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全國自考“小學語文教學論”試題

字號:

課程代碼:00410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正確的師生關(guān)系源于正確的( )
    A.教學觀 B.學生觀
    C.組織觀 D.質(zhì)量觀
    2.素質(zhì)教育的提出初是在1985年頒布的( )
    A.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wù)教育法
    B.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
    C.中共中央關(guān)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
    D.教師法
    3.衡量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是( )
    A.閱讀 B.識字
    C.作文 D.說話
    4.周興嗣所編的識字課本是( )
    A.急就篇 B.千字文
    C.三字經(jīng) D.百家姓
    5.抗戰(zhàn)時期編寫的《開明國語課本》的主編是( )
    A.夏丏尊 B.朱自清
    C.葉圣陶 D.沈百英
    6.形成語文能力的關(guān)鍵是( )
    A.創(chuàng)造力 B.理解力
    C.思維能力 D.記憶力
    7.早對識字數(shù)量進行研究的成果《語體文應(yīng)用字匯》,其作者是( )
    A.葉圣陶 B.夏丏尊
    C.朱自清 D.陳鶴琴
    8.漢字是( )
    A.表形文字 B.表音文字
    C.表意文字 D.表物文字
    9.教師提出問題,甚至一連串的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學生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卻往往不知道問的是什么,這說明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沒能有意識地進行( )
    A.說話的訓練 B.聽話的訓練
    C.思維的訓練 D.想像的訓練
    10.閱讀教學是以學生的閱讀為基礎(chǔ)的( )
    A.研究過程 B.實踐過程
    C.認知過程 D.活動過程
    11.聽說讀寫屬于自外而內(nèi)的吸收,通過聽和讀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 )
    A.理解能力 B.表達能力
    C.說話能力 D.遷移能力
    12.小學生的作文屬于( )
    A.創(chuàng)作 B.創(chuàng)造
    C.練習 D.熟練
    13.改變小學生作文內(nèi)容空洞、言之無物的通病的有效措施是( )
    A.機械記憶 B.仔細觀察
    C.豐富想象 D.善于模仿
    14.日本語言學家西尾實認為語言發(fā)展的第一階段是指聽說言語生活的領(lǐng)域,還稱( )
    A.“發(fā)展”領(lǐng)域 B.“完成”領(lǐng)域
    C.“進入”領(lǐng)域 D.“地盤”領(lǐng)域
    15.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所表現(xiàn)出來的認識和行為是( )
    A.語文學習習慣 B.語文學習態(tài)度
    C.語文學習能力 D.語文學習素質(zhì)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16.語文課程性質(zhì)主要表現(xiàn)為( )
    A.綜合性 B.實踐性
    C.工具性 D.思想性
    E.活動性
    17.小學語文教學實際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應(yīng)著重體現(xiàn)的觀點有( )
    A.生活的觀點 B.實踐的觀點
    C.自覺能動性的觀點 D.聯(lián)系的觀點
    E.發(fā)展的觀點
    18.在小學語文基本功中,屬于學習語文的基本功是( )
    A.理解 B.思維
    C.觀察 D.記憶
    E.表達
    19.集中識字的特點有( )
    A.先識字,后讀書 B.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C.利用學習中的遷移規(guī)律 D.利用了識字與閱讀的聯(lián)系
    E.充分發(fā)揮漢語拼音的多功能作用
    20.識記字形的能力包括( )
    A.能正確感知字形
    B.能運用漢字的筆畫筆順、偏旁、間架結(jié)構(gòu)的知識分析字形、記憶字形
    C.能運用獨體字分析字形、記憶字形
    D.能找出字形上的難點
    E.能結(jié)合字音、字義辨析形近字
    21.漢字的基礎(chǔ)知識包括( )
    A.筆畫 B.筆順
    C.偏旁 D.間架結(jié)構(gòu)
    E.淺顯的漢字構(gòu)字方法
    22.閱讀為作文打下的基礎(chǔ)表現(xiàn)在( )
    A.學生從閱讀中吸取各種知識,增加知識儲備
    B.學生可以學習觀察、分析事物的方法,提高認識水平
    C.學生可以不斷豐富、純潔自己的語言,積累語言材料
    D.學生可以學習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句成篇的方法
    E.學生可以學習確定中心、選擇組織材料方法
    23.理解語言結(jié)構(gòu)包括( )
    A.理解詞語 B.理解句與句的關(guān)系
    C.理解句與段的關(guān)系 D.理解段與段的關(guān)系
    E.理解段與篇之間的關(guān)系
    24.文章的內(nèi)容是指( )
    A.文章所反映的社會生活 B.文章所反映的思想感情
    C.文章結(jié)構(gòu) D.文章的語言
    E.文章的體裁
    25.小學生命題立意的能力包括( )
    A.立意的能力 B.自擬題目的能力
    C.選材的能力 D.組織的能力
    E.審題的能力
    26.低年級作文訓練的主要形式是( )
    A.造句 B.分段
    C.寫片斷 D.連段成篇
    E.寫話
    27.說話能力的構(gòu)成要素包括( )
    A.積累語言的能力 B.組織語言的能力
    C.聽辨語言的能力 D.表情達意的能力
    E.應(yīng)變能力
    28.閱讀和寫作的聯(lián)系有( )
    A.二者目的是一致的
    B.二者使用的都是書面語言
    C.二者使用的都是口頭語言
    D.二者均離不開事物和對事物的認識
    E.二者都可以離開事物和對事物的認識
    29.小學語文評估的可行性是指( )
    A.評估指標要簡便且易測
    B.評估指標要項目多且復雜
    C.評估要求要適度
    D.評估指標要有一致性
    E.評估指標要有普遍性
    30.小學語文教師提高語文教學能力主要包括( )
    A.分析教材能力 B.設(shè)計教學能力
    C.課堂應(yīng)變能力 D.語言表達能力
    E.板書水平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1分,共6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31.“國文”改為“國語”,表明小學教科書開始學習 。
    32.未來小學教育的發(fā)展必然要求教師從知識再現(xiàn)型轉(zhuǎn)向 。
    33.語文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主要包括四個方面:語言、朗讀、板書和 。
    34.閱讀能力的核心是 。
    35.漢字是 三個要素的統(tǒng)一體。
    36.封建社會長期在課程中居統(tǒng)治地位的教學內(nèi)容是 。
    四、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37.文道統(tǒng)一
    38.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原則
    39.小學語文教學評估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40.簡述小學語文課程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
    41.為什么把小學階段的識字量定為2500字左右?
    42.朗讀在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方面有哪些作用?
    43.如何在作文教學中進行觀察、思維、表達的綜合訓練?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4.試述建國后小學語文教材編寫取得的經(jīng)驗。
    45.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聽話能力?
    七、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15分)
    46.閱讀下面《桂林山水》的教學片斷,分析該片段體現(xiàn)了小學語文教學的什么原則?是如何體現(xiàn)的?
    ……
    師:假如我們現(xiàn)在到了桂林,登上拔地而起的奇峰,看到這兒山清水秀,我們想說一句什么話?
    生:這兒的山水真美呀!
    生:人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是這樣。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師:這是你們只想到的桂林的山水嗎?我們的祖國很大,像桂林這樣的山水各地都有。我們看到桂林山水,就會想到祖國的山山水水?!吧剿庇挚梢栽鯓诱f?
    生:山河。
    生:河山。
    生:江山。
    師:誰能從中選一個詞組,說一句話表示祖國山河的美?
    生:祖國的河山多壯美。
    ……
    師:改成感嘆句會嗎?
    生:祖國河山多壯麗啊!
    師:再加重語氣,改成反問句,會嗎?
    生:祖國的河山這么美,我能不愛嗎?
    師:學習了桂林山水,我們知道祖國山河秀麗,更加深了我們對偉大祖國的熱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