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三段文字,回答問題。
(一)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蛟唬骸傲鶉?,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蘇洵《六國論》)
(二)
嘗讀六國世家,竊國天下諸候以五倍之地,十倍之眾,發(fā)憤向西,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滅亡。常為之深思遠慮,以為必有自安之計。蓋未嘗不咎其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
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候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取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nèi),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殺。秦兵未出,而天下諸候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蘇轍《六國論》)
(三)
以余觀之,彼六國者皆欲為秦所為,未可專以罪秦也。當是時,東諸侯六國也,未有能愈于秦國也;其溺于攻伐,習于虞詐,強食而弱肉者也,視秦也無異也。兵連禍結(jié),曾無虛歲。向使有擅(sàn據(jù)有)形便(地理形勢有利)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復增一秦也,惟其終不克為秦所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滅。?。ɡ顦E《六國論》)
11、列各句加點詞的正確義項依次是( )(1)竊怪天下之諸侯
(2)蓋未嘗不咎其當時之士
(3)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
(4)天下諸侯以自困矣
A、偷偷的 過失 排除 困惑
B、私下(自謙詞) 責備 排斥 困乏
C、私下(自謙詞) 責怪 排斥 困窘
D、偷偷的 責怪 擯棄 困窘
12、下列各句加點詞用現(xiàn)代漢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
B、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C、以為必有可以自安之計
D、四國休息于內(nèi),以陰助其急
13、選出對加點字的意義、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BR> (1) 至丹以荊卿為計 (2)洎牧以讒誅
(3) 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 (4) 不賂者以賂者喪
A、(1)(2)意義、用法相同
B、(1)(3)意義、用法相同
C、(2)(4)意義、用法相同
D、四句用法全不相同
14、下列對文意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BR> A、(二)認為六國滅亡是因為“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
B、(三)認為六國與秦有相同之處,都是“溺于攻伐,習于虞詐,強食而弱肉者也”,但是秦國得到“天助”,而六國沒有。
C、(三)認為六國如果得到“天助”,會成為又一個秦國。
D、三段文字都認為六國的滅亡主要是因為自身的原因,但也不能全部歸罪于它們自己,還有外界的客觀因素,比如天時、地利等。
15、翻譯下面的句子。(12分)
(1)彼六國者皆欲為秦所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__________________
(3)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__________________
(4)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默寫(10分)
(1)攜來百侶曾游。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
(3)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5)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舞殿冷袖,風雨凄凄。
17、閱讀下面的詩歌,從情感或結(jié)構(gòu)方面自選一個角度賞析。(4分)
中秋月
桑恒昌
自母親別我永去,
我便不再看它一眼,
深怕那一大滴淚水,
落
下
來
濕了人間。
賞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蛟唬骸傲鶉?,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蘇洵《六國論》)
(二)
嘗讀六國世家,竊國天下諸候以五倍之地,十倍之眾,發(fā)憤向西,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滅亡。常為之深思遠慮,以為必有自安之計。蓋未嘗不咎其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
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候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取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nèi),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殺。秦兵未出,而天下諸候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蘇轍《六國論》)
(三)
以余觀之,彼六國者皆欲為秦所為,未可專以罪秦也。當是時,東諸侯六國也,未有能愈于秦國也;其溺于攻伐,習于虞詐,強食而弱肉者也,視秦也無異也。兵連禍結(jié),曾無虛歲。向使有擅(sàn據(jù)有)形便(地理形勢有利)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復增一秦也,惟其終不克為秦所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滅。?。ɡ顦E《六國論》)
11、列各句加點詞的正確義項依次是( )(1)竊怪天下之諸侯
(2)蓋未嘗不咎其當時之士
(3)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
(4)天下諸侯以自困矣
A、偷偷的 過失 排除 困惑
B、私下(自謙詞) 責備 排斥 困乏
C、私下(自謙詞) 責怪 排斥 困窘
D、偷偷的 責怪 擯棄 困窘
12、下列各句加點詞用現(xiàn)代漢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
B、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C、以為必有可以自安之計
D、四國休息于內(nèi),以陰助其急
13、選出對加點字的意義、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BR> (1) 至丹以荊卿為計 (2)洎牧以讒誅
(3) 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 (4) 不賂者以賂者喪
A、(1)(2)意義、用法相同
B、(1)(3)意義、用法相同
C、(2)(4)意義、用法相同
D、四句用法全不相同
14、下列對文意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BR> A、(二)認為六國滅亡是因為“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
B、(三)認為六國與秦有相同之處,都是“溺于攻伐,習于虞詐,強食而弱肉者也”,但是秦國得到“天助”,而六國沒有。
C、(三)認為六國如果得到“天助”,會成為又一個秦國。
D、三段文字都認為六國的滅亡主要是因為自身的原因,但也不能全部歸罪于它們自己,還有外界的客觀因素,比如天時、地利等。
15、翻譯下面的句子。(12分)
(1)彼六國者皆欲為秦所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__________________
(3)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__________________
(4)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默寫(10分)
(1)攜來百侶曾游。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
(3)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5)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舞殿冷袖,風雨凄凄。
17、閱讀下面的詩歌,從情感或結(jié)構(gòu)方面自選一個角度賞析。(4分)
中秋月
桑恒昌
自母親別我永去,
我便不再看它一眼,
深怕那一大滴淚水,
落
下
來
濕了人間。
賞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