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0 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全國統一命題考試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 小題,每小題1 分,共30 分)
1、B 2、A 3、B 4、D 5、C
6、C 7、D 8、B 9、C 10、A
11、D 12、D 13、C 14、C 15、D
16、C 17、B 18、D 19、C 20、D
21、C 22、B 23、D 24、B 25、C
26、A 27、C 28、A 29、A 30、D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 小題,每小題2 分,共20 分)
[評分標準]多選、少選、錯選均不給分。
31、AC 32、ABCDE 33、CDE 34、ADE 35、ABCD
36、BE 37、ACDE 38、ABCDE 39、ABCDE 40、ABC
三、簡答題(共26 分)
41、[參考答案]
(1)哲學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或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2分)
(2)哲學基本問題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第一,思維和存在或意識和物質何者是第一性的
問題。第二,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即意識能否認識現實世界的問題。(2分)
(3)哲學基本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對其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
唯心主義的標準。(2 分)對其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區(qū)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
準。(1分)
42、[參考答案]
(1)感性認識是人們對事物的各個片面、現象和外部聯系的反映。理性認識是人們對事
物的全體、本質和內部聯系的反映。(2分)
(2)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是:第一,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2分)第
二,感性認識有待于發(fā)展到理性認識。(2 分)第三,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1 分)
43、[參考答案]
(1)生產關系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經濟關系。(1分)
(2)生產關系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和產品分配
方式三項內容。(3分)
(3)這三項內容互相制約、互相影響,其中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起決定作用,它是整個
生產關系的基礎。(2分)
44、[參考答案]
(1)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辯證關系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
于經濟基礎。(2分)
(2)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筑的決定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
產生及其性質;其二,經濟基礎的變化決定上層建筑原改變。(2分)
(3)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集中表現為它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的。當上層建筑為
先進的經濟基礎務時,起推動生產力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作用;當上層建筑為落后的經濟
基礎服務時,起阻礙生產力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作用。(2分)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3 小題,每小題12 分。本大題滿分共24 分)
[評分標準]
(1)論述題的第45、46、47題三題中,考生任選其中二題作答。如果三題全部作答,
第47 題的答卷無效。
(2)要求答卷政治觀點正確,政治觀點錯誤的,該題為0 分。
(3)要求答案觀點全面,表述清楚。觀點不全面,表述不清楚,酌情扣分。
(4)如果答卷表述與參考答案不完全一致,但意思相近,也要給分。
(5)如果答卷在某些方面闡述深入,有創(chuàng)見,可以多給分,但全部得分不得超過該題總
分。
45、[參考答案]
(1)客觀規(guī)律是指事物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主觀能動性是指人類所特有的能
動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2分)
(2)尊重客觀規(guī)律和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是辯證的統一。(1分)尊重客觀規(guī)律是正確發(fā)揮
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只有尊重客觀規(guī)律,才能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3
分)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客觀規(guī)律的必要條件,只有充分發(fā)揮人的主
觀能動性,才能正確認識和利用客觀規(guī)律。(2分)
(3)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要有嚴肅的科學態(tài)度,按照
客觀規(guī)律辦事,反對盲目蠻干。(2分)
(4)同時必須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反對墨守成
規(guī)。(2分)
46、[參考答案]
(1)人中因素是社會物質生活的必要條件之一,它對社會發(fā)展起制約和影響作用。(2
分)第一,一定數量的人口是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必要前提。(2 分)第二,人口狀況對社
會的發(fā)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續(xù)作用;與物質生產相適應的人口狀況,最有利于促進社會發(fā)
展。(3分)
(2)我國存在著嚴重的人口問題。突出地表現為人口數量多,一段時間內增長過快,人
口生產與物質生產比例嚴懲失調,從而導致了人口生產與經濟建設之間的尖銳矛盾,并
且?guī)砹艘幌盗猩鐣栴}。(2分)
(3)必須采取適當措施解決我國的人口問題。一是要自覺地、有計劃地對人口生產實行
調節(jié)和控制,降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增長率;二是要提高人口質量,提倡優(yōu)生優(yōu)育,提
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3分)
47、[參考答案]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發(fā)展對程的
始終。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2分)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的統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3 分)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
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1分)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統一的原理,是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
際相結合,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理論依據。(2分)
(4)我們既要堅持社會主義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則,又必須注意中國的特點,從中國正
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實際出發(fā),走自己的路。只有這們,才能把建
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推向前進。(4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 小題,每小題1 分,共30 分)
1、B 2、A 3、B 4、D 5、C
6、C 7、D 8、B 9、C 10、A
11、D 12、D 13、C 14、C 15、D
16、C 17、B 18、D 19、C 20、D
21、C 22、B 23、D 24、B 25、C
26、A 27、C 28、A 29、A 30、D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 小題,每小題2 分,共20 分)
[評分標準]多選、少選、錯選均不給分。
31、AC 32、ABCDE 33、CDE 34、ADE 35、ABCD
36、BE 37、ACDE 38、ABCDE 39、ABCDE 40、ABC
三、簡答題(共26 分)
41、[參考答案]
(1)哲學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或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2分)
(2)哲學基本問題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第一,思維和存在或意識和物質何者是第一性的
問題。第二,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即意識能否認識現實世界的問題。(2分)
(3)哲學基本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對其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
唯心主義的標準。(2 分)對其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區(qū)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
準。(1分)
42、[參考答案]
(1)感性認識是人們對事物的各個片面、現象和外部聯系的反映。理性認識是人們對事
物的全體、本質和內部聯系的反映。(2分)
(2)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是:第一,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2分)第
二,感性認識有待于發(fā)展到理性認識。(2 分)第三,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1 分)
43、[參考答案]
(1)生產關系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經濟關系。(1分)
(2)生產關系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和產品分配
方式三項內容。(3分)
(3)這三項內容互相制約、互相影響,其中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起決定作用,它是整個
生產關系的基礎。(2分)
44、[參考答案]
(1)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辯證關系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
于經濟基礎。(2分)
(2)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筑的決定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
產生及其性質;其二,經濟基礎的變化決定上層建筑原改變。(2分)
(3)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集中表現為它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的。當上層建筑為
先進的經濟基礎務時,起推動生產力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作用;當上層建筑為落后的經濟
基礎服務時,起阻礙生產力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作用。(2分)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3 小題,每小題12 分。本大題滿分共24 分)
[評分標準]
(1)論述題的第45、46、47題三題中,考生任選其中二題作答。如果三題全部作答,
第47 題的答卷無效。
(2)要求答卷政治觀點正確,政治觀點錯誤的,該題為0 分。
(3)要求答案觀點全面,表述清楚。觀點不全面,表述不清楚,酌情扣分。
(4)如果答卷表述與參考答案不完全一致,但意思相近,也要給分。
(5)如果答卷在某些方面闡述深入,有創(chuàng)見,可以多給分,但全部得分不得超過該題總
分。
45、[參考答案]
(1)客觀規(guī)律是指事物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主觀能動性是指人類所特有的能
動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2分)
(2)尊重客觀規(guī)律和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是辯證的統一。(1分)尊重客觀規(guī)律是正確發(fā)揮
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只有尊重客觀規(guī)律,才能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3
分)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客觀規(guī)律的必要條件,只有充分發(fā)揮人的主
觀能動性,才能正確認識和利用客觀規(guī)律。(2分)
(3)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要有嚴肅的科學態(tài)度,按照
客觀規(guī)律辦事,反對盲目蠻干。(2分)
(4)同時必須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反對墨守成
規(guī)。(2分)
46、[參考答案]
(1)人中因素是社會物質生活的必要條件之一,它對社會發(fā)展起制約和影響作用。(2
分)第一,一定數量的人口是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必要前提。(2 分)第二,人口狀況對社
會的發(fā)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續(xù)作用;與物質生產相適應的人口狀況,最有利于促進社會發(fā)
展。(3分)
(2)我國存在著嚴重的人口問題。突出地表現為人口數量多,一段時間內增長過快,人
口生產與物質生產比例嚴懲失調,從而導致了人口生產與經濟建設之間的尖銳矛盾,并
且?guī)砹艘幌盗猩鐣栴}。(2分)
(3)必須采取適當措施解決我國的人口問題。一是要自覺地、有計劃地對人口生產實行
調節(jié)和控制,降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增長率;二是要提高人口質量,提倡優(yōu)生優(yōu)育,提
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3分)
47、[參考答案]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發(fā)展對程的
始終。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2分)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的統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3 分)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
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1分)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統一的原理,是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
際相結合,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理論依據。(2分)
(4)我們既要堅持社會主義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則,又必須注意中國的特點,從中國正
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實際出發(fā),走自己的路。只有這們,才能把建
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推向前進。(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