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8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一般而言,下列教育語句中能夠區(qū)分真假,可以作為教育命題的是( )
A.祈使句 B.疑問句
C.感嘆句 D.陳述句
2.研究從未有人涉足的對象領域的課題是( )
A.開拓性課題 B.創(chuàng)見性課題
C.熱門性課題 D.再生性課題
3.從教育科學的某一理論或一般性陳述出發(fā)推出新結論,推論出某特定假設屬于( )
A.預測性假設 B.描述性假設
C.演繹假設 D.歸納假設
4.在人工控制的環(huán)境中進行的系統(tǒng)的觀察屬于( )
A.實驗觀察法 B.自然觀察法
C.直接觀察法 D.間接觀察法
5.為了比較而研究的、他人曾經(jīng)提出與完成過的課題是( )
A.熱門性課程 B.再生性課題
C.承續(xù)性課題 D.創(chuàng)見性課題
6.研究者在比較自然的條件下通過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學儀器,在一定時間、一定空間內(nèi)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并描述教育現(xiàn)象的方法稱為( )
A.教育觀察法 B.教育調查法
C.教育實驗法 D.教育理論研究
7.中學的生物測驗屬于 ( )
A.人格測驗 B.能力傾向測驗
C.智力測驗 D.成就測驗
8.按照教育和心理測量的嚴格要求,由專家研制的、適用面廣泛的、關于某些特殊問題測量的量表性問卷是( )
A.自編問卷 B.標準化問卷
C.送發(fā)問卷 D.郵寄問卷
9.只有一個粗略的訪談提綱,對訪談過程沒有嚴格規(guī)定的訪談調查是( )
A.個別訪談 B.集體訪談
C.結構性訪談 D.非結構性訪談
10.下列選項中,不是教育實驗基本要素的是( )
A.自變量 B.因變量
C.常量 D.無關變量
11.在教育實驗中,前實驗設計中的單組僅后測設計可用符號表示為( )
A.IG X Y B.IG Y1 X Y2
C.IG C.IG
12.在觀察前有詳細的觀察計劃,明確的觀察指標體系,而且在觀察時嚴格按計劃進行,能對整個觀察過程進行系統(tǒng)地、有效地控制和完整、全面地記錄屬于( )
A.直接觀察法 B.間接觀察法
C.無結構觀察法 D.有結構觀察法
13.根據(jù)實驗對變量的操縱和控制的程度和水平的不同,可將實驗分為( )
A.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 B.前實驗、準實驗和真實驗
C.探索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 D.單因子實驗和多因子實驗
14.要求面向實際,從對象的思考中提出新問題屬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 )
A.類比與移植的策略 B.懷疑的策略
C.探究與體察的策略 D.變換思維角度的策略
15.可用來為教育實踐活動提供行動規(guī)范、價值觀的教育定義屬于( )
A.約定性定義 B.描述性定義
C.綱領性定義 D.操作性定義
16."不同家庭背景對小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的影響的調查"是( )
A.常模調查 B.抽樣調查
C.比較調查 D.普遍調查
17.在非概率抽樣中,只抽取對研究者來說為方便的那一小部分研究對象作為樣本的方法是( )
A.定額抽樣 B.維度抽樣
C.定標抽樣 D.方便抽樣
18.從學術論文的本論部分的結果安排看,圍繞設立的若干平行分論點的論證而論證中心論點的形式是( )
A.層遞推論式 B.平列分論式
C.平列層遞結合式 D.綜合論述式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
19.簡述教育科學研究的操作原則。
20.教育現(xiàn)場觀察中,現(xiàn)場筆記應包括哪些主要內(nèi)容?
21.研究者個體研究能力一般包括哪些內(nèi)容?
22.何為教育科學研究成果?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的類型有哪些?
23.簡述訪談調查法的優(yōu)點。
24.簡述開展小學教育科學研究的意義。
三、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可任選兩小題作答,3小題全做者,按前兩小題計分。每小題14分,共28分)
25.某語文教師想了解一段時期小學語文教科書課文內(nèi)容方面的演變,不知從何入手,特別想得到有關研究方法的幫助。
請幫助這位語文教師解決下列問題:
(1)該研究應采用哪種具體研究方法?
(2)如何確定抽樣內(nèi)容及分析類目?
(3)該研究應采用哪種具體模式?
26.試述教育理論研究的基本過程。
27.下列是某組學生某次測驗成績:
60,65,80,85,95
求60分的標準分(保留整數(shù))。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一般而言,下列教育語句中能夠區(qū)分真假,可以作為教育命題的是( )
A.祈使句 B.疑問句
C.感嘆句 D.陳述句
2.研究從未有人涉足的對象領域的課題是( )
A.開拓性課題 B.創(chuàng)見性課題
C.熱門性課題 D.再生性課題
3.從教育科學的某一理論或一般性陳述出發(fā)推出新結論,推論出某特定假設屬于( )
A.預測性假設 B.描述性假設
C.演繹假設 D.歸納假設
4.在人工控制的環(huán)境中進行的系統(tǒng)的觀察屬于( )
A.實驗觀察法 B.自然觀察法
C.直接觀察法 D.間接觀察法
5.為了比較而研究的、他人曾經(jīng)提出與完成過的課題是( )
A.熱門性課程 B.再生性課題
C.承續(xù)性課題 D.創(chuàng)見性課題
6.研究者在比較自然的條件下通過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學儀器,在一定時間、一定空間內(nèi)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并描述教育現(xiàn)象的方法稱為( )
A.教育觀察法 B.教育調查法
C.教育實驗法 D.教育理論研究
7.中學的生物測驗屬于 ( )
A.人格測驗 B.能力傾向測驗
C.智力測驗 D.成就測驗
8.按照教育和心理測量的嚴格要求,由專家研制的、適用面廣泛的、關于某些特殊問題測量的量表性問卷是( )
A.自編問卷 B.標準化問卷
C.送發(fā)問卷 D.郵寄問卷
9.只有一個粗略的訪談提綱,對訪談過程沒有嚴格規(guī)定的訪談調查是( )
A.個別訪談 B.集體訪談
C.結構性訪談 D.非結構性訪談
10.下列選項中,不是教育實驗基本要素的是( )
A.自變量 B.因變量
C.常量 D.無關變量
11.在教育實驗中,前實驗設計中的單組僅后測設計可用符號表示為( )
A.IG X Y B.IG Y1 X Y2
C.IG C.IG
12.在觀察前有詳細的觀察計劃,明確的觀察指標體系,而且在觀察時嚴格按計劃進行,能對整個觀察過程進行系統(tǒng)地、有效地控制和完整、全面地記錄屬于( )
A.直接觀察法 B.間接觀察法
C.無結構觀察法 D.有結構觀察法
13.根據(jù)實驗對變量的操縱和控制的程度和水平的不同,可將實驗分為( )
A.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 B.前實驗、準實驗和真實驗
C.探索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 D.單因子實驗和多因子實驗
14.要求面向實際,從對象的思考中提出新問題屬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 )
A.類比與移植的策略 B.懷疑的策略
C.探究與體察的策略 D.變換思維角度的策略
15.可用來為教育實踐活動提供行動規(guī)范、價值觀的教育定義屬于( )
A.約定性定義 B.描述性定義
C.綱領性定義 D.操作性定義
16."不同家庭背景對小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的影響的調查"是( )
A.常模調查 B.抽樣調查
C.比較調查 D.普遍調查
17.在非概率抽樣中,只抽取對研究者來說為方便的那一小部分研究對象作為樣本的方法是( )
A.定額抽樣 B.維度抽樣
C.定標抽樣 D.方便抽樣
18.從學術論文的本論部分的結果安排看,圍繞設立的若干平行分論點的論證而論證中心論點的形式是( )
A.層遞推論式 B.平列分論式
C.平列層遞結合式 D.綜合論述式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
19.簡述教育科學研究的操作原則。
20.教育現(xiàn)場觀察中,現(xiàn)場筆記應包括哪些主要內(nèi)容?
21.研究者個體研究能力一般包括哪些內(nèi)容?
22.何為教育科學研究成果?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的類型有哪些?
23.簡述訪談調查法的優(yōu)點。
24.簡述開展小學教育科學研究的意義。
三、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可任選兩小題作答,3小題全做者,按前兩小題計分。每小題14分,共28分)
25.某語文教師想了解一段時期小學語文教科書課文內(nèi)容方面的演變,不知從何入手,特別想得到有關研究方法的幫助。
請幫助這位語文教師解決下列問題:
(1)該研究應采用哪種具體研究方法?
(2)如何確定抽樣內(nèi)容及分析類目?
(3)該研究應采用哪種具體模式?
26.試述教育理論研究的基本過程。
27.下列是某組學生某次測驗成績:
60,65,80,85,95
求60分的標準分(保留整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