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雙倍賠償適用的方式
《消法》第四十九條是否適用于商品房交易,之所以會出現見仁見智的局面,歸根結底是因為這把雙刃劍容易導致交易雙方的利益失衡。但是,如果我們肯定適用《消法》第四十九條在法律上并無障礙,原則是可行的,同時按上述,嚴格遵循《消法》第四十九條的本意而確定其在商品房交易中的適用范圍,那么,在商品房交易中適用《消法》第四十九條就應該是合法合理的(不再有利益失衡)。具體的適用,無非以下兩種方式:
1、由有關部門立法或給出司法解釋,按前面論述的方向具體確定《消法》第四十九條在商品房交易中的適用原則及范圍,強制性地進行雙倍賠償。
2、由商品房交易雙方按前述確定的原則和范圍,在合同中約定雙倍賠償的具體事項。此時,《消法》第四十九條的效力通過合同的約定而得以適用。
院的《解釋》關于雙倍賠償的規(guī)定(第八條、第九條關于欺詐及隱瞞的雙倍賠償,第十四條第(二)項關于建筑面積誤差超出約定范圍的雙倍賠償),沿用的就是第1種方式。雖然《解釋》在闡明其制定依據時,并未指出《消法》是依據之一,但其實《消法》必是其依據中的重點,因為依民法原理,懲罰性的雙倍賠償在法理上是很難說得通的。而《解釋》第十六條關于“當事人以約定的違約金過高為由請求減少的,應當以違約金超過造成的損失30%為標準適當減少”的規(guī)定,實已說明院已充分意識到《解釋》的雙倍賠償并不來自民法原理或正在適用的民法性法律。
《商品房買賣合同示范文本》關于雙倍賠償的規(guī)定(第五條第2款關于建筑面積誤差超出約定范圍的雙倍賠償,第十三條關于裝飾、設備不符合約定的雙倍賠償),沿用的是第2種方式。在《關于印發(fā)<商品房買賣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中,建設部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還明確地說:“各地要以推行新的《示范文本》為契機,加強房地產市場的管理,規(guī)范商品房銷售行為,切實解決老百姓購房的后顧之憂?!边@說到底,就是要達到《消法》關于雙倍賠償的規(guī)定的目的。
院的《解釋》和《商品房買賣合同示范文本》關于雙倍賠償的規(guī)定的范圍,各有側重。將兩者結合起來,倒能彌補彼此的不足。但兩者的互補反過來也說明兩者關于雙倍賠償的規(guī)定缺乏對法律和建筑做統(tǒng)一的梳理。-這就決定了兩者的不足:
⑴即便兩者相結合,其范圍與我們論述的雙倍賠償在商品房交易中可以適用的范圍相比,偏窄;
⑵無統(tǒng)一的原則致使兩者缺乏對雙倍賠償的實現做程序性的考慮,因而某些地方不免失之偏頗。比如,《解釋》第十四條關于面積超出約定范圍的規(guī)定與《商品房買賣合同示范文本》第五條第2款大致相同(前者實際上是參考后者制定的),似并無不合理之處,但是,如果開發(fā)商在商品房面積小于3%時已通知買受方有解約的權利,買受方并未解約也沒有支付不該支付的價款,此時讓開發(fā)商承擔雙倍賠償的責任實際上是不公的。當然,在具體的合同的簽訂中,這種不足是可以通過約定糾正的。
應該說明,藉合同的方式約定雙倍賠償,對商品房開發(fā)商而言,看似不公平,實則不然。因為我們所討論的雙倍賠償的適用原則和范圍,其實質無非是要求開發(fā)商加強規(guī)范內部管理罷。如果開發(fā)商能夠做到這一點,主動給予買受方以雙倍賠償,則買受方付款無疑會更加積極,開發(fā)商無疑也有更多的誠信。如此,開發(fā)商應更具有市場發(fā)展?jié)摿Α?BR> 另應強調說明,藉合同的方式運用雙倍賠償這把雙刃劍,實則是將規(guī)范房地產業(yè)的驅力由國家移交給市場,由外在轉向內在,因而對規(guī)范發(fā)展房地產市場應該更為根本。(院《解釋》中關于雙倍賠償的規(guī)定本身可以視為啟動這種市場機制的驅力。)也正因為如此,從建筑的技術經濟特點出發(fā),對如何公正地適用雙倍賠償作經濟法律探討,就顯得十分必要。
《消法》第四十九條是否適用于商品房交易,之所以會出現見仁見智的局面,歸根結底是因為這把雙刃劍容易導致交易雙方的利益失衡。但是,如果我們肯定適用《消法》第四十九條在法律上并無障礙,原則是可行的,同時按上述,嚴格遵循《消法》第四十九條的本意而確定其在商品房交易中的適用范圍,那么,在商品房交易中適用《消法》第四十九條就應該是合法合理的(不再有利益失衡)。具體的適用,無非以下兩種方式:
1、由有關部門立法或給出司法解釋,按前面論述的方向具體確定《消法》第四十九條在商品房交易中的適用原則及范圍,強制性地進行雙倍賠償。
2、由商品房交易雙方按前述確定的原則和范圍,在合同中約定雙倍賠償的具體事項。此時,《消法》第四十九條的效力通過合同的約定而得以適用。
院的《解釋》關于雙倍賠償的規(guī)定(第八條、第九條關于欺詐及隱瞞的雙倍賠償,第十四條第(二)項關于建筑面積誤差超出約定范圍的雙倍賠償),沿用的就是第1種方式。雖然《解釋》在闡明其制定依據時,并未指出《消法》是依據之一,但其實《消法》必是其依據中的重點,因為依民法原理,懲罰性的雙倍賠償在法理上是很難說得通的。而《解釋》第十六條關于“當事人以約定的違約金過高為由請求減少的,應當以違約金超過造成的損失30%為標準適當減少”的規(guī)定,實已說明院已充分意識到《解釋》的雙倍賠償并不來自民法原理或正在適用的民法性法律。
《商品房買賣合同示范文本》關于雙倍賠償的規(guī)定(第五條第2款關于建筑面積誤差超出約定范圍的雙倍賠償,第十三條關于裝飾、設備不符合約定的雙倍賠償),沿用的是第2種方式。在《關于印發(fā)<商品房買賣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中,建設部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還明確地說:“各地要以推行新的《示范文本》為契機,加強房地產市場的管理,規(guī)范商品房銷售行為,切實解決老百姓購房的后顧之憂?!边@說到底,就是要達到《消法》關于雙倍賠償的規(guī)定的目的。
院的《解釋》和《商品房買賣合同示范文本》關于雙倍賠償的規(guī)定的范圍,各有側重。將兩者結合起來,倒能彌補彼此的不足。但兩者的互補反過來也說明兩者關于雙倍賠償的規(guī)定缺乏對法律和建筑做統(tǒng)一的梳理。-這就決定了兩者的不足:
⑴即便兩者相結合,其范圍與我們論述的雙倍賠償在商品房交易中可以適用的范圍相比,偏窄;
⑵無統(tǒng)一的原則致使兩者缺乏對雙倍賠償的實現做程序性的考慮,因而某些地方不免失之偏頗。比如,《解釋》第十四條關于面積超出約定范圍的規(guī)定與《商品房買賣合同示范文本》第五條第2款大致相同(前者實際上是參考后者制定的),似并無不合理之處,但是,如果開發(fā)商在商品房面積小于3%時已通知買受方有解約的權利,買受方并未解約也沒有支付不該支付的價款,此時讓開發(fā)商承擔雙倍賠償的責任實際上是不公的。當然,在具體的合同的簽訂中,這種不足是可以通過約定糾正的。
應該說明,藉合同的方式約定雙倍賠償,對商品房開發(fā)商而言,看似不公平,實則不然。因為我們所討論的雙倍賠償的適用原則和范圍,其實質無非是要求開發(fā)商加強規(guī)范內部管理罷。如果開發(fā)商能夠做到這一點,主動給予買受方以雙倍賠償,則買受方付款無疑會更加積極,開發(fā)商無疑也有更多的誠信。如此,開發(fā)商應更具有市場發(fā)展?jié)摿Α?BR> 另應強調說明,藉合同的方式運用雙倍賠償這把雙刃劍,實則是將規(guī)范房地產業(yè)的驅力由國家移交給市場,由外在轉向內在,因而對規(guī)范發(fā)展房地產市場應該更為根本。(院《解釋》中關于雙倍賠償的規(guī)定本身可以視為啟動這種市場機制的驅力。)也正因為如此,從建筑的技術經濟特點出發(fā),對如何公正地適用雙倍賠償作經濟法律探討,就顯得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