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注稅奇跡之旅”——云山流水

字號:

等了五十三天,可算盼到了,2006年8月18日,11:46,收到那個短信,五科全過了,六年漫漫考證路終于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得知成績之后不到兩分鐘,第一個詢問電話打來了,是信子,她比我還高興;第二個是耶耶,“怎么樣?我是第幾個知道的?”,很遺憾的告訴她,不是第一個,電話那頭連著哼了好幾聲;第三個是LP,由于前兩個電話來的太快,沒能第一時間向LP匯報,才十分鐘時間,她就成了第三個知道的,又是哼哼哼;第四個是棋JJ;第五個是草;第六個是耶的老伴;比較可惜的是月,沒有方便的通訊手段,無法及時溝通......總之,所有得知成績的人都為我感到高興,我很感動。可高興勁還沒過去,耶耶就布置了命題作文,還有字數(shù)要求,哎,命苦呀,從小就討厭寫作文,因為從來沒及格過;也沒招,湊吧,希望能湊到2750:(
    考注稅的理由
     還是在備考05年稅法的時候,乾坤劍客曾經(jīng)問過我:“老兄有沒興趣考注稅?”這是注稅第進入我的視線,當時未置可否,因為正是備考稅法的關(guān)鍵時刻,沒敢分心??纪甓惙ㄐ菹⒘藘商?,覺得接下來還是找點試考考吧,不然沒事可干呀。忘記考試的好方法,就是轉(zhuǎn)移注意力,馬上投入下一輪的學習吧,于是,第三天,9月19日,跑到注稅區(qū)開了個帖子,算是備考注稅的開始吧,從此開始我的注稅奇跡之旅。
    278天紀實
     從2005年9月19日到2006年6月23日,為了CTA,奮斗了278天。整個學習過程基本上劃分為五個階段。
    一、在沒有新教材之前,利用05資料將注稅大致過一遍
    2005.09.19--2006.01.26:了解注稅
    完成一遍課件學習,效果不甚理想、時間浪費不少、學習內(nèi)容也偷工減料;以后爭取改正:)
    二、領(lǐng)取新教材之后,基本上按四遍來計劃:
    (一)2006.1.28—2006.3.13:第一遍
    1、耗時45天,累計學習時間130H(未扣除訴衷腸時間,平均每天半小時以上)。
    2、一味追求速度,純粹看教材,未做任何習題,甚至連教材的例題也未細看。
    3、三稅與財會的看書速度過快,近乎蜻蜓點水。
    4、法律看書速度太慢,猶如蝸牛爬行。
    5、泡網(wǎng)時間有點多。
    以后需改進的地方:
    1、學習要扎實,不能流于形式,學一分鐘就應(yīng)有一分鐘的效果。
    2、珍惜時間,一寸光陰一寸金,盡量把握有間里的每一天。
    3、戒驕戒躁,學習狀態(tài)良好時別飄,狀態(tài)低迷時別沉。
    4、減少泡網(wǎng)時間(特指晚上,上班及加班不限)。
    (二)2006.03.14--2006.04.27 :第二遍
    1、耗時45天,累計學習時間155H;較第一階段增加學習時間25小時,還算是有進步:)
    2、主要內(nèi)容:五科教材+五科習題+法律講座。
    以后需改進的地方:
    1、學習要扎實,不能流于形式。
    2、珍惜時間,把握有間里的一分一秒。
    (三)2006.04.28--2006.05.30:第三遍
    1、耗時33天,累計學習時間125H;較第二階段略有進步:)
    2、主要內(nèi)容:五科教材+五科習題+少量模擬題。
    以后需改進的地方:
    1、學習要講究方法,學會取舍,不求面面俱到。
    2、爭分奪秒,時間不多了。
    (四)2006.06.01--2006.06.23:沖刺階段
    1、結(jié)合教材,將各科串講認真過一遍。
    2、選擇性聽部分法律強化講座。
    3、適當關(guān)注歷年考題。
    4、模擬題,盡量多練。
    注稅考試總的說
     如何能取得一個理想的成績呢,我認為應(yīng)該做到以下幾點:
     1、量力而行,相信自己。報名時慎重一點,CTA的難度雖然比不上CPA,可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報考科目。相信有很多朋友都在邊工作邊考試,這樣,學習時間是否充足就成了報考的一個關(guān)鍵因素,如果自己能控制的時間較充足,完全可以沖擊五科;不然,好能仔細權(quán)衡一下,報考幾科合適。另外,由于“三稅”之間具有很緊密的關(guān)聯(lián)性,盡可能在同一個年度報考。
     2、坐言起行,馬上行動。各類考試通常從報名到考試都不足半年,顯然時間是不夠的,所以要盡早準備,從你做出決定那一刻開始行動起來。套用某位網(wǎng)校紅人的話:“早點開始比較好哦,不用挑那么好的日子做起點的:)”
     3、切合實際,詳盡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考試也是如此,必須切合實際,制定可行的計劃。總體來講,計劃應(yīng)該遠略近詳;總的計劃可以粗一些,將全部學習時間劃分幾個大的階段,初步定出每個階段的任務(wù)與目標;然后再將近階段的計劃細化,認真執(zhí)行;一個階段結(jié)束后,就可以根據(jù)執(zhí)行的情況來修正下一階段的計劃并細化,以此類推。
     4、持之以恒,堅持到底。一個學習周期下來,少說也得半年以上,堅持下來實屬不易。堅持,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精神,比考試成績本身更重要。只要自己堅持到底,便是成功。
     5、調(diào)整心態(tài),樹立信心。在漫長的學習中,難免遇到困難,一定要給自己打氣,不能輕言放棄;不要給自己過多的壓力,釋放自己,以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來學習,效果會好很多。有信心,一切皆有可能。
     另外,我在《從初級到注會》就強調(diào)過,經(jīng)驗永遠是別人的。我覺得這點非常重要,別人的成功經(jīng)驗與其自身的實際情況密不可分,移植經(jīng)驗是不可能成功的。比如,我的好幾個妹妹都練就了一心多用的本領(lǐng),可以一邊聽課一邊聊天,可換了我就不成。借鑒他人成功經(jīng)驗是必要的,但僅僅是借鑒,而不是照搬。
    注稅各科分別說
     說是分別說,其實沒法分別說,原因是稅法I、稅法II、稅務(wù)代理實務(wù)三科之間的聯(lián)系太緊密了,只能一起說了。
     一、財務(wù)與會計:我學的專業(yè)是會計,從事的工作是會計,對我而是為說,會計就相對輕松一點。從初級、中級、注會、注稅這么一路考來,次次少不了會計,幸好沒怎么失誤過。應(yīng)該說,對于會計科班背景的朋友,會計不是什么大問題,不過,要加強一下答題速度的練習,因為題量較大,平時不提高速度,考試時可能會不夠時間。
     二、稅收相關(guān)法律:法律是注稅考試中難的一科。其實,并不是相關(guān)法律的全部內(nèi)容都難,其中的民商實體法應(yīng)該是我們熟悉的,以前我們所未涉及的才是難的:行政法部份、刑法部份與民事訴訟法。我考分不高,也就談不上什么經(jīng)驗,就覺得好能參加輔導學習,讓老師帶領(lǐng)我們?nèi)グ盐罩匾R點;除此之外,那就是多看,多記。還要一提的是,如果你在論壇學習,那恭喜你,你可以跟著七月菊學法律,絕對錯不了。
     三、三稅:應(yīng)該說,三稅與注會的稅法有很多相似之處。夏臻老師曾做過以下精辟分析《關(guān)于CTA稅法I、II與CPA稅法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聯(lián)系:1.都是稅法,似乎是廢話,但這是說兩者的應(yīng)試范圍是一致的,所考核的內(nèi)容實質(zhì)是相同的;這是共同的基礎(chǔ)所在。2.在各自的資格考試中都是有一定難度的科目。也就是說不論是注會的稅法還是注稅的稅法一和稅法二,在各自的五科中還是有難度的,并非背一背就可以,需要下一定的工夫;3.稅法是為了執(zhí)行的,所以也不會是很高深的東西,不論是注冊稅務(wù)師考試,還是注冊會計師考試,都是職業(yè)資格考試,所以不會有理論上的難度,故而只要努力多看、多記、多想就會有很大的進步,在學習的時候還要多總結(jié)。
     區(qū)別:1.兩者側(cè)重點不同。在注稅的教材中含有一些稅收理論知識,其稅法理論也比注會的多,這是學習的注稅教材的一個優(yōu)點。一些朋友學習稅法有困難,就在于不能理解稅收和稅法的一些基本問題,注稅中有了講解,理解起來方便多了。注會在稅法中含有一些實務(wù)的問題,這是因為在注稅中是單獨有一門叫“稅務(wù)代理實務(wù)”的科目講解,所以稅法一、二中重點是講解稅種,對于程序方面很少涉及。2.兩者行文風格不同。個人感覺注稅教材寫得容易讓人理解,而注會教材有時讓人讀來很費解。3.兩者難度不同。盡管兩者在各自的五科中占有很重的分量,但就稅法自身在兩者中比較,注稅難度略低于注會。4.兩者在一些具體內(nèi)容方面存在不同。這主要是由于兩者是不同的編寫者,在引述法規(guī)的時候,更新程度不同,有的部分注會已經(jīng)更新,但注稅還沒有;有的部分注稅已經(jīng)更新,但注會卻還沒有。另外,兩者在講解的內(nèi)容上具體范圍也略有不同,有的注稅講了,注會不講;有的則剛好相反。
     在三稅中,稅代難,難度與法律不相上下,這一科,我的感覺是怎么學也不管用,看書吧,看了N遍,跟沒看一個樣;聽課吧,一聽全都會,可一做題就傻眼。很是郁悶,好在稅I、II的基礎(chǔ)還算不錯,所以能僥幸蒙過稅代。這也說明,稅法學好了,對稅代是很有幫助的;否則,對稅法掌握不好,那稅代基本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