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體系文件的編制原則(一)

字號:

1. 概念
    在實施ISO9000的質量管理中,質量體系文件是對質量體系的開發(fā)和設計的體現,它是企業(yè)質量活動的法規(guī),是各級管理人員和全體員工都應遵守的工作規(guī)范。ISO9000-1中闡述文件的作用時,著重指出“編寫和使用文件是具有動態(tài)的高增值的活動”。為了實現高增值的目標,需要開發(fā)和創(chuàng)造性勞動,需要在文件的編制時遵從一些重要的原理和原則。
    2. 質量體系文件編寫原則
    2.1 符合性
    質量體系文件必須做到以下兩個符合性:
    (1) 符合企業(yè)的質量方針和目標;
    (2) 符合所選質量保證模式標準的要求。
    這兩個符合性,也是質量體系認證的基本要求。
    2.2 確定性
    在描述任何質量活動過程時,必須使其具有確定性。即何時、何地,由誰,依據什么文件,怎么做及應保留什么記錄等必須加以明確規(guī)定,排除人為的隨意性。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過程的一致性,才能保障產品質量的穩(wěn)定性。
    2.3 相容性
    各種與質量體系有關的文件之間,應保持良好的相容性,即不僅要協(xié)調一致不產生矛盾,而且要各自為實現總目標承擔好相應的任務。從質量策劃開始就應當考慮保持文件的相容性。
    2.4 可操作性
    質量體系文件都必須符合企業(yè)的客觀實際,具有可操作性。這是文件得以有效貫徹實施的重要前提。因此,應該做到編寫人員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使用人員及時反饋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力求盡快改進和完善,確保文件可以操作且行之有效。
    2.5 系統(tǒng)性
    質量體系本應是一個由組織結構、程序、過程和資源構成的有機的整體。而在體系文件編寫的過程中,由于要素及部門人員的分工不同,側重點不同及其局限性,保持全局的系統(tǒng)性較為困難。因此,應該站在系統(tǒng)高度,著重搞清每個程序在體系中的作用,其輸入、輸出與其他程序之間的界面和接口,并施以有效的反饋控制。此外,文件之間的支撐關系必須清晰:質量體系程序要支撐質量手冊,即對質量手冊提出的各種管理要求都有交待、有控制的安排。作業(yè)文件也應如此支撐質量體系程序。
    2.6 簡化
    簡化可獲得如下效果:
    (1) 節(jié)??;
    (2) 減少差錯;
    (3) 降低人員素質和培訓要求。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員的流動性增加,簡化的效果更明顯。一個簡化的系統(tǒng)(過程)是更為可靠的系統(tǒng)(過程)。
    2.7 優(yōu)化
    每個程序和過程都應權衡風險、利益和成本,尋找佳的折中,從而實現在特定條件下的優(yōu)化目標。
    研究優(yōu)化,首先要明確目標,然后要搞清約束條件(包括各種可能的負面效應),并找出其間的規(guī)律才能尋求佳方案。
    這種優(yōu)化的思路和方法應貫穿于文件編寫全過程。在文件實施中要繼續(xù)進行動態(tài)優(yōu)化,才能獲得佳增值效果。
    2.8 預防
    預防是質量保證的精髓。在體系文件編寫中,要預先對可能的各影響因素作出有效控制的安排。對質量策劃活動,更應給予特別的關注。還應注意如何發(fā)現潛在的不合格因素并施以預防措施。
    2.9 獨立性
    在關于質量體系評價方面,應貫徹獨立性原則,使評價人員獨立于被評價的活動(即只能評價與自己無責任和利益關聯(lián)的活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評價的客觀性、真實性和公正性。同理,在設計驗證、確認、質量審核、檢驗等活動中,貫徹獨立性原則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