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綜課堂]06年高考文綜考試大綱說明1

字號:

一、修訂說明
    2006年“文科綜合能力測試”《考試大綱》對“考試范圍”做了局部調整和文字上的修訂。
    各學科具體修訂內容如下:
    (一)政治
    1.增加的知識點:
    (1)在經濟常識第3章第(1)節(jié)“企業(yè)是市場的主體”中增加“企業(yè)兼并與破產”;
    (2)在經濟常識第8章第(2)節(jié)“對外貿易”中增加“關稅”知識點。
    2.調整的知識點
    (1)005年修訂大綱時增加了“科學發(fā)展觀”的知識點,并把它放在哲學常識“規(guī)律”一節(jié)中,但考慮到考試大綱在“ 時事政治”中規(guī)定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現(xiàn)階段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已包含了“科學發(fā)展觀”的內容,為避免重復,將“規(guī)律”一節(jié)中的“科學發(fā)展觀”要求刪去。
    (2)“時事政治”中“年度間國內外重大時事”的考核時間調整為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
    (二)歷史
    1.文理綜合的考試范圍刪除了中國古代史和世界史的內容,只保留了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內容。
    2.中國近現(xiàn)代史部分適當突出了全民族抗戰(zhàn)的內容,如增加了“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和“抗戰(zhàn)初期的正面戰(zhàn)場”的條目。
    3.修訂了一些表述不完整或修飾性較強的文字。如“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刪去了“專制主義”,“世界政治經濟的發(fā)展和沖突”改為“世界政治的發(fā)展和地區(qū)沖突”等。
    所改內容均遵《教學大綱》范圍。
    (三)地理
    地理科的考試內容從內容的覆蓋面和能力要求方面都沒有進行實質性的改動。主要作了三個方面的改動:1.刪減了超出現(xiàn)行教材的非地理性的內容:2..對大綱中表述不統(tǒng)一的部分進行了改寫,使各部分的內容表述更加一致,更加明確;3.對個別次級標題進行了改寫,使之能夠概括其下的具體考試內容。具體說明如下:
    1.將自然地理部分“2.大氣(2)對流層大氣的熱狀況和大氣的運動”中的“氣溫水平分布的一般規(guī)律”中的“水平”二字刪除。改動后為“氣溫分布的一般規(guī)律”。這樣使得大綱中關于氣溫的兩個部分的表述比較平衡,前面是“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后面要求的則是掌握氣溫分布的一般規(guī)律。比較沒有改動的文字表述,現(xiàn)在的表述更為簡潔、準確、全面了,避免了原來的表述似乎有不要求掌握氣溫垂直分布狀況之嫌的問題。
    2.糾正了自然地理部分“2.大氣(4)天氣、氣候與人類”中的一個印制錯誤。即在氣象災害的表述中,“寒潮、臺風、暴雨、大氣等氣象災害……”,“大氣”是“大風”之誤。更正后為“寒潮、臺風、暴雨、大風等氣象災害……”
    3.對自然地理部分“3.海洋(1)海水的性質和運動”中表述不全面的地方給予了補正。即原來的“海洋表層平均鹽度、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給人一種似乎不要求其分布的錯覺。改為“海洋表層平均鹽度、溫度的分布和變化規(guī)律”。
    4.自然地理“4.陸地(1)陸地的組成要素”不能涵蓋下面的全部內容,存在綱目與細目不盡一致的毛病。在其后增添5個字,成為“(1)陸地的組成要素和地殼變動”,比原來的表述有所改進。
    5.自然地理“4.陸地(3)陸地資源和地質災害”的第一個細目的最后4個字“資源問題”,過于籠統(tǒng),將其更改為“人類對陸地自然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和保護”,使得大綱的該部分要求明確具體,便于掌握。
    6.人文地理“1.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1)農業(yè)”的第一個細目“影響農業(yè)發(fā)展的條件”與工業(yè)采用術語表示的意思是一樣的,存在不統(tǒng)一的問題。故采用術語表示,改為“農業(yè)區(qū)位因素”。
    此外,在“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中,將“非選擇題”改為“綜合題”。因為“綜合題”能更貼切地表示試題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