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2005年的全命題作文有兩種呈現(xiàn)方式,一種是有閱讀材料的命題作文,即:閱讀材料+題目,或者是題目+閱讀材料;另一種是直接命題作文。
1. 有閱讀材料的命題作文
2005年的命題作文打破了長期以來“命題作文就是給出一個題目”的習慣方式,出現(xiàn)了有閱讀材料的命題作文。這個材料相對于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更簡潔一些,但也具有“打開”和“限定”的功能。所不同的是,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中的題目依據材料重新命題,而這種方式的作文則不需要再命題,直接用所給題目就可以了。如:遼寧大連課改卷、江蘇南京卷。
2. 直接命題作文
直接命題是多年來的傳統(tǒng)方式。直接命題作文的共同特點是:大多數(shù)作文題是由中心詞+修飾詞構成的。如山西曲沃卷的作文“我心中的歌”,題目中的“歌”是個中心詞,“心中”在這里起修飾和限定的作用。中心,就是題眼,選材、立意都要關注中心詞所包含的意思。修飾詞在很多時候起補充、限定作用,有時也和中心詞同樣重要。
命題人在使用這種傳統(tǒng)的作文命題方式時,也在用“限制”的語言試圖避開“猜押題”。題目中一些中心詞和修飾詞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作文的立意和選材限定了范圍。盡管如此,全命題作文仍然具有很大的“押題”風險,也許這就是近幾年全命題作文的形式遭遇冷落,數(shù)量居于低谷的一個直接原因吧。如何使這種既簡單明白又沒有審題障礙的傳統(tǒng)命題方式擺脫“押題”的羈絆,從而健康地、正常地、平等地和其他命題方式共存,也是值得大家共同探討和商榷的一件事情。
(選自《2005年全國課改實驗區(qū)中考語文試題研究報告》,作者 葛慧兵)
[題目展示1]
題目:父親的目光
慈母嚴父。你的父親嚴厲嗎?他待你如何?你與他生活這么多年,有許多事一定令你難忘。請用上面的文題寫篇文章,文體不限,600字左右。
[寫作導引]
1. 分析題目,確定中心。題目是一個偏正結構的短語,由限制詞語“父親”和中心詞語“目光”組成,我們寫作時要注意扣準的是“目光”,而不是簡單地寫有關父親的事,離開目光而言他,作文就偏題了。
2. 把握中心,選準材料。究竟要選取哪些令你難忘的目光?例如這樣幾方面:一是嚴厲發(fā)怒的目光;二是和善的目光;三是贊許的目光。要注意所選材料必須扣準父親的性格,那種不符合父親當時心情、心理的材料好不用。
3. 根據習慣,確定文體。這道作文題雖然對寫作的體裁沒有作任何要求,但從題目來看,會發(fā)現(xiàn)此題較宜于寫記敘文和散文。
從構思來看,如果寫記敘文,可以選取自己生活、學習中的某件事,父親對此事的看法和意見,用目光向“我”示意,“我”從中受到啟發(fā)、教育等。
如果寫成散文,可以采用排比段落寫出不同場合、不同經歷、“我”成長中不同的表現(xiàn),父親的目光也有所不同,表現(xiàn)父愛的深沉與偉大。
[題目展示2]
題目:那是一首詩
歲月如畫,生活如詩。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上,有許多感人至深的詩篇,請擷取你感受深的一節(jié)……
作文要求: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要寫出真情實感。③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
[寫作導引]
這道題雖是命題作文,寫作的范圍卻十分寬泛,一個“那”字,留給我們廣闊的寫作空間,讓命題作文打破了它自己設置的局限,讓廣大學生可以自由靈活發(fā)揮,在創(chuàng)作時游刃有余。
1. 獲取語言信息?!霸姟笔亲屓烁惺軠剀暗娘@示卡,由文題中的“詩”字,我們可以確定,要寫的內容一定是給我們以欣喜、感動、美好……之類的東西,留在我們心底的一定是深刻、感人,且愈久彌香的記憶。
2. 確定寫作內容。我們動筆前,關鍵的就是給“那”確定一個具體的指代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指代某一時間段。如“童年是一首詩”“初三是一首詩”“春天是一首詩”等。
(2)指代某一地點。如“故鄉(xiāng)是一首詩”“308寢室是一首詩”“清晨的校園是一首詩”等。
(3)指代人物情感。如“父愛是一首詩”“奶奶的嘮叨是一首詩”“師恩是一首詩”等
(4)指代某一事物。如“那片竹林是一首詩”“大自然是一首詩”“那微黃的燈光是一首詩”等。
3. 巧妙組織結構。
(1)用小標題結構全文。如寫“大自然是一首詩”時,就可以用四季的色彩來擬小標題:綠色之詩、紅色之詩、黃色之詩、白色之詩,從而展現(xiàn)大自然的美麗。
(2)用課本劇結構全文。如寫“308寢室是一首詩”時,就可以運用劇本的形式組織結構:幕啟、寢室成員陸續(xù)上場、落幕,還可以設計畫外音等,從而表現(xiàn)當代中學生的風采。
(3)用詩的結構組織全文。如寫“初三是一首詩”時,就可以如此組合鏡頭:序——酸、第一節(jié)——苦、第二節(jié)——辣、尾聲——甜,以此表現(xiàn)“我”對初三生活的感悟:剛進入初三,感到生活異樣,接著嘗到緊張之苦,臨近中考感到競爭的火辣,中考成績揭曉感到收獲的甜蜜。組織結構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們敢于創(chuàng)新,就一定能寫出美文佳作來。
解題策略
1. 要研讀提示語。提示語通常是給考生在審題和選材上作一個引導,使考生有話可說,但又隱含著一定的限制和要求。
如:2005年江蘇鹽城市的“語文從我身邊輕輕走過”,提示語部分極富啟發(fā)性,內容方面涵蓋了山水自然、社會人生、交流活動、名著影視等,思想方面蘊含了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語文時時反映人生等道理。這段優(yōu)美的提示語,可喚起考生的寫作欲望,幫助考生激活思維,迅速打開思路,拓寬選材空間。
研讀提示語所花時間的多少,取決于考生作文水平的高低,這就要視考生的具體情況而定,不可一概而論。值得一提的是,提示語部分的內容不可不讀,因為它在體現(xiàn)命題人文性、開放性的同時,有時也體現(xiàn)了一定的限制性。
2. 要審查作文題目中的限制內容。
限制的內容大致有:時間、地點、對象、內容、數(shù)量等,審題時要弄清楚,作文時,不能越“雷池”半步。文題中沒有明確限制內容的,則需要自己去想。因為只有想到這些內容,才能找到選材的范圍。如:“語文從我身邊輕輕走過”,除了字數(shù)的限制外,文題中的“我”是在“人物”上的限制,寫作時一定要嚴格按照第一人稱寫,凡與“我”無關的內容一定不可以寫:“輕輕”是從程度上加以限制,是說“語文”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走過”是從時間上加以限制,說明“語文”對“我”已經產生了影響。
3. 要注意文體的選擇。供材料命題作文一般沒有文體的限制,寫作時一般情況下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的文體,但有時也要根據具體文題進行文體的選擇。
以下幾方面寫作時尤其要注意:
(1)如果題目中包含了記敘文六要素之一的一般宜寫成記敘文,如“我的未來不是夢”,題目中有六要素中的人物(“我”);如果題目中出現(xiàn)了“論”“談”“評”“小議”等字樣,一般要寫成議論文。
(2)有些題目,命題者故意藏頭去尾,使題目帶有迷惑性,增加審題難度,用以考查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如“心愿”,對于這類題目,我們可以采用在原題的前面加上“我”“媽媽”“班主任”等詞語,使題目成為“我的心愿”“媽媽的心愿”“班主任的心愿”等,這樣,題目的意思就明確了,文章體裁也就很容易確定了。
(3)一些帶有比喻或象征性的題目,如果題目出的是比喻的喻體,寫作時就配上本體去寫;如果題目出的是象征性的事物,就配上被象征性的事物去寫。如“暖流”,暖流是喻體,我們在寫作時就可以從它的本體——同學的幫助、老師的關愛等角度去審題,中心就一目了然了。
(4)對于一些抽象性的題目,如“責任”,若寫成記敘文,你可以構思成“通過一個我看到(聽到、讀到)的有關××人負或不負責任的故事,告訴大家生活需要……”,這時,題目“責任”就是你的記敘文的中心思想所在。如果你熟讀古今中外書籍,擁有大量事實論據,擅長寫議論文,你當然可以把它寫成議論文,此時,題目就是你的議論話題,就是議論文三要素中的論點的中心詞,你只需列舉有關“責任”的事例,去論證“責任重于山”“勇于承擔責任是每個人基本的道德品質”“我們要對自己、家庭、國家負起應有的責任”等論點。
2005年的全命題作文有兩種呈現(xiàn)方式,一種是有閱讀材料的命題作文,即:閱讀材料+題目,或者是題目+閱讀材料;另一種是直接命題作文。
1. 有閱讀材料的命題作文
2005年的命題作文打破了長期以來“命題作文就是給出一個題目”的習慣方式,出現(xiàn)了有閱讀材料的命題作文。這個材料相對于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更簡潔一些,但也具有“打開”和“限定”的功能。所不同的是,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中的題目依據材料重新命題,而這種方式的作文則不需要再命題,直接用所給題目就可以了。如:遼寧大連課改卷、江蘇南京卷。
2. 直接命題作文
直接命題是多年來的傳統(tǒng)方式。直接命題作文的共同特點是:大多數(shù)作文題是由中心詞+修飾詞構成的。如山西曲沃卷的作文“我心中的歌”,題目中的“歌”是個中心詞,“心中”在這里起修飾和限定的作用。中心,就是題眼,選材、立意都要關注中心詞所包含的意思。修飾詞在很多時候起補充、限定作用,有時也和中心詞同樣重要。
命題人在使用這種傳統(tǒng)的作文命題方式時,也在用“限制”的語言試圖避開“猜押題”。題目中一些中心詞和修飾詞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作文的立意和選材限定了范圍。盡管如此,全命題作文仍然具有很大的“押題”風險,也許這就是近幾年全命題作文的形式遭遇冷落,數(shù)量居于低谷的一個直接原因吧。如何使這種既簡單明白又沒有審題障礙的傳統(tǒng)命題方式擺脫“押題”的羈絆,從而健康地、正常地、平等地和其他命題方式共存,也是值得大家共同探討和商榷的一件事情。
(選自《2005年全國課改實驗區(qū)中考語文試題研究報告》,作者 葛慧兵)
[題目展示1]
題目:父親的目光
慈母嚴父。你的父親嚴厲嗎?他待你如何?你與他生活這么多年,有許多事一定令你難忘。請用上面的文題寫篇文章,文體不限,600字左右。
[寫作導引]
1. 分析題目,確定中心。題目是一個偏正結構的短語,由限制詞語“父親”和中心詞語“目光”組成,我們寫作時要注意扣準的是“目光”,而不是簡單地寫有關父親的事,離開目光而言他,作文就偏題了。
2. 把握中心,選準材料。究竟要選取哪些令你難忘的目光?例如這樣幾方面:一是嚴厲發(fā)怒的目光;二是和善的目光;三是贊許的目光。要注意所選材料必須扣準父親的性格,那種不符合父親當時心情、心理的材料好不用。
3. 根據習慣,確定文體。這道作文題雖然對寫作的體裁沒有作任何要求,但從題目來看,會發(fā)現(xiàn)此題較宜于寫記敘文和散文。
從構思來看,如果寫記敘文,可以選取自己生活、學習中的某件事,父親對此事的看法和意見,用目光向“我”示意,“我”從中受到啟發(fā)、教育等。
如果寫成散文,可以采用排比段落寫出不同場合、不同經歷、“我”成長中不同的表現(xiàn),父親的目光也有所不同,表現(xiàn)父愛的深沉與偉大。
[題目展示2]
題目:那是一首詩
歲月如畫,生活如詩。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上,有許多感人至深的詩篇,請擷取你感受深的一節(jié)……
作文要求: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要寫出真情實感。③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
[寫作導引]
這道題雖是命題作文,寫作的范圍卻十分寬泛,一個“那”字,留給我們廣闊的寫作空間,讓命題作文打破了它自己設置的局限,讓廣大學生可以自由靈活發(fā)揮,在創(chuàng)作時游刃有余。
1. 獲取語言信息?!霸姟笔亲屓烁惺軠剀暗娘@示卡,由文題中的“詩”字,我們可以確定,要寫的內容一定是給我們以欣喜、感動、美好……之類的東西,留在我們心底的一定是深刻、感人,且愈久彌香的記憶。
2. 確定寫作內容。我們動筆前,關鍵的就是給“那”確定一個具體的指代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指代某一時間段。如“童年是一首詩”“初三是一首詩”“春天是一首詩”等。
(2)指代某一地點。如“故鄉(xiāng)是一首詩”“308寢室是一首詩”“清晨的校園是一首詩”等。
(3)指代人物情感。如“父愛是一首詩”“奶奶的嘮叨是一首詩”“師恩是一首詩”等
(4)指代某一事物。如“那片竹林是一首詩”“大自然是一首詩”“那微黃的燈光是一首詩”等。
3. 巧妙組織結構。
(1)用小標題結構全文。如寫“大自然是一首詩”時,就可以用四季的色彩來擬小標題:綠色之詩、紅色之詩、黃色之詩、白色之詩,從而展現(xiàn)大自然的美麗。
(2)用課本劇結構全文。如寫“308寢室是一首詩”時,就可以運用劇本的形式組織結構:幕啟、寢室成員陸續(xù)上場、落幕,還可以設計畫外音等,從而表現(xiàn)當代中學生的風采。
(3)用詩的結構組織全文。如寫“初三是一首詩”時,就可以如此組合鏡頭:序——酸、第一節(jié)——苦、第二節(jié)——辣、尾聲——甜,以此表現(xiàn)“我”對初三生活的感悟:剛進入初三,感到生活異樣,接著嘗到緊張之苦,臨近中考感到競爭的火辣,中考成績揭曉感到收獲的甜蜜。組織結構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們敢于創(chuàng)新,就一定能寫出美文佳作來。
解題策略
1. 要研讀提示語。提示語通常是給考生在審題和選材上作一個引導,使考生有話可說,但又隱含著一定的限制和要求。
如:2005年江蘇鹽城市的“語文從我身邊輕輕走過”,提示語部分極富啟發(fā)性,內容方面涵蓋了山水自然、社會人生、交流活動、名著影視等,思想方面蘊含了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語文時時反映人生等道理。這段優(yōu)美的提示語,可喚起考生的寫作欲望,幫助考生激活思維,迅速打開思路,拓寬選材空間。
研讀提示語所花時間的多少,取決于考生作文水平的高低,這就要視考生的具體情況而定,不可一概而論。值得一提的是,提示語部分的內容不可不讀,因為它在體現(xiàn)命題人文性、開放性的同時,有時也體現(xiàn)了一定的限制性。
2. 要審查作文題目中的限制內容。
限制的內容大致有:時間、地點、對象、內容、數(shù)量等,審題時要弄清楚,作文時,不能越“雷池”半步。文題中沒有明確限制內容的,則需要自己去想。因為只有想到這些內容,才能找到選材的范圍。如:“語文從我身邊輕輕走過”,除了字數(shù)的限制外,文題中的“我”是在“人物”上的限制,寫作時一定要嚴格按照第一人稱寫,凡與“我”無關的內容一定不可以寫:“輕輕”是從程度上加以限制,是說“語文”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走過”是從時間上加以限制,說明“語文”對“我”已經產生了影響。
3. 要注意文體的選擇。供材料命題作文一般沒有文體的限制,寫作時一般情況下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的文體,但有時也要根據具體文題進行文體的選擇。
以下幾方面寫作時尤其要注意:
(1)如果題目中包含了記敘文六要素之一的一般宜寫成記敘文,如“我的未來不是夢”,題目中有六要素中的人物(“我”);如果題目中出現(xiàn)了“論”“談”“評”“小議”等字樣,一般要寫成議論文。
(2)有些題目,命題者故意藏頭去尾,使題目帶有迷惑性,增加審題難度,用以考查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如“心愿”,對于這類題目,我們可以采用在原題的前面加上“我”“媽媽”“班主任”等詞語,使題目成為“我的心愿”“媽媽的心愿”“班主任的心愿”等,這樣,題目的意思就明確了,文章體裁也就很容易確定了。
(3)一些帶有比喻或象征性的題目,如果題目出的是比喻的喻體,寫作時就配上本體去寫;如果題目出的是象征性的事物,就配上被象征性的事物去寫。如“暖流”,暖流是喻體,我們在寫作時就可以從它的本體——同學的幫助、老師的關愛等角度去審題,中心就一目了然了。
(4)對于一些抽象性的題目,如“責任”,若寫成記敘文,你可以構思成“通過一個我看到(聽到、讀到)的有關××人負或不負責任的故事,告訴大家生活需要……”,這時,題目“責任”就是你的記敘文的中心思想所在。如果你熟讀古今中外書籍,擁有大量事實論據,擅長寫議論文,你當然可以把它寫成議論文,此時,題目就是你的議論話題,就是議論文三要素中的論點的中心詞,你只需列舉有關“責任”的事例,去論證“責任重于山”“勇于承擔責任是每個人基本的道德品質”“我們要對自己、家庭、國家負起應有的責任”等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