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藏56·中華民族多元文化集粹》:布朗族

字號:


    神靈相佑布朗族,三弦琴韻表平安
    布朗族概況: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雙版納猛??h的布朗山、西定、巴達山區(qū)一帶。
    這里連綿起伏的茶山郁郁蔥蔥、清香四溢,是聞名世界的普洱茶的故鄉(xiāng)。在巴達山的原始森林中,生長著一棵高達34米、樹齡有1700多年的“茶樹王”,這棵樹被看作是中國作為世界茶葉故鄉(xiāng)的活見證。善于種茶的布朗族人,就居住在美麗清香的茶山上。
    布朗語屬南亞語系孟棉語族,部分人講傣語、佤語或漢語。沒有本民族文字,部分人會漢文 、傣文。
    布朗人除信仰原始宗教外,近代以來因受傣族影響而信奉小乘佛教。布朗人有自然崇拜的習(xí)慣,祭鬼求神的活動非常頻繁。村寨周圍的參天古樹又是抵御風(fēng)暴的天然屏障,因而樹木成為人們的崇拜對象。
    布朗族人居住的干欄竹樓為竹木結(jié)構(gòu),與傣族大致相同。房屋樣式多是上下兩層,人住樓上,牲畜關(guān)在樓下。樓下地板用龍竹剖開壓成寬竹板鋪墊而成;臥室與待客之處鋪以篾席,進屋必須脫鞋。一般竹樓可住20年,每隔兩年就要用茅草翻蓋屋頂。
    布朗族人的名字十分獨特。人們沒有姓只有名,凡男子都在名字前加一“巖”字,女子都在名字前加一“伊”字。布朗山的母子連名。布朗話叫“邁種媽”(跟母親叫),說明布朗族的歷,母系氏族社會經(jīng)歷過比別的民族時間要長的階段。
    布朗族服飾:
    布朗族人的服裝多用自制的土布做成,以藍、黑二色為主。男子上身穿對襟無領(lǐng)短衣,下身穿黑色肥大長褲,頭裹黑色或白色布料包頭。老年人喜歡將發(fā)辮盤于頭頂,男子有佩帶手鐲的習(xí)慣。婦女上身穿緊身無領(lǐng)短衣,下穿黑色或帶有花紋的筒裙,系一腰帶,小腿上帶有護腿,頭挽發(fā)髻,纏大包頭。她們大多愛戴銀質(zhì)的耳環(huán),大耳環(huán)墜于兩肩,耳環(huán)上飾以紅、黃色的花。青年女子的耳環(huán)上墜有鮮艷奪目的穗子,別具一格。
    布朗族飲食:
    布朗族人善于制茶,多年的種茶實踐使他們積累了豐富的制茶經(jīng)驗,布朗族婦女個個都是制茶能手。布朗族人不僅喜食酸魚、酸菜、酸筍,而且喜歡飲用一種獨具民族特色與地區(qū)特色的飲料――酸茶。
    布朗族節(jié)日:
    "厚南節(jié)"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jié),每逢農(nóng)歷三月清明節(jié)后7日,即陽歷4月13―15日舉行。節(jié)日里,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tǒng)方式――迎接太陽的習(xí)俗舉行,故人們又將其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jié)日。
    布朗族歌舞:
    布朗族人喜歡歌舞,逢年過節(jié)總要縱情歌唱、翩翩起舞。按布朗族人的說法,不會唱歌的小伙子不會贏得姑娘喜歡的。圓圈舞、刀棍舞等都是深受布朗族人喜愛的舞蹈。
    布朗族標志:
    三弦琴是布朗族最有代表性的樂器。亦弦亦歌,亦弦亦舞是布朗族文藝的典型形式。傳統(tǒng)的三弦琴“布朗族彈唱”是布朗山鄉(xiāng)特有的娛樂項目。小小的三弦琴凝聚著布朗族的歷史和情感,象征著純潔、樂觀和吉祥幸福。
    布朗族的標志并不是虎、豹等兇猛的野獸,而是竹鼠和癩蛤蟆等小動物。他們認為竹鼠代表祖先的魂靈,對動物的崇拜,也是布朗族母系氏族社會生活的反映。經(jīng)歷史的變遷,后又以三弦琴為標志,代表純潔、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