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試題4

字號: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有二至五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物質資料生產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出發(fā)點,這是因為( )
    A.它是人類社會存在的基礎
    B.它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礎
    C.人們在社會生產中結成的經濟關系是各種社會關系的基本關系
    D.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E.它是人類政治、科技、藝術等發(fā)展的基礎
    32.一個物品要成為商品必須( )
    A.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
    B.是人們付出勞動的產品
    C.對生產者有使用價值
    D.是能滿足社會或他人需要的使用價值
    E.通過市場交換才能實現其使用價值
    33.價值規(guī)律在私有制商品經濟中的作用主要表現為( )
    A.自發(fā)地調節(jié)社會資源的配置 B.自覺地調整各階級階層的收入
    C.自發(fā)地促進社會生產力發(fā)展 D.自覺地促進社會生產關系變革
    E.引起和促進商品生產者的分化
    34.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會導致( )
    A.工人必需的生活資料價值下降
    B.勞動力價值下降
    C.再生產勞動力價值的必要勞動時間縮短
    D.超額剩余價值增加
    E.相對剩余價值增加
    35.貨幣資本是( )
    A.以貨幣形式存在的資本 B.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的第一種職能形式
    C.商品資本的組成部分 D.生產資本的組成部分
    E.用來購買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為生產剩余價值作準備的資本
    36.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理論( )
    A.揭示了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使剩余價值在各部門資本家之間重新分配
    B.闡明了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并不違背價值規(guī)律
    C.為分析資本主義的企業(yè)利潤、利息、地租提供了理論前提
    D.表明了資本家對雇傭工人剝削的程度
    E.闡明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整體上的利益對抗性
    37.級差地租形成的條件包括( )
    A.不同地塊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
    B.不同地塊土地的地理位置不同
    C.不同地塊土地距離交通線和市場的遠近不同
    D.同一塊土地連續(xù)追加投資的勞動生產率不同
    E.農產品價格由中等地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