實(shí)的獵狗到山上和林中打獵。
獵狗品種優(yōu)良,追捕獵物時速度飛快,反應(yīng)敏捷。對于鎖定的目標(biāo),幾乎從未失手過。獵人對此很滿意,經(jīng)常嘉獎它,更是對它特別信任。
有一次,主人用槍射擊一只狐貍,但是不夠準(zhǔn),讓狐貍逃跑了。于是獵狗朝著狐貍逃跑的方向猛追過去。
狐貍躥進(jìn)了森林,森林里樹木叢生,道路彎曲,狐貍對路徑非常熟悉。但獵狗也不含糊,追捕的過程緊張迭起。狐貍跑不過獵狗,眼看就要被追上了。突然,狐貍一個大轉(zhuǎn)身,躥到了另一條小路,獵狗一不留神,身子撞到了路邊的大樹上,擦傷了皮,頓時感到有點(diǎn)疼痛。
“唉!我為什么要追得這么累?即使追不到狐貍,我也不會餓肚子呀!”剛剛有念頭閃過,它的速度就已經(jīng)慢下來了。
狐貍就在這個空隙又跑遠(yuǎn)了。
“算了,反正現(xiàn)在早已經(jīng)脫離了主人的視線,主人又看不到?!鲍C狗跑著跑著又起了放棄的念頭,速度更加遲緩起來。
狐貍終于擺脫了獵狗的追捕,獵狗也又回到了主人的身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cè)面、一個角度構(gòu)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biāo)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