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考方案為啥十年四變
從2000年到現(xiàn)在,江蘇省的高考方案已經(jīng)變動了4次。一項公共政策如此頻繁的改革,也為1977年恢復高考后所罕見,其背后的動因為何?
★ 本刊記者/韓永
2008年高考后,江蘇的新高考方案惹來罵聲一片。
與去年一樣,有人在網(wǎng)上貼出了該方案的主要制訂者、教育廳前廳長王斌泰的家庭電話。一位網(wǎng)友打過后在網(wǎng)上回帖說:一直占線。
惹來罵聲的主要原因,是方案中兩門選修課的成績以等級的形式出現(xiàn),同時將一般本科的錄取門檻劃定為“雙B”。而依據(jù)在全省考生中的座次來劃分等級的選修課,每一門都會有50%的考生達不到B。
人們在控訴其不公時常舉的一個極端例子是:一個考生,即使語、數(shù)、外和其中的一門選修課全是滿分,只要另外一門選修課距離B的起始分差一分,他也無法進入一般本科的招生視野。
從2000年到現(xiàn)在,江蘇省的高考方案已經(jīng)改了4次。但讓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是,這地改過來,為什么大家喜歡的還是初的“3+2”?
改革的邏輯
2000年之前,江蘇的高考方案與全國其他省份一樣,一直是文理分科的“3+2”模式:“3”指的是語、數(shù)、外(下同);“2”,文科指政治、歷史,理科指物理、化學。
2000年,“3+小綜合”登陸江蘇?!靶【C合”分文科綜合和理科綜合,前者將政治、歷史、地理綜合在一張試卷上,后者則將物理、化學和生物綜合在一起。文科生考3+文科綜合,理科生考3+理科綜合。
“3+小綜合”是教育部于1998年推出的“3+X”的一個變種。變數(shù)“X”的出現(xiàn),曾在當時被教育界寄予厚望,認為“變就有希望”,同時也給了各省鼓勵在高考模式上進行探索的強烈暗示。該模式1999年在廣東省試點,2000年有4個省份加入,江蘇是其中之一。
“這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江蘇省教育廳的一位負責人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說:“一個合格的高中畢業(yè)生應(yīng)該是各科都全面發(fā)展的通才,學科短腿的學生不能適應(yīng)社會的需要?!?BR> 坊間則流傳著另外一種說法:“小綜合”方案的出臺,與一位生物學院士的上書直接相關(guān)。由于生物在經(jīng)濟發(fā)展中作用日盛,其在高考中的成功“上位”也被理解為其謀求話語權(quán)的一個表現(xiàn)。
從2000年到現(xiàn)在,江蘇省的高考方案已經(jīng)變動了4次。一項公共政策如此頻繁的改革,也為1977年恢復高考后所罕見,其背后的動因為何?
★ 本刊記者/韓永
2008年高考后,江蘇的新高考方案惹來罵聲一片。
與去年一樣,有人在網(wǎng)上貼出了該方案的主要制訂者、教育廳前廳長王斌泰的家庭電話。一位網(wǎng)友打過后在網(wǎng)上回帖說:一直占線。
惹來罵聲的主要原因,是方案中兩門選修課的成績以等級的形式出現(xiàn),同時將一般本科的錄取門檻劃定為“雙B”。而依據(jù)在全省考生中的座次來劃分等級的選修課,每一門都會有50%的考生達不到B。
人們在控訴其不公時常舉的一個極端例子是:一個考生,即使語、數(shù)、外和其中的一門選修課全是滿分,只要另外一門選修課距離B的起始分差一分,他也無法進入一般本科的招生視野。
從2000年到現(xiàn)在,江蘇省的高考方案已經(jīng)改了4次。但讓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是,這地改過來,為什么大家喜歡的還是初的“3+2”?
改革的邏輯
2000年之前,江蘇的高考方案與全國其他省份一樣,一直是文理分科的“3+2”模式:“3”指的是語、數(shù)、外(下同);“2”,文科指政治、歷史,理科指物理、化學。
2000年,“3+小綜合”登陸江蘇?!靶【C合”分文科綜合和理科綜合,前者將政治、歷史、地理綜合在一張試卷上,后者則將物理、化學和生物綜合在一起。文科生考3+文科綜合,理科生考3+理科綜合。
“3+小綜合”是教育部于1998年推出的“3+X”的一個變種。變數(shù)“X”的出現(xiàn),曾在當時被教育界寄予厚望,認為“變就有希望”,同時也給了各省鼓勵在高考模式上進行探索的強烈暗示。該模式1999年在廣東省試點,2000年有4個省份加入,江蘇是其中之一。
“這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江蘇省教育廳的一位負責人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說:“一個合格的高中畢業(yè)生應(yīng)該是各科都全面發(fā)展的通才,學科短腿的學生不能適應(yīng)社會的需要?!?BR> 坊間則流傳著另外一種說法:“小綜合”方案的出臺,與一位生物學院士的上書直接相關(guān)。由于生物在經(jīng)濟發(fā)展中作用日盛,其在高考中的成功“上位”也被理解為其謀求話語權(quán)的一個表現(x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