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成考高起點語文預(yù)測試卷(一)5

字號: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C 2.D 3.B 4.A 5.B 6.C 7.B8.C
    9.C 10.D 11.C 12.C 13.C 14.A 15.D
    二、填空題
    16.仲尼 17.論語 18.惟有杜康 19.為何民不加多
    20.相對 21.文選 22.紹興 23.沈從文
    24.激流三部曲 25.翻譯
    三、詞語解釋題
    26.招徠 27.長大成人 28.推原,探究
    29.通“佞” 30.客觀世界,大自然 31.梵語“劫波”之簡稱
    32.何時,古代疑問詞 33.戰(zhàn)火 34.侍奉 35.贈送
    四、翻譯題
    36.別的種樹匠人雖然暗中觀察他、仿效地。
    37.把你種樹之道,移到為官治民上。
    38.大約數(shù)十家。 39.因此長久不被長官所喜歡。
    40.而如今在哪里呢!
    五、簡答題
    41.該賦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是蘇軾因作詩諷刺新政而獲罪,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時,游覽赤鼻磯后而作,借以抒發(fā)郁悶,至于豁達境界。
    42.培根認為讀書治學(xué)的目的,就在運用。為此,就需要把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要聯(lián)系實際,要重視實踐。
    43.司馬遷通過對李廣形象的描繪,表達了他對一代名將的贊賞與傾慕,對其坎坷悲慘的遭遇,表示了真摯的惋惜與同情;對漢朝皇帝的任人唯親,逼迫良將飲恨自殺,表示了極大的憤慨。
    44.置于書后之文謂之“跋”,也稱后記。“后敘”,類似“后記”,是對前人為張許作傳的訂正、補充。這種文體,議論與敘事并重,筆法靈活。
    45.這句話講了學(xué)問與經(jīng)驗的關(guān)系,意思是說學(xué)問和知識能夠改變?nèi)藗兊奶煨?,而其本身又建立在?jīng)驗的基礎(chǔ)上,并接受經(jīng)驗的考驗。這種認識包含著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