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西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輔導(dǎo):腎虛型妊娠腫脹的辨證論治

字號:

主要證候:妊娠數(shù)月,面浮肢腫,下肢尤甚,按之沒指,頭暈耳鳴,腰酸無力,下肢逆冷,心悸氣短,小便不利,面色晦黯,舌淡,苔白滑,脈沉遲。
    證候分析:腎氣不足,氣化失常,水濕內(nèi)停,泛溢于肌膚,故面浮肢腫,按之沒指;濕性就下,故下肢腫甚;腎虛髓海不足,外府失榮,故頭暈耳鳴,腰酸無力;腎陽不足,水道莫制,不能氣化使出,則小便不利;水氣上凌心肺,則心悸氣短;命火虛衰,不能溫煦下元,故下肢逆冷。其面色晦黯,舌淡,苔白滑,脈沉遲,為腎陽不足之征。
    治療法則:補腎溫陽,化氣行水。
    方藥舉例:五苓散(《傷寒論》)加山藥、菟絲子。
    桂枝、白術(shù)、茯苓、豬苓、澤瀉
    方中豬苓、茯苓、澤瀉利水滲濕;白術(shù)健脾運化水濕;桂枝溫陽化氣以助膀胱氣化,使水濕自小便排出;山藥、菟絲子補益腎氣,以固沖安胎。全方共奏溫陽化氣,行水消腫之效。
    若腰痛甚者,酌加杜仲、續(xù)斷、桑寄生固腎強腰安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