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游基礎:中華菜系——魯 菜

字號:

魯 菜
    魯菜,又叫山東菜。歷史悠久,影響廣泛,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魯菜發(fā)端于春秋戰(zhàn)國時的齊國和魯國(今山東?。?,形成于秦漢。宋代后,魯菜就成為“北食”的代表。   
    魯菜是中國覆蓋面最廣的地方風味菜系,遍及京津塘及東北三省,更以其味鮮咸脆嫩,風味獨特,制作精細享譽海內外。   
    齊魯大地依山傍海,物產豐富,是經濟發(fā)達的美好地域,為烹飪文化的發(fā)展、山東菜系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山東古為齊魯之邦,地處半島,三面環(huán)海,腹地有丘陵平原,氣候適宜,四季分明。海鮮水族、糧油畜牲、蔬菜果品、昆蟲野味一應俱全,為烹飪提供了豐盛的物質條件。庖廚烹技全面,巧于用料,注重調味,適應面廣。魯菜常用的烹調技法有30種以上,其中尤以“爆、炒、燒、塌”等最有特色。爆瞬間完成,營養(yǎng)素保護好,食之清爽不膩;燒有紅燒、白燒,的“九轉大腸”是燒菜的代表;“塌”是山東獨有烹調方法,其主料要事先用調料腌漬入味或夾入餡心,再沾粉或掛糊,兩面塌煎之金黃色。放入調料或清湯,以慢火\盡湯汁,使之浸入主料,增加鮮味。山東廣為流傳的鍋塌豆腐、鍋塌菠菜等,都是久為人們所樂道的傳統(tǒng)名菜。  
    魯菜講究調味純正,口味偏于咸鮮,具有鮮、嫩、香、脆的特色。十分講究清湯和奶湯的調制,清湯色清而鮮,奶湯色白而醇。用肥雞、肥鴨、肥肘子為主料,經沸煮、微煮、“清哨”,使湯清澈見底,味道鮮美。奶湯則成乳白色。用“清湯”和“奶湯”制作的數(shù)十種菜,多被列入高級宴席的珍饌美味。   
    烹制海鮮有獨到之處。對海珍品和小海味的烹制堪稱一絕。在山東,無論是參、翅、燕、貝,還是鱗、介、蝦、蟹,經當?shù)貜N師妙手烹制,都可成為精彩鮮美的佳肴。僅膠東沿海生長的比目魚(當?shù)厮追Q“偏口魚”),運用多種刀工處理和不同技法,可烹制成數(shù)十道美味佳肴,其色、香、味、形各具特色,百般變化于一魚之中。以小海鮮烹制的“油爆雙花”、“紅燒海螺”、“炸蠣黃”以及用海珍品制作的“蟹黃魚翅”、“扒原殼鮑魚”、“繡球干貝”等,都是獨具特色的海鮮珍品。   
    善于以蔥香調味。在菜肴烹制過程中,不論是爆、炒、燒、熘,還是烹調湯汁,都以蔥絲(或蔥末)爆鍋,就是蒸、扒、炸、烤等菜,也借助蔥香提味。
    的菜肴有:  
    九轉大腸:色澤紅潤,大腸軟嫩,有酸、甜、香、辣、咸五味。此菜系山東傳統(tǒng)風味。   
    糖醋黃河鯉魚:此菜選用黃河鯉魚烹制而成,成菜后外焦里嫩,香酥、酸甜、稍咸。
    德州扒雞:雞皮光亮,色澤紅潤,肉質肥嫩,熱吃時,手提雞骨一抖,骨肉隨即分離,香氣撲鼻,味道鮮美,是德州傳統(tǒng)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