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造價工程師考試:施工階段投資偏差分析(一)

字號:

施工階段投資偏差的形成過程,是由于施工過程隨機因素與風險因素的影響形成了實際投資與計劃投資,實際工程進度與計劃工程進度的差異,這些差異是稱為投資偏差與進度偏差,這些偏差是施工階段工程造價計算與控制的對象。
    投資偏差指投資計劃值與實際值之間存在的差異,即
    投資偏差=已完工程實際投資—已完工程計劃投資
    進度偏差=已完工程實際時間—已完工程計劃時間
    為了與投資偏差聯(lián)系起來,進度偏差也可表示為:
    進度偏差=擬完工程計劃投資—已完工程計劃投資
    所謂擬完工程計劃投資是指根據(jù)進度計劃安排在某一確定時間內所應完成的工程內容的計劃投資。
    在投資偏差分析時,具體又分為:
    (1)局部偏差和累計偏差。
    (2)絕對偏差和相對偏差。
    常用的偏差分析方法有橫道圖法、時標網(wǎng)絡圖法、表格法和曲線法。
    偏差形成原因的分類及糾正方法
    一般來講,引起投資偏差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客觀原因、業(yè)主原因、設計原因和施工原因。
    偏差的類型分為四種形式。
    (1)投資增加且工期拖延。
    (2)投資增加但工期提前。
    (3)工期拖延但投資節(jié)約。
    (4)工期提前且投資節(jié)約。
    通常把糾偏措施分為組織措施、經(jīng)濟措施、技術措施、合同措施四個方面。
    一、造價偏差的影響因素
    例1:業(yè)主委托的另一家施工單位進場施工,影響了某施工單位正常的混凝土澆筑運輸作業(yè)。經(jīng)核實,受影響的部分工程原計劃用工2200工日,計劃工資40元/工日;受施工干擾后完成該部分工程實際用工2800工日,實際工資45元/工日。
    問:如果該施工單位提出降效支付要求,人工費應補償多少?
    分析:
    已完成工程的實際造價=2800工日×45元/工日
    原計劃工程的預算造價=2200工日×40元/工日
    造價差異=126000—88000=38000元 全補償嗎?
    造價差異(元)=2800×45—2200×40
    =126000—88000=38000
    已完工程的實際造價 2800×45=126000
    實際用工×實際工資 工資差異14000
    已完工程的預算造價 2800×40=112000
    實際用工×計劃工資 工效差異24000
    計劃工程的預算造價 2200×40= 88000
    計劃用工×計劃工資
    人工費應補償(元):(2800-2200)×40=24000
    又設該施工單位混凝土澆筑運輸作業(yè)原計劃機械臺班360臺班,臺班綜合單價為180元/臺班;受施工干擾后完成該部分工程實際用機械臺班410臺班,實際支出200元/臺班。
    問:如果該施工單位提出降效支付要求,機械使用費應補償多少?
    已完工程的預算造價 計劃工程的預算造價
    實際臺班×計劃單價 計劃臺班×計劃單價
    工效差異
    機械臺班費補償:(410-360)×180=9000元
    變更、索賠按照原合同單價執(zh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