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師:老師請學生吃飯

字號:

我曾多次赴日本,有段時間,我在日本的一所大學邊進修,邊教書。這段經(jīng)歷使我對日本大學校園生活有了一些了解。這段教書生活雖然距今已經(jīng)多年了,但一些往事依然印在腦海中。
    教師儀表要講究
    日本的學年是每年4月初開始的。開學前,主任教授約我談話。那位比我年長幾歲的教授在致簡單的歡迎詞后,給了我一本校歷、一本“教員須知”和一張課表。至于用什么教材,怎樣上課,學生情況如何均只字不提。后,卻很嚴肅地提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上課的穿著問題。他說,這所大學在日本中部是有點名氣的,對教師的管理比較嚴格,中年以上的教師上課時要穿西服,打領帶,熱天時穿短袖襯衫也要打領帶。我看他鄭重其事的樣子,就連連稱是,表示一定遵守。
    回到宿舍,翻開箱子,我總共只帶了兩套西裝,一套是面料厚、顏色深的;另一套較薄,顏色淺,還有兩條領帶??磥恚缓枚烀刻齑┠翘缀竦?,春秋兩季穿那套薄的了。當時我琢磨,日本到底是“禮儀之邦”啊,對新教員可以不提教學要求,但不可不提上課的穿著和儀表。至于上課,校方大概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吧。一年下來,沒有一位領導和同事來聽過我的課,但說起來卻對我的上課情況了如指掌。這讓我琢磨多年,這是日本的什么管理方式呢?
    辦公室電話要收費
    過了幾天,走進學校為我準備的研究室“辦公室”,大約有十七八平方米,屋里有一排頂?shù)教旎ò宓臅?、一套沙發(fā)和一張大寫字臺,寫字臺上放著一部電話機??吹竭@當時在國內(nèi)還比較稀罕的通訊工具,心里暗喜,這一下可方便了。但仔細一看,電話機旁有個紅色小塑料盒,上面有個小洞,我馬上意識到,這不是免費電話。一查學校發(fā)來的“教員須知”,果然如此,校內(nèi)打電話要通過總機。不像國內(nèi)辦公室的電話校內(nèi)可隨便打。
    舊信封還要再利用
    日本的大學老師每人每年都有一筆研究經(jīng)費。去外地參加學術活動,只要事先提出申請就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領取若干交通費、住宿費和伙食補助。,我提出申請后很快就得到批準,并讓我去會計那里領錢。到了那里,蓋了一個章,會計就遞給我已經(jīng)準備好的一個信封,仔細一看,是個用過的舊信封,但翻了個個兒,重新粘上了。我當時想,這么闊氣的一所大學怎么這樣小家子氣!后來,遇到這類事兒幾乎全是用舊信封。慢慢地我明白了:富了也要注意節(jié)約,不可大手大腳。
    老師請學生吃飯
    新年前夕,各種聯(lián)歡會、聚餐會一個接著一個。老師們的聚餐會自然是AA制,各人掏自己的一份錢。,我應邀參加一個老師和學生的聯(lián)歡活動。出席的有五六位老師和20多位學生。結束時,主持人只跟老師要錢,學生分文不掏。他們大概知道我的錢包不鼓,要免了我的份兒錢。這頓飯大約相當于我兩個月的伙食費,我堅持要付,后他們只象征性地收了我一點錢。后來,旁邊一位青年教師告訴我,教師是靠學生養(yǎng)活的,這種場合要破費點,得感謝學生呢。原來如此!我們怎么從來沒有這種意識呢?
    看書很方便
    在日本,我發(fā)現(xiàn)另一個值得贊嘆之處,即日本是個讀書的好地方,到處都有書賣;沒有錢,借書看也很方便。尤其是大學的圖書館,基本上也都對市民開放。我所在的大學校園不大,但圖書館不小,藏書相當豐富。5層樓館內(nèi)的第三層差不多全部是中文書刊,內(nèi)容十分廣泛,包括中國的政經(jīng)、史地、語言、文學等,還有我國的電影和電視劇的錄像帶。圖書館是全開放的,教員可以進書庫任意選閱,學生借還書也很方便。周圍的居民只要提供一個身份證就可以辦一個借書卡。日本大學的一些做法不無可借鑒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