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稅務師知識點總結(公司法)(二)

字號:

股東會對公司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分立、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作出決議,對發(fā)行公司債券作出決議,對公司的合并、分立、變更公司形式、解散和清算等事項作出決議,修改公司章程等決議,必須經過代表2/3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
     有限責任公司高董事會,其成員為3-13人。
     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可以提議召開董事會會議。
     召開董事會會議,應當于會議召開10日前通知全體董事。
     有限責任公司設經理,由董事會聘任或者解聘。經理對董事會負責,列席董事會會議,行使公司章程和董事會賦予的職權。
     執(zhí)行董事兼任公司經理。
     監(jiān)事會是公司專門行使內部監(jiān)督權的職能機關。
     監(jiān)事會由股東代表和適當比例的公司職工代表組成,具體比例由公司章程規(guī)定。監(jiān)事會中的職工代表由公司職工選舉產生。
     國有獨資公司不設股東會,由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或者國家授
     權的部門,授權公司董事會行使股東會的部分職權,決定公司的重大事項,但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增減資本和發(fā)行公司債券,必須由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或者國家授權的部門決定。
     公司董事會成員為三人至九人,由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或者國家授權的部門
     按照董事會的任期委派或者更換。董事會成員中應當有公司職工代表。董事會中
     的職工代表由公司職工選舉產生。董事會設董事長一人,可以視需要設副董事長。董事長、副董事長,由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或者國家授權的部門從董事會成員中指定。董事長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為人民幣一千萬元。
     股東大會應當每年召開一次年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在二個月內召開臨時股東大會:
     (一)董事人數(shù)不足本法規(guī)定的人數(shù)或者公司章程所定人數(shù)的三分之二時;
     (二)公司未彌補的虧損達股本總額三分之一時;
     (三)持有公司股份百分之十以上的股東請求時;
     (四)董事會認為必要時;
     (五)監(jiān)事會提議召開時。
     股東大會作出決議,必須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半數(shù)以上通過。股東大會對公司合并、分立或者解散公司作出決議,修改公司章程必須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
     股份有限公司設董事會,其成員為五人至十九人。
     股份的發(fā)行,實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必須同股同權,同股同利。
     發(fā)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年內不得轉讓。公司董事、監(jiān)事、經理應當向公司申報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并在任職期間內不得轉讓。公司不得收購本公司的股票,但為減少公司資本而注銷股份或者與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時除外。 
     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其股票上市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管理部門批準已向社會公開發(fā)行;
     (二)公司股本總額不少于人民幣五千萬元;
     (三)開業(yè)時間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連續(xù)盈利;原國有企業(yè)依法改建而設立的,或者本法實施后新組建成立,其主要發(fā)起人為國有大中型企業(yè)的,可連續(xù)計算;
     (四)持有股票面值達人民幣一千元以上的股東人數(shù)不少于一千人,向社會公開發(fā)行的股份達公司股份總數(shù)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四億元的,其向社會公開發(fā)行股份的比例為百分之十五以上;
     (五)公司在最近三年內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
    (六)國務院規(guī)定的其他條件。
     破產法
     破產法的調整范圍僅限于債務人喪失清償能力、不能清償?shù)狡趥鶆盏奶貏e情況;破產法是集實體與程序為一體的綜合性法律;破產法的實施有賴于其他相關法律制度的建立、建全。
     破產法適用于全民所有制企業(yè)。民事訴訟法適用于具有法人資格的集體企業(yè)、聯(lián)營企業(yè)、私營企業(yè)以及設在中國領域的中外合資企業(yè)、中外合作經營企業(yè)和外資企業(yè)等非全民所有制企業(yè)。
     不具備法人資格的企業(yè)、個體工商戶、合伙組織、農村承包經營戶不具備破產主體資格。
     企業(yè)由債權人申請破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宣告破產:
     (一) 公用企業(yè)和與國計民生有重大關系的企業(yè),政府有關部門給予資助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幫助清償債務的;
     (二) 取得擔保,自破產申請之日起六個月內清償債務的。
     (三) 企業(yè)由債權人申請破產,上級主管部門申請整頓并且經企業(yè)與債權人會議達成和解協(xié)議的,中止破產程序。
     不能清償?shù)狡趥鶆站褪俏覈髽I(yè)破產程序開始的法定原因。
     破產案件由債務人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債務人住所地指債務人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債務人無辦事機構的,由其注冊地人民法院管轄。
     債權人和債務人均有權提出破產申請。
     債務人提出破產申請有條件限制,應當提交其上級主管部門同意其破產的文件。
     人民法院收到破產申請后,應當在7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破產申請人對不予受理破產申請的裁定不服的,有權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上訴的期限為自裁定送達之日起10日內。
     破產申請人對駁回破產申請的裁定不服的,有權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上訴的期限為自裁定送達之日起10日內。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后,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
     企業(yè)監(jiān)管組向人民法院負責,接受人民法院的指導、監(jiān)督。
     債權人應當在收到受理通知后1個月內,未收到通知的債權人應當自公告之日起3個月內,向人民法院申報債權,說明債權的數(shù)額和有無財產擔保,并且提交有關證明材料。逾期未申報債權的,視為自動放棄債權。
     債權人會議,是債權人依人民法院的通知或公告組成的,表達債權人共同意思,對有關破產事項進行決議的機構。它由所有債權人組成,是一個臨時性機構,不是民事活動的權利主體,其所做出的各項決議要由破產管理人即清算組等相應機構執(zhí)行。
     所有債權人均為債權人會議成員。
     有表決權的債權人:1.無財產擔保的2.放棄優(yōu)先受償權利的有財產擔保的3.未能就擔保物受足額清償?shù)挠胸敭a擔保的4.已代替?zhèn)鶆杖饲鍍攤鶆盏谋WC人或者連帶債務人以及其他要依破產程序行使權利的債權人。
     當債權人兼有財產擔保和無財產擔保債權人雙重身份時,雖享有表決權,但所代表的債權數(shù)額僅限于無財產擔保的部分。
     第一次債權人會議由人民法院負責召集并主持,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公告三個月內期滿后召開。
     債權人會議的職權是:
     1.討論并審查債權的證明材料,債權的財產擔保情況及數(shù)額。
     2.討論通過和解協(xié)議草案;
     3.審閱清算組的清算報告
     4.討論通過破產財產的處理和分配方案。
    債權人會議的決議,由出席會議的有表決權的債權人的過半數(shù)通過,并且其所代表的債權額,必須占無財產擔保債權總額的半數(shù)以上,但是通過和解協(xié)議草案的決議,必須占無財產擔保債權總額的三分之二以上。
     債權人認為債權人會議的決議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或者侵害及合法權益,可以在債權人會議作出決議后七日內提請人民法院裁定。
     和解申請由債務人即被申請破產的企業(yè)提出。
     債務人提出和解申請,應與債權人會議達成和解協(xié)議并經法院裁定認可并公告,和解才能成立。
     整頓申請須由被申請破產企業(yè)的上級主管部門或者被申請破產企業(yè)以股東會議名義,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后三個月內提出。整頓的期限不超過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