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打工不易 衣錦還鄉(xiāng)更難

字號:

對于28歲的印度人拉茲·庫馬蘭來說,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的迪拜,曾經(jīng)是他夢中向往的城市。招工者的介紹令他充滿憧憬,他希望憑著自己的勞動,掙來一份衣錦還鄉(xiāng)的榮耀。然而荒漠中的工棚和低微的收入使他的美夢破滅了。有著相同遭遇的打工者們開始醒悟,走上了群起*的道路。美國《紐約時報》對此進行了報道。
    在印制精美的小冊子上,迪拜的高樓大廈熠熠生輝,海灘的景色賞心悅目,而最重
    要的是,那里似乎有無數(shù)的賺錢機會。庫馬蘭在印度喀拉拉邦的老鄉(xiāng)們,從那里打工回來后講述的故事也很誘人。但是庫馬蘭在那里待了5年,卻一直住在骯臟的地方,每月收入不足200美元。3月23日,和其他幾位建筑工人站在城市郊區(qū)沙漠中的工棚外面的庫馬拉對《紐約時報》記者說:“我原以為這里遍地都是黃金,我太傻了?!?BR>    21日晚上,因為不滿低工資和受到虐待,在這個將建造世界摩天大樓的工地上,數(shù)百名憤怒的工人集體*,引發(fā)了一場*。此事不僅凸顯出在這里干活的亞洲移民日益增長的不滿情緒,也反映出勞工們正在組織起來,群起對抗不公正待遇。
    多年來,像庫馬蘭這樣的人,愿意花任何代價,到這個富得流油的阿拉伯酋長國來,找份工作。他們通常要給那些昧著良心的中間人支付數(shù)千美元的費用,才能來到這里。在迪拜150萬人口中,有多達100萬人是外來移民。他們在這里干著各種各樣的工作,其中人數(shù)最多的就是建筑工人。絕大多數(shù)移民打工者來自印度次大陸和菲律賓。他們住的工棚在沙漠深處,到工地可能要走一兩個小時,然后干上12個小時才換班。由于生活費用增加,很多人已經(jīng)放棄了衣錦還鄉(xiāng)的夢想。還有些人走上了自殺的道路,而不是拿著空空的行囊回家。據(jù)印度領事館提供的數(shù)據(jù),2005年有84名南亞人在迪拜自殺,2004年為70人。
    作為壯工,庫馬蘭每月掙550迪拉姆,約合150美元。他把半數(shù)的血汗錢寄回家。剩下的錢只夠吃飯、抽煙和打電話。他不知道能否還清來迪拜前借的債?!叭绻掖谟《?,像現(xiàn)在一樣玩命干活,我能掙到同樣的收入,”他說,“我沒有必要為了來這里而負債?!?BR>    去年9月,800名工人在迪拜市中心的主要道路上舉行*,*外國勞工受到的惡劣對待。迄今至少已發(fā)生了8次這樣大規(guī)模*活動。3月21日發(fā)生的*活動最為引人注目。在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的工地上,數(shù)百名工人趕跑了保安,沖進了工地管理者的辦公室,砸壞了電腦,把文件資料扔得到處都是,并且破壞了汽車和建筑機械。第二天他們來到工地,要求增加工資和改善工作條件。修建一處機場設施的數(shù)千名工人也放下了手中的工具,加入到*的行列之中。工人們將罷工堅持到23日,直到談判達成為止。
    一個人權組織的研究人員說,這是一次分水嶺式的事件。工人們組織起來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如果政府不能迅速解決存在的問題,這個國家的經(jīng)濟增長就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