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詞匯如何學與教

字號:

這篇關于小學英語詞匯如何學與教,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學習參考!
    

實施新的英語課程標準以來,英語詞匯量的要求提高了,教科書中的生詞率高了,復現(xiàn)率明顯降低。不少師生面對嚴峻的挑戰(zhàn)感到缺少對策。筆者近來研讀了Scott Thornbury等人的有關書籍,結合我國已有的實踐經(jīng)驗,試圖和大家一同探討如何有效地教學英語詞匯這個問題。
    

 
    

一、學生如何學習英語詞匯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弄清楚學生學習和掌握英語詞匯的認知過程。涉足教學時間短的年輕教師可回憶自己學習的經(jīng)歷,和資深的教師一道研究。
    

 
    

研究的第一個問題是:怎樣認知英語單詞(know a word)?Thornbury用以下這個思維導圖對學生認知單詞的過程做了較為透徹的描述。
    

 
    

表一
    


    

 
    


    

 
    

從這幅圖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要真正理解和掌握英語單詞,必須掌握詞的形式(拼法和詞形變化)、意義、搭配及其涵義、詞的語用場景等。顯然,這是一個十分復雜的思維過程。然而,學生,尤其是把英語當作外語來學的學生往往想縮短和簡化這個過程,滿足于從母語中找到與英語相對應的單詞,然后背記住釋義。母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通達外語的橋梁作用,這是捷徑,但僅僅靠它常常會碰壁或誤入歧途。例如get可以譯為“得到”,而get與介詞或副詞(to / in / on / up / off / out / by / away / over / round / through / together等)搭配能構成數(shù)十個動詞短語,詞義各異,甚至同樣的短語在不同的上下文中的意思也不一樣。即使是一個單詞在不同的語境里涵義也會不同。例如trip在He had a trip to Europe last month. He tripped over a stone. The boy tripped into the room.三個句子里的意思相差甚遠。
    

 
    

學習外語實際上是在學習一種新的思維體系(conceptual system)和構建一套新的詞匯網(wǎng)絡系統(tǒng),即一套新的詞匯思維系統(tǒng)(mental lexicon)。構建的方法有以下一些:
    

 
    

音形(Pronunciation and spelling)通過模仿學會發(fā)音,運用拼讀規(guī)則掌握拼法。
    

 
    

標記(Labeling)直接在物體上標記英語,音、形、義結合學單詞,不用翻譯。   
    

            
    

翻譯(Translating)借助母語翻譯理解詞義。
    

 
    

英語釋義(Defining in English)較準確地理解詞義。
    

 
    

分類(Categorizing)按詞義、同義或近義、反義、同詞性等分類的方法幫助記憶單詞。   
    

 
    

網(wǎng)絡的形成(Network building)運用思維導圖(Mind map)成串地學習單詞。
    

 
    

聯(lián)想(Associating),通過一個詞聯(lián)想出很多的同根詞、詞組、短語、搭配等。
    

 
    

領會和運用知識(Receptive and productive knowledge)理解了詞義并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加以運用。這樣,新的英語詞匯思維系統(tǒng)就融入了自己的語言機制,并成為其中一個部分了。
    

 
    

第二個問題是:學生需要學習多少英語單詞?
    

 
    

這當然要視情況而定。《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含有一百萬個詞條,《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含有八萬個詞和詞組。據(jù)調查,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人受過良好教育后一般掌握二萬個詞,五歲兒童會用5,000詞。多數(shù)英語為二語的國家成年人能掌握5,000詞就算作幸運的了。其實,英語入門階段的核心詞約有2,000個。在英語中,常用的100個詞差不多占了大部分文字材料的一半字數(shù)。目前,很多專家推薦至少3,000詞為基礎詞匯,并認為專門學科必須具備5,000以上的詞匯。凡是要參加劍橋第一證書考試(Cambridge First Certificate Examination)的詞匯量應在4,500個以上。
    

 
    

現(xiàn)在讓我們回顧一下我國中小學英語詞匯教學要求的變化狀況。
    

 
    

年代
    

教學大綱/課程標準3
    

學制
    

詞匯量要求
    

1963
    

全日制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草案)
    

6年
    

3,500—4,000
    

1978/
    

1980
    

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學英語教學大綱(試行草案)
    

8年
    

5年
    

2,800
    

2,200
    

1982
    

全日制六年制重點中學英語教學大綱(征求意見稿)
    

6年
    

2,700—3,000
    

1986
    

全日制中學英語教學大綱
    

6年
    

1,800—2,000
    

1993
    

全日制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初審稿)
    

6年
    

1,200+800
    

2000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實驗修訂版)
    

6年
    

1,200+750
    

2001
    

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
    

6—12年
    

2,500(7級)
    

3,000(8級)
    

2003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
    

6—12年
    

2,500(7級)
    

3,300(8級)
    

4,500(9級)
    

 
    

考慮到改革開放形勢的需要和我國外語教學的實際情況,中學畢業(yè)生要達到七級要求應該不難,但普遍達到課標八級以上要求目前確實有相當大的困難。如果針對我國發(fā)展不平衡的實際需要和教學條件,對不同地區(qū)(沿海、內地、農(nóng)村和邊疆)提出不同要求,允許條件較差的地區(qū)逐步改善條件達到要求,那樣才比較符合實際。目前,中、高考命題全國不統(tǒng)一,要求不同,有利于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