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心理學試題
課程代碼:0003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從復雜的刺激環(huán)境中將有關(guān)內(nèi)容抽出來組織成知覺對象,其他部分則留為背景,這是 (?。?BR> A.知覺理解性
B.知覺整體性
C.知覺選擇性
D.知覺恒常性
2.在心理學中,有預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稱為(?。?BR> A.隨意注意
B.隨意后注意
C.不隨意注意
D.集中注意
3.“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譯音,其含義是( )
A.行為
B.精神
C.整體
D.人本主義
4.有一種記憶系統(tǒng)的特點是:保持時間為幾十至幾百毫秒,存儲形式為視覺表象和聲音表象,如果不被注意或編碼,就會自動消退。此種記憶系統(tǒng)是(?。?BR> A.瞬時記憶
B.工作記憶
C.短時記憶
D.長時記憶
5.學習者利用原有經(jīng)驗進行新的學習,理解新的信息,此種學習稱為( )
A.接受學習
B.發(fā)現(xiàn)學習
C.意義學習
D.機械學習
6.在認知心理學中,表征是指(?。?BR> A.客觀事物在頭腦中的呈現(xiàn)方式
B.客觀事物的表面特征
C.形象代碼
D.語義代碼
7.心理學家常用“人工概念”的方法研究概念的形成。首創(chuàng)這一方法的心理學家是 (?。?BR> A.赫爾
B.詹姆士
C.梅耶
D.吉爾福特
8.已學過的舊信息對學習新信息的抑制作用,稱為(?。?BR> A.首因效應
B.近因效應
C.倒攝干擾
D.前攝干擾
9.在學習新知識和解決新問題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且主要受人的生物學因素影響的能力是 ( )
A.流體能力
B.晶體能力
C.模仿能力
D.創(chuàng)造能力
10.一名兒童的智力年齡是10歲,實足年齡是8歲,他的比率智商是( )
A.80
B.100
C.120
D.125
11.當活動難度較大時,有利于提高活動效率的動機強度為(?。?BR> A.低
B.中等偏低
C.中等偏高
D.高
12.馬斯洛需要層次中,由低到高排列的第四層次為(?。?BR> A.歸屬與愛的需要
B.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C.安全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13.俗話說“江山易改,稟性難移”。這表明人格具有(?。?BR> A.獨特性
B.復雜性
C.穩(wěn)定性
D.綜合性
14.反應慢、但精確性高的認知方式屬于(?。?BR> A.沖動型
B.沉思型
C.系列型
D.同時型
15.林黛玉的“清高、率直、聰慧、孤僻、內(nèi)向、抑郁、敏感”等特質(zhì),屬于(?。?BR> A.共性特質(zhì)
B.首要特質(zhì)
C.中心特質(zhì)
D.次要特質(zhì)
16.把自己的不當、失誤轉(zhuǎn)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歸結(jié)為他人,這種心理防御機制是(?。?BR> A.反向
B.投射
C.轉(zhuǎn)移
D.退行
17.導致去個體化的主要原因是(?。?BR> A.群體極化
B.社會惰化
C.從眾性
D.匿名性
18.在全新的生活環(huán)境中,陌生的風俗習慣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會使人產(chǎn)生心理壓力。這種壓力源屬于(?。?BR> A.軀體性壓力源
B.心理性壓力源
C.社會性壓力源
D.文化性壓力源
19.兒童知覺開始形成并有所發(fā)展是在( )
A.兒童前期
B.嬰幼兒期
C.兒童后期
D.青少年早期
20.社會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有時他人在場不但不能促進個體行為效率的提高,反而會使工作效率下降。這種現(xiàn)象稱為(?。?BR> A.從眾
B.群體思維
C.去個體化
D.社會干擾
二、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21.道德感
22.實驗法
23.聚合思維
24.關(guān)鍵期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25.簡述學習心理學的意義和作用。
26.簡述社會認知的過程。
27.簡述美國心理學家梅耶提出的學習過程模式。
28.簡述斯騰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論。
29.簡述動機的功能。
30.簡述人際交往的三種基本需要。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32小題任選1題,2題均答者,以前1小題計分,8分。第33小題必答,10分。共18分)
31.試述問題解決的概念、特征及其影響因素。(8分)
32.試述培養(yǎng)青少年良好性格的意義,并對如何培養(yǎng)提出建議。(8分)
33.試述心理挫折的應對策略。(10分)
心理學試題
課程代碼:0003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從復雜的刺激環(huán)境中將有關(guān)內(nèi)容抽出來組織成知覺對象,其他部分則留為背景,這是 (?。?BR> A.知覺理解性
B.知覺整體性
C.知覺選擇性
D.知覺恒常性
2.在心理學中,有預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稱為(?。?BR> A.隨意注意
B.隨意后注意
C.不隨意注意
D.集中注意
3.“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譯音,其含義是( )
A.行為
B.精神
C.整體
D.人本主義
4.有一種記憶系統(tǒng)的特點是:保持時間為幾十至幾百毫秒,存儲形式為視覺表象和聲音表象,如果不被注意或編碼,就會自動消退。此種記憶系統(tǒng)是(?。?BR> A.瞬時記憶
B.工作記憶
C.短時記憶
D.長時記憶
5.學習者利用原有經(jīng)驗進行新的學習,理解新的信息,此種學習稱為( )
A.接受學習
B.發(fā)現(xiàn)學習
C.意義學習
D.機械學習
6.在認知心理學中,表征是指(?。?BR> A.客觀事物在頭腦中的呈現(xiàn)方式
B.客觀事物的表面特征
C.形象代碼
D.語義代碼
7.心理學家常用“人工概念”的方法研究概念的形成。首創(chuàng)這一方法的心理學家是 (?。?BR> A.赫爾
B.詹姆士
C.梅耶
D.吉爾福特
8.已學過的舊信息對學習新信息的抑制作用,稱為(?。?BR> A.首因效應
B.近因效應
C.倒攝干擾
D.前攝干擾
9.在學習新知識和解決新問題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且主要受人的生物學因素影響的能力是 ( )
A.流體能力
B.晶體能力
C.模仿能力
D.創(chuàng)造能力
10.一名兒童的智力年齡是10歲,實足年齡是8歲,他的比率智商是( )
A.80
B.100
C.120
D.125
11.當活動難度較大時,有利于提高活動效率的動機強度為(?。?BR> A.低
B.中等偏低
C.中等偏高
D.高
12.馬斯洛需要層次中,由低到高排列的第四層次為(?。?BR> A.歸屬與愛的需要
B.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C.安全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13.俗話說“江山易改,稟性難移”。這表明人格具有(?。?BR> A.獨特性
B.復雜性
C.穩(wěn)定性
D.綜合性
14.反應慢、但精確性高的認知方式屬于(?。?BR> A.沖動型
B.沉思型
C.系列型
D.同時型
15.林黛玉的“清高、率直、聰慧、孤僻、內(nèi)向、抑郁、敏感”等特質(zhì),屬于(?。?BR> A.共性特質(zhì)
B.首要特質(zhì)
C.中心特質(zhì)
D.次要特質(zhì)
16.把自己的不當、失誤轉(zhuǎn)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歸結(jié)為他人,這種心理防御機制是(?。?BR> A.反向
B.投射
C.轉(zhuǎn)移
D.退行
17.導致去個體化的主要原因是(?。?BR> A.群體極化
B.社會惰化
C.從眾性
D.匿名性
18.在全新的生活環(huán)境中,陌生的風俗習慣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會使人產(chǎn)生心理壓力。這種壓力源屬于(?。?BR> A.軀體性壓力源
B.心理性壓力源
C.社會性壓力源
D.文化性壓力源
19.兒童知覺開始形成并有所發(fā)展是在( )
A.兒童前期
B.嬰幼兒期
C.兒童后期
D.青少年早期
20.社會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有時他人在場不但不能促進個體行為效率的提高,反而會使工作效率下降。這種現(xiàn)象稱為(?。?BR> A.從眾
B.群體思維
C.去個體化
D.社會干擾
二、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21.道德感
22.實驗法
23.聚合思維
24.關(guān)鍵期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25.簡述學習心理學的意義和作用。
26.簡述社會認知的過程。
27.簡述美國心理學家梅耶提出的學習過程模式。
28.簡述斯騰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論。
29.簡述動機的功能。
30.簡述人際交往的三種基本需要。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32小題任選1題,2題均答者,以前1小題計分,8分。第33小題必答,10分。共18分)
31.試述問題解決的概念、特征及其影響因素。(8分)
32.試述培養(yǎng)青少年良好性格的意義,并對如何培養(yǎng)提出建議。(8分)
33.試述心理挫折的應對策略。(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