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判斷——刑法主要罪名判斷(二)

字號:

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罪:
     1本條規(guī)定的是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一般而言,濫用職權是故意的犯罪行為,而玩忽職守是過失犯罪行為。其客觀表現(xiàn)形式,濫用職權表現(xiàn)為作為方式,玩忽職守主要表現(xiàn)為不作為方式。二者都要求致使公共財產(chǎn)、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才可以犯罪論處。 
     2本罪主體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與國家工作人員的范圍是不同的,前 者僅指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后者則不僅包括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而且還包括在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中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見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僅僅屬國家工作人員中的一部分。在依照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的 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或者在受國家機關委托代表國家機關行使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或者雖未列入國家機關人員編制但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在代表國家機關行 使職權時,也視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如果有瀆職行為而構成犯罪的,也依照瀆職罪的規(guī)定追究刑事責任。屬行政執(zhí)法事業(yè)單位的鎮(zhèn)財政所中按國家機關在編干部 管理的工作人員,在履行政府行政公務活動中,濫用職權或玩忽職守構成犯罪的,應以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論。
     3如果國家機關人員徇私舞弊而犯濫用職權罪、玩罪職守罪的,應 當作為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的情節(jié)加重犯處理。
     4玩忽職守罪與因過失而引起的重大責任事故犯罪之間的界限。它們的區(qū)別主要在于:犯罪主體不同,侵犯的客體不同,但關鍵點還在于行為發(fā)生的時空范圍不同,玩忽職守罪發(fā)生在國家機關對社會事務的管理活動中,而重大責任事故的犯罪則發(fā)生在各種生產(chǎn)、作業(yè)過程中。
     七、徇私枉法罪:
     1本罪認定的關鍵在于注意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兩種起因、三 種行為。兩種起因即徇私和徇情。三種行為是:一為使無罪者受追訴;二是對有罪者進行包庇使其不受追訴;三是在刑事審判活動中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
     2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指在民事、行政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
     3徇私枉法罪與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界限:一是主體范圍不同,前者主要為公、檢、法機關 中具體負責辦理刑事案件的人員,后者則為法院中具體從事民事、行政審判工作的人員和主管人員;二是發(fā)生的時空條件不同,前者發(fā)生在刑事案件的偵查、審查起訴、審判等刑事訴 訟活動中,而后者只發(fā)生在民事、行政審判活動中。
     4行為人徇私枉法、枉法裁判的同時,為徇私又索取或收受他人財物而構成受 賄罪的處理方式。即行為人因接受他人賄賂而枉法的,即構成了徇私枉法罪或枉法裁判罪,又構成受賄罪,應按其中的一個較重的罪定罪處罰,
     八、搶劫罪:
     1在客觀方面存在著方法行為和目的行為的統(tǒng)一,目的行為是指劫取公私財物的行為(具有當場性),方法行為指為了能當場劫取財物,而實施的暴力、脅迫或其他人身強制行為。“其他方法”應當是指由行為人采取致使被害人不能反抗或不知反抗或不敢反抗的方法。
     2搶劫罪的八種法定加重構成的情形: (一)入戶搶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三)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四)多次搶劫或者搶劫數(shù)額巨大的;(五)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六)冒充軍警人員搶劫的;(七)持槍搶劫的;(八)搶劫軍用物資或者搶險、救災、救濟物資的。
     3“致人重傷、死亡”的情形應當作廣義的全面的理解,不僅包括使用暴力過失 致人重傷死亡,而且也包括為劫取他人財物而當場故意重傷他人或當場故意殺死他人,即搶劫罪的“暴力方法”包括以暴力殺人的方法。這種情形下,殺人作為暴力的具體體現(xiàn),屬于 搶劫罪的方法行為,不應實行數(shù)罪并罰,而應直接定一罪,即搶劫罪,作為搶劫罪的結果加重犯處理。如果行為人實施搶劫之后, 為滅口而故意殺人的,則應以搶劫罪與故意殺人罪進行并罰。
     4搶劫罪既遂與未遂的界限。搶劫罪的既遂與未遂的區(qū)分,應以行為人是否實際占有公私財物為標準。而對于具有本條規(guī)定的八種法定情形之一的搶劫罪,屬于結果加重犯和情節(jié)加重犯,只要搶劫行 為具有其中任何一情節(jié),無論財物是否搶劫到手,都應視為搶劫既遂。
     5轉化型或以搶劫論的認定。這種情節(jié)在刑法典中大致有三處:一是攜帶兇器搶奪的,定搶劫罪而不定搶奪罪;二是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轉化為搶 劫罪;三是聚眾“打砸搶”,毀壞或者搶走公私財物的,對首要分子,應以搶劫罪定罪處罰
     盜竊罪:
     1本罪與其他侵犯財產(chǎn)權利的犯罪的根本區(qū)別主要在于行為方式不同,盜竊罪是以秘密竊取的方法,將他人公私財物轉移到自己的控制之下而非法占有,所謂秘密竊取即行為人采用自認為不使他人即財物所有人或者保管人發(fā)覺的方法占有他人財物
     2行為人盜竊信用卡后使用的,應定盜竊罪而非信用卡詐騙罪 ;
     3行為人盜竊增值專用發(fā)票或者可以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fā)票的,應定盜竊罪;
     4郵政工作人員私自開拆或者隱匿、毀棄郵件、電報而從中竊取財物的,應定盜竊罪;
     5以牟取暴利為目的,盜接他人通訊線路,復制他人電信號碼或者明知是盜接復制的電信設備、設施而使用的,應定盜竊罪;
     6以練習開車、游樂等目的,多次偷開機動車輛,并將機動車輛丟失的,應定盜竊
     7盜竊技術成果等商業(yè)秘密的,應以侵犯商業(yè)秘密罪定罪處罰。
     8盜竊罪可能適用死刑的法定情形,根據(jù)本條規(guī)定,只有兩種特定情形下,才有可能對盜竊罪適用死刑:一是盜竊金融機構,數(shù)額特別巨大的, 是指盜竊金融機構的經(jīng)營資金、有價證券和客戶的資金,而不包括盜竊金融機構的 辦公用品、交通工具等財物;;二是盜竊珍貴文物,情節(jié)嚴重的。是指盜竊國家一級文物或者二級文物,而不包括三級文物。
     9為盜竊其他財 物,盜竊機動車輛當犯罪工具使用的,被盜機動車輛的價值計入盜竊數(shù)額;為實施其他犯罪盜竊機動車輛的,以盜竊罪和所實施的其他犯罪數(shù)罪并罰;行為人盜竊后為掩蓋盜竊罪行為 或報復等,故意破壞公私財物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盜竊罪和構成的其他犯罪實行數(shù)罪并罰。
     10 將電信卡非法沖值后使用,造成電信資費損失數(shù)額較大的,以盜竊罪論處。
     11行為人采用破壞性手段盜竊正在使用的油田輸油管道中的油品,構成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盜竊罪等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
     12盜竊某些特定對象的,如槍支、彈藥、爆炸物、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武裝部隊公文、證件、印章,以及軍人盜竊武器裝備、軍用物資等行為,依照《刑法》有關規(guī)定,這些盜竊行為由于侵犯的主要不是公私財產(chǎn)所有權而是其他特定的管理制度,所以不定盜竊罪,
     13盜竊未遂、情節(jié) 嚴重,如以數(shù)額巨大的財物或者國家珍貴文物等為盜竊目標的,應當定罪處罰。所以,不能認為凡未能盜竊到財物、達不到“數(shù)額較大”標準就不構成盜竊罪。
     九、詐騙罪:
     1 即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shù)額較大公私財物的行為。詐騙罪與其他侵犯財產(chǎn)犯罪的一個區(qū)別就在于數(shù)額方面,由于行為人的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使被害人信以為真,以致“自愿”將自己所有或持有的財物交 給行為人或放棄自己的財產(chǎn)權。
     2 組織 和利用邪教組織以各種欺騙手段,收取他人財物的,依本條詐騙罪定罪處罰。
     3 行為人使用欺騙手段騙取增值稅專用發(fā)票或者可以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fā)票,依詐騙罪定罪處罰。
     4 以虛假、冒用的身份證件辦理入網(wǎng)手續(xù)并使用移動電話,造成電信資費損失較大的,以詐騙罪論處。
     6 使用偽造、變造、盜竊的武裝部隊車輛號牌,騙免養(yǎng)路費、通行費等各種規(guī)費,數(shù)額較大的,依照本條的規(guī)定即詐騙罪定罪處罰。
     十、搶奪罪:
     1搶奪罪,即以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為目的,公然奪取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行為。同搶劫罪一樣,取得財物都具有當場性和公然性,二者根本區(qū)別在于搶奪不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強制人身的方法,而主要是乘被害人不備,突然奪取財物。
     2搶奪罪轉化為搶劫罪的法定情形:一是攜帶兇器搶奪的,轉化為 搶劫罪;二是實施搶奪行為之后,為抗拒抓捕、窩藏贓物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威脅的,轉化為搶劫罪。
     3搶奪過程中產(chǎn)生的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等行為如何處理。“實施搶奪公私財物行為,構成搶奪罪,同時造成被害人重傷、死亡等后果,構成過失致人重傷罪、過失致人死亡罪等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
     十一、侵占罪:
     1侵占罪,犯罪對象只限于三種財物:一是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二是他人的遺忘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
     2侵占罪與其他侵犯財產(chǎn)犯罪的一個關鍵區(qū)別在于侵占包括二個密不可分的行為特點,即 合法持有+非法侵吞,行為人將自己業(yè)已合法持有的他人財物非法轉歸為己有,并且拒不交出、拒不交還。所以,侵占罪的既遂一般以拒不交出或拒不交還為標準
     3侵占罪是典型的“告訴才處理”的犯罪,當被害人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時,人民檢察院或被害人的近親屬也可以告訴。
     4本罪與職務侵占罪的界限,關鍵在于行為主體是否為特殊主體以及行為人是否是利用了自己的職務便利實施的非法占有財物行為,同時,侵占行為的對象范圍也有所不同。
     十二、職務侵占罪
     1職務侵占罪,即公司、企業(yè)或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的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shù)額較大的行為。這里所言的“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原則上應為非國有性質的單位:“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是構成職務侵占罪的必要條件,是與侵占罪、盜竊罪區(qū)別的關鍵所在。
     2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不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者) 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故意編造未曾發(fā)生的保險事故進行虛假理賠、騙取保險金歸自己所有的,應定職務侵占罪。3行為人與公 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勾結,利用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人員的職務便利,共同將該單位財物非法據(jù)為己有、數(shù)額較大的,以職務侵占罪共犯論處;公司、企業(yè)或其他單位中 不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與國家工作人員勾結,分別利用各自的職務便利,共同將本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己有的,按照主犯的犯罪性質定罪。
     4農(nóng)村村民小組組長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村民小組集體財產(chǎn)非法占為己有、數(shù)額較大的行為,應以職務侵占罪定罪處罰。
     十三、敲詐勒索罪
     1敲詐勒索罪。認定本罪的關鍵是客觀方面行為人采用威脅或要挾的方法, 逼迫財物所有人、保管人就范,將公私財物交由行為人或其指定的第三人控制或提供財產(chǎn)性利益。
     2敲詐勒索要求數(shù)額較大的才構成犯罪,何謂“數(shù)額較大”,以1000元至3000元為起點。
     3注意本罪與搶劫罪的區(qū)別,它們主要在“脅迫”的方式上有相似之處,對此主要用以下 幾個方面區(qū)分:一是威脅的內(nèi)容是否僅限于暴力;二是威脅的方式是否由行為人當場向被害人發(fā)出;三是非法取得財物的時間是否只能在當場當時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