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06屆高三語文百校第一次大聯(lián)考試卷4

字號:

考答案
    一、
    1、D (吞言咽yàn理 盤飧sūn 羸弱léi.)
    2、C (A.搜索、筆桿子;B.耳鬢廝磨;D.長吁短嘆)
    3、C(①句“和緩”的意思是“使緩和、平和”,“和解”的意思是“不再爭執(zhí)或仇視,歸于和好”。連宋大陸之行,客觀的講只能“使兩岸的關(guān)系緩和、平和”而很難在短期內(nèi)就使兩岸的關(guān)系“不再爭執(zhí)或仇視,歸于和好”,否則就夸大了其作用。“毋庸置疑”的意思是“用不著懷疑”而“無可辯駁”指“不可爭辯反駁”。兩詞雖然都起對被陳述對象加以強調(diào)的作用,但前者的強調(diào)的程度更深。②責無旁貸:自己的責任,不能推卸給別人;義不容辭:道義上不允許推辭。③句的整體意思是陳述《電力監(jiān)管條例》的施行帶給企業(yè)的益處和壓力,前后分句為一正一反的并列關(guān)系,“又”表過去的行為,“也”可表將來的行為。)
    4、A(B,主謂搭配不當,傳聞被證明是錯誤的。C,語序不當,改為“個人的命運沉浮、時代的風云變幻”,“走向追求自由與個性解放甚至抗日救亡的道路”。D,項不合事理,去掉“或過低”三字。)
    5、D(依據(jù)闡述的對象、構(gòu)成比喻的相似關(guān)系、陳述對象的一致等可知,選項是“D”)
    二、
    6、D(A、B項中的“簡單”“復雜”有誤,C項中的“厭倦”有誤。)
    7、B(“音調(diào)”二字有誤。)
    8、B(A項“獨立研究”有誤;C項“印證結(jié)論”有誤,從原文的“結(jié)果令人吃驚”可判斷出;D項的“視覺面孔”應為“聽覺面孔”。)
    9、D(A項的推論結(jié)果“不如男性的聲音清楚”有誤,B項能判斷“外貌”有誤,C項“輕易”二字有誤。)
    三、
    10、C(服:承受。)
    11、C(C項都是“依靠,憑借”的意思;A項第一個“以”是連詞,第二個“以”是介詞;B項第一個“之”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第二個“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D項第一個“焉”是語氣詞,第二個“焉”是代詞。)
    12、C(文中“弟子”不是一個詞)
    13、B(A項“反面”應為“正面”;C項屬無中生有;D項“前半記敘”有誤,只有議論。)
    四、
    14、(1)如果美好和丑惡的爭辨在胸中激蕩,選取和舍棄的選擇在眼前交織,那么能使人快活的東西就很少了。
    (2)我既喜歡這里風俗的淳樸,這里的官吏百姓也習慣了我的愚拙無能。
    (3)并且給這個臺子取名“超然”,來說明我之所以到哪兒都快樂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
    15、前兩句寫近景,抒發(fā)時光流逝之慨,說明春天已近遲暮,春天的大好時光已消磨殆盡,而客尚滯留,本已不勝惆悵,何況那聲聲“杜鵑啼”,更引起羈旅之人無限鄉(xiāng)思?!叭搪牎?,實際上是“豈忍聽”之意。全篇主旨于結(jié)尾處點明。
    16、⑴念橋邊紅藥 年年知為誰生
    ⑵(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師不必賢于弟子
    (3)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歐陽修的《伶官傳序》
    五、17、(1)堅定不移的以謳歌美好心靈為己任的人。(2)無論寫詩還是寫文章,回顧起來都是在艱難中前行,自己并未取得很大成績。
    18、(1)詩歌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從這一點來看,任何一種有感而發(fā)都只有一次,反復出現(xiàn)便是有意“表演”,是做作了。(2)“信天游”這種民歌便是觸景生情,緣事而發(fā)的真情的自然流露,這種流露也是一次性的。
    19、詩人易為真善美而感動,在假惡丑面前卻覺不動搖,容得下所有的真善美,卻決不容半點假惡丑。
    20、(18分)
     評分細分(參照2005年高考湖南卷第21題評分細則制定):
     一、關(guān)于評分的等次
     原則上分三個等次(6分一等),從內(nèi)容、結(jié)構(gòu)、語言三個方面,分數(shù)分類判分。具體操作時,先從題意、內(nèi)容入手,分出等第,然后根據(jù)結(jié)構(gòu)、語言,在所在等的得分區(qū)間內(nèi)上下浮動。
     一等(18—13分):符合題意,內(nèi)容充實;結(jié)構(gòu)完整;語言流暢或通順。
     二等(12—7分):基本符合題意,有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基本完整;語言基本能順。
     三等(6—0分):偏離題意,不合內(nèi)容要求;結(jié)構(gòu)混亂,不成文章;語言不通。
    二、有關(guān)的評分標準
    1、關(guān)于題意:緊扣題目寫作不枝不蔓、扣題目不緊(題文不一、東拉西扯)和無視題目另起爐灶三類。
    2、關(guān)于結(jié)構(gòu):從文章的邏輯層次、過度照應等方面判斷三種等差。
    3、關(guān)于語言:根據(jù)有無語病判斷,分無語病、只有一二語病和有三處以上語病等三種情況。
    4、關(guān)于題目:未寫題目的扣1分;只寫正題或副題中的一個的,不扣分。
    5、關(guān)于字數(shù);在350字以上者,均符合字數(shù)要求。不足350字但已完篇的文章,每少30字扣1分,累計扣3分而止;未完篇的,給出總分后,不再扣字數(shù)分。全文少于200字的,按10分以下計分。
    6、關(guān)于錯別字:第3個錯別字扣1分,第6個錯別字扣2分,扣滿2分為止。
    7、關(guān)于卷面:書寫潦草、標點不規(guī)范、卷面馬虎,影響閱卷的,可酌扣1至2分。
    四、關(guān)于計分的方式
    先按文章等次評分,然后減除須扣除的分數(shù),形成實際得分??鄢姆謹?shù),務請注明扣分的原因,以達到警醒的目的。
    六、21、作文(60分)
     按2005年湖南高考評卷要求評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觀賞的地方。如有可觀賞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樂,不必一定要是怪異、新奇、雄偉、瑰麗的景觀。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饑。依此類推,我到哪兒會不快樂呢?
     人們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開災禍,因為幸??墒谷藲g喜,而災禍卻使人悲傷。人的欲望是無窮的,而能滿足我們欲望的東西卻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惡的爭辨在胸中激蕩,選取和舍棄的選擇在眼前交織,那么能使人快活的東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這叫做求禍避福。追求災禍,不要幸福,難道是人們的心愿嗎?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們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馳騁在事物之外;事物本無大小之別,如果人拘于從它內(nèi)部來看待它,那么沒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橫在我們面前,那么我常常會眼花繚亂反復不定了,就象在縫隙中看人爭斗,又哪里能知道誰勝誰負呢?因此,心中充滿美好和丑惡的爭辨,憂愁也就由此產(chǎn)生了;這不令人非常悲哀嗎!
     我從杭州調(diào)移到密州任知州,放棄了乘船的舒適快樂,而承受坐車騎馬的勞累;放棄墻壁雕繪的華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遠離杭州湖光色的美景,來到桑麻叢生的荒野。剛到之時,連年收成不好,盜賊到處都有,案件也多不勝數(shù);而廚房里空蕩無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饑,人們一定都懷疑我會不快樂??晌以谶@里住了一年后,面腴體豐,頭發(fā)白的地方,也一天天變黑了。我既喜歡這里風俗的淳樸,這里的官吏百姓也習慣了我的愚拙無能。于是,在這里修整花園菜圃,打掃干凈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縣的樹木,用來修補破敗的房屋,以便勉強度日。
     在園子的北面,靠著城墻筑起的高臺已經(jīng)很舊了,稍加整修,讓它煥然一新。我不時和大家一起登臺觀覽,在那兒盡情游玩。從臺上向南望去,馬耳、常山時隱時現(xiàn),有時似乎很近,有時又似乎很遠,或許有隱士住在那里吧?臺的東面就是盧山,秦人盧敖就是在那里隱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關(guān),隱隱約約象一道城墻,姜太公、齊桓公的英雄業(yè)績,尚有留存。向北俯視濰水,不禁慨嘆萬分,想起了淮陰侯韓信的赫赫戰(zhàn)功,又哀嘆他不得善終。這臺雖然高,但卻非常安穩(wěn);這臺上居室幽深,卻又明亮,夏涼冬暖。雨落雪飛的早晨,風清月明的夜晚,我沒有不在那里的,朋友們也沒有不在這里跟跟隨著我的。我們采摘園子里的蔬菜,釣取池塘里的游魚,釀米酒,煮糙米,大家一面吃一面贊嘆: “多么快活的游樂?。 ?BR>     這個時候,我的弟弟子由恰好在濟南做官,聽說了這件事,寫了一篇賦,并且給這個臺子取名“超然”,以說明我之所以到哪兒都快樂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