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復(fù)習(xí)指導(dǎo)之考研西醫(yī)內(nèi)科學(xué)輔導(dǎo)097

字號:

再生障礙性貧血診斷、分型和鑒別診斷
     1.再障診斷標準
     ①全血細胞減少,網(wǎng)織紅細胞百分數(shù)<0.01,淋巴細胞比例增高;
     ②一般無肝、脾大;
     ③骨髓多部位增生減賊重度減低,造血細胞減少,非造血細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空虛;
     ④除外引起全血細胞減少的其他疾病。
     2.再障分型診斷標準
     (1)重型再障l型發(fā)病急,貧血進行性加重,伴嚴重感染和/或出血。血象具備下述3項中2項:
     ①網(wǎng)陋細胞絕對值<15×10000000000/L;
     ②中性粒細胞<0.5×10000000000/L;
     ③血小板<20×10000000000/L。骨髓增生廣泛重度減低。
     (2)非重型再障達不到上述標準的再障。
     (3)重型再障Ⅱ型是指非重型再障病情惡化,臨床、血象及骨髓象達到了重型再障Ⅰ型診斷標準。
     3.鑒別診斷
     (1)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PNH) 陣發(fā)性血紅蛋白尿,全血細胞減少,骨髓可增生活躍。
     (2)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可有全血細胞減少,網(wǎng)織紅細胞有時增高甚至降低,骨髓可低度增生,有病態(tài)造血。
     (3)急性造血功能停滯常在溶血性貧血、接觸某些危險因素或感染發(fā)熱的患者中發(fā)生。全血細胞尤其是紅細胞驟然下降,網(wǎng)織紅細胞可降至0,骨髓三系減少。骨髓涂片可見巨大原始紅細胞,在充足支持治療呈自限性,約經(jīng)1個月可自然恢復(fù)。
     再生障礙性貧血治療 對癥治療
     外周血白細胞減少(感染——抗感染)
    外周血血小板減少(出血——止血)
    護肝治療一再障常合并肝功能損害,應(yīng)加用護肝藥物
    免疫抑制劑
     抗淋巴/胸腺細胞球蛋白(hLG/ATG)對重型再障有效
    環(huán)孢素適用于全部再障;甲潑尼龍適用于重型再障
    造血生長因子
     適用于全部再障,尤其是重型再障。
    一般在免疫抑制治療重型再障后使用,維持個月以上
    雄激素
     常用種:司坦唑醇(康力龍)、十一酸睪酮(安雄)、丙酸睪酮、達那唑
    造血干細胞移植
     用于重型再障。是無感染和其他并發(fā)癥,年齡<40歲,有合適供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