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答案:
(1)運費=100×5%=5(萬元)
保險費=(100+5)×3‰=0.315(萬元)
完稅價格=110+5+0.315=115.315(萬元)
由于(100-80)÷100=20%<30%,根據確定進境貨物原產國的“實質性加工標準”,該項進口化妝品的原產地不能確定為A國,應確定為B國。所以,適用的關稅稅率是30%,因此:
進口關稅=115.315×30%=34.6(萬元)
(2)進口消費稅=(115.315+34.6)÷(1-30%)×30%=64.25(萬元)
進口增值稅=(115.315+34.6+64.25)×17%=36.41(萬元)
(3)內銷消費稅=230×30%-64.25×80%=17.6(萬元)
內銷增值稅=230×17%―36.41―2×7%-0.55=2(萬元)。
3.答案:
(1)根據稅法規(guī)定,對新辦的獨立核算的從事技術服務業(yè)的企業(yè),自開業(yè)之日起,
第1年至第2年免征所得稅。所以,在未用設備投資額抵免所得稅時:
1999~2003年各年應納的企業(yè)所得稅分別是:0、0、13.2萬元(40×33%)、26.4萬元
(80×33%)和33萬元(100×33%)
可以用于抵免所得稅的設備投資額=100×40%=40(萬元)
由于2002、2003年比第2001年新增的所得稅分別為13.2萬元(26.4-13.2)、19.8
萬元(33-13.2),所以:
1999~2003年共應納的企業(yè)所得稅=13.2+26.4+33-13.2-19.8=39.6(萬元)
并且還剩余7萬元(40―13.2―19.8)設備投資額未抵扣完,可以留待以后年度抵扣。
(2)計稅工資總額=250×800×12=240(萬元)
按計稅工資總額計提的“三費”=240×17.5%=42(萬元)
調整工資、“三費”應增加的應納稅所得額=300×(1+17.5%)―240―42
=70.5(萬元)
支付給總機構的技術開發(fā)費不得扣除,調增應納稅所得額10萬元;
直接捐贈給希望小學的捐贈支出不得扣除,調增應納稅所得額50萬元;
2004年實際的應納稅所得額=120+70.5+10+50=250.5(萬元)
2004年實際的應納所得稅=250.5×33%-7=75.67(萬元)
4.答案:
1~2月,張某應就月薪和補貼收入合并按工資、薪金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可以扣減公務費用扣除標準500元);
3~5月,張某取得的量化資產不繳所得稅,就分到的紅利按股息、利息、紅利所得計算繳稅;
6月份,張某應就取得的轉讓量化資產所得繳納所得稅,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因未超過當地上年企業(yè)職工年平均工資的3倍,所以不繳納所得稅;
張某取得的個人獨資企業(yè)生產、經營所得按照年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計算:
工資應納個人所得稅=[(1500+1000-800-500)×10%-25]×2=190(元);
紅利應納個人所得稅=2000×20%×3=1200(元);
量化資產轉讓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250000-100000-5000)×20%=29000(元);
個人獨資企業(yè)生產、經營所得應納所得稅=[90÷(1-10%)×10%×10000×35%-6750=28250(元)
(1)運費=100×5%=5(萬元)
保險費=(100+5)×3‰=0.315(萬元)
完稅價格=110+5+0.315=115.315(萬元)
由于(100-80)÷100=20%<30%,根據確定進境貨物原產國的“實質性加工標準”,該項進口化妝品的原產地不能確定為A國,應確定為B國。所以,適用的關稅稅率是30%,因此:
進口關稅=115.315×30%=34.6(萬元)
(2)進口消費稅=(115.315+34.6)÷(1-30%)×30%=64.25(萬元)
進口增值稅=(115.315+34.6+64.25)×17%=36.41(萬元)
(3)內銷消費稅=230×30%-64.25×80%=17.6(萬元)
內銷增值稅=230×17%―36.41―2×7%-0.55=2(萬元)。
3.答案:
(1)根據稅法規(guī)定,對新辦的獨立核算的從事技術服務業(yè)的企業(yè),自開業(yè)之日起,
第1年至第2年免征所得稅。所以,在未用設備投資額抵免所得稅時:
1999~2003年各年應納的企業(yè)所得稅分別是:0、0、13.2萬元(40×33%)、26.4萬元
(80×33%)和33萬元(100×33%)
可以用于抵免所得稅的設備投資額=100×40%=40(萬元)
由于2002、2003年比第2001年新增的所得稅分別為13.2萬元(26.4-13.2)、19.8
萬元(33-13.2),所以:
1999~2003年共應納的企業(yè)所得稅=13.2+26.4+33-13.2-19.8=39.6(萬元)
并且還剩余7萬元(40―13.2―19.8)設備投資額未抵扣完,可以留待以后年度抵扣。
(2)計稅工資總額=250×800×12=240(萬元)
按計稅工資總額計提的“三費”=240×17.5%=42(萬元)
調整工資、“三費”應增加的應納稅所得額=300×(1+17.5%)―240―42
=70.5(萬元)
支付給總機構的技術開發(fā)費不得扣除,調增應納稅所得額10萬元;
直接捐贈給希望小學的捐贈支出不得扣除,調增應納稅所得額50萬元;
2004年實際的應納稅所得額=120+70.5+10+50=250.5(萬元)
2004年實際的應納所得稅=250.5×33%-7=75.67(萬元)
4.答案:
1~2月,張某應就月薪和補貼收入合并按工資、薪金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可以扣減公務費用扣除標準500元);
3~5月,張某取得的量化資產不繳所得稅,就分到的紅利按股息、利息、紅利所得計算繳稅;
6月份,張某應就取得的轉讓量化資產所得繳納所得稅,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因未超過當地上年企業(yè)職工年平均工資的3倍,所以不繳納所得稅;
張某取得的個人獨資企業(yè)生產、經營所得按照年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計算:
工資應納個人所得稅=[(1500+1000-800-500)×10%-25]×2=190(元);
紅利應納個人所得稅=2000×20%×3=1200(元);
量化資產轉讓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250000-100000-5000)×20%=29000(元);
個人獨資企業(yè)生產、經營所得應納所得稅=[90÷(1-10%)×10%×10000×35%-6750=282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