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字號:

Kelly與Maggie Ip都是社區(qū)義工活動、多文化主義的積極帶頭人。對他們而言,義工工作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就像做家務、購物。
    Kelly與Maggie Ip
    工作在加國“多元文化建設”第一線
    上世紀60年代,Kelly Ip還在渥太華大學讀書時與Maggie一見鐘情,后登記結婚。
    開始,Kelly只是來加攻讀藝術學位,并未打算留下定居,當遇到Maggie后事情發(fā)生了轉(zhuǎn)變。Kelly笑著說:“那時渥太華的中國女生不多,她剛來這里時我?guī)土怂芏?,之后我們便開始約會?!?BR>    Maggie回憶說:“初來乍到,在陌生的環(huán)境里我感到很害怕,Kelly對我非常友好,使我對加拿大有了極好的印象。”事實上,作為國際留學生學會會長的Kelly對所有的新生都熱情有加,廣受歡迎,Kelly說:“我學習不怎么努力,對義工及課外活動更感興趣。”
    他的熱心不僅為他贏得了真愛,更幫他在大學畢業(yè)后順利找到第一份工作。由于暑期曾在基督教青年會(YMCA)做過義工,畢業(yè)后Kelly很快申請到了YMCA少年教育項目助理一職,此后又升任成人教育項目助理。
    這時的Kelly不僅與Maggie墜入愛河,更深深喜愛上了加拿大,于是夫婦二人決定定居這里。
    1967年,Kelly受雇于聯(lián)邦秘書部(federal secretary of state department)從事促進加拿大團結統(tǒng)一的工作,“那時,我們從多民族的歌舞著手來進行文化交流。”
    1970年,Kelly調(diào)到溫哥華擔任地區(qū)聯(lián)絡官,“之所以派我做這項工作,是因為我的英語、法語都很好,專門負責與法語地區(qū)人民溝通?!?BR>    雖然Kelly長著一副東方人面孔,卻從未遭遇任何種族歧視,他說:“我很幸運,在加拿大生活的日子里,不論做學生、做義工還是從事行政工作,一直未遭遇任何歧視?!?BR>    那個時代,“多元文化”是加拿大的建設目標,用Kelly的話說,“加拿大的‘多元文化’理念一直非常超前,它代替了美國的‘文化熔爐’政策。讓人們在保留本族文化遺產(chǎn)的同時,開展與它民族文化交流。”Kelly為自己身處“多元文化建設”第一線感到自豪,他說:“加拿大為世界其它國家做出了好榜樣,我們的心胸更寬廣,更包容,提倡人人平等?!?BR>    1977年,新《公民法》(Citizenship Act)頒布,政府放寬移民政策,縮短移民申請輪候時間,此時Kelly被派往聯(lián)邦公民法庭做管理工作。后來,Kelly又擔任加拿大公民及移民部卑詩-育空(BC-Yukon)地區(qū)負責人。1997年他結束了成功的職業(yè)生涯光榮退休。
    也許Kelly的加拿大生活一直非常順遂,但他正確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義工”讓我們活的更充實
    Maggie也始終抱著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迎接一切挑戰(zhàn),Maggie在香港時是一名教師,來加拿大攻讀教育學碩士學位。但學位拿到后失望的發(fā)現(xiàn),無法得到安省教育行業(yè)認可,根本不能從事教學行業(yè)。
    此時的Maggie并未怨天尤人,決心換一個職業(yè)領域運用所學知識?!拔曳浅P疫\,去大學的招聘辦公室時恰逢聯(lián)邦政府現(xiàn)場招聘,我坐在接待室等候,一位政府官員開始和我聊天,鼓勵我填寫一份職位申請表格?!盡aggie填寫了表格,出乎意料的接到面試電話,并在加拿大統(tǒng)計局得到了第一份工作。此后,她又調(diào)往醫(yī)療福利機構,負責評估醫(yī)學院畢業(yè)生的醫(yī)療專業(yè)水平。
    Maggie笑著說:“我一直都在做義工,為基督教青年會(YWCA)、United Way及移民服務機構?!?0年代初,Maggie與溫哥華年輕華人職業(yè)群體聯(lián)系,共同創(chuàng)辦了“SUCCES”華人服務機構。Maggie解釋說:“1968年—1972年間正逢中國文化*,大批華人從香港移民加拿大,這促使我想到與其它團體合辦一個華人移民社會服務機構?!?BR>    1993年,Maggie的孩子們長大了,她決定辭去溫哥華市議員一職,聽從醫(yī)生的勸導接受心臟手術。術后閑不住的Maggie同丈夫一起繼續(xù)從事義工工作,為周圍的同胞們無私奉獻著。Maggie補充說:“義工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購物或做家務,這是一種生活方式,現(xiàn)在Kelly和我都感到很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