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月(11月20日—12月20日)
這個月我也開始上班了,我們早晨6點起床,打開收音機聽新聞兼練聽力,7點左右出發(fā)上班。我丈夫每天來回用3個小時在路上,由于他是在倉庫上班,上班并不輕松,下班后再去學校學習實在辛苦,常常是一回到家吃完飯?zhí)上戮退恕O啾戎挛揖秃枚嗔?,每天來?個半小時,下班后還有時間回家做好飯,然后去學校。從周一至周四每天白天打工,晚上讀書,周五晚上就不用讀書了;周六我倆去人力資源中心,整理資料等等;周日去唐人街采購食物、洗衣服、收拾家,下午我去上PART-TIME班。
我在一家數(shù)據(jù)處理服務公司—BDP(BDP BUSINESS DATA SERVICE LIMITED)上班,這個公司有上千個職工,七八個大部門,分別是向加拿大石油公司、銀行、醫(yī)藥公司和保險公司等提供數(shù)據(jù)服務,這些大部門分為許多的小分部。專門為銀行提供服務的那個部門又有CIBC(加拿大帝國銀行)、SCOTIABANK(豐業(yè)銀行)、ROYALBANK(皇家銀行)、CITYBANK(城市銀行)和NATIONAL CITY BANK(花旗銀行)幾個分部,我在'CIBC GOVERNMENT STUDENT LOAN ADMINISTRATION CENTRE'(加拿大帝國銀行政府貸款中心)上班。我認識了天津人Q,和我一樣是通過政府的那個計劃進公司的,丈夫是浙江人,來加拿大半年了,在這個辦公室里就我們倆是大陸來的新移民。這個部門幾乎沒有一個正宗加拿大人,主管是一個在美國長大的廣東人M(不會說普通話),兩個付主管一個是西班牙人R,另一個是非洲人P,還有越南人、菲律賓人、印度人、斯里蘭卡人、巴基斯坦人和南美洲人等等,小小的辦公室里竟有來自七八個國家的人,這正體現(xiàn)了加拿大是個多民族的國家。
加拿大是個典型的移民國家,外來移民及其后裔占總?cè)丝诘?7%.民族構(gòu)成以英裔和法裔為主,還有意大利、德國、烏克蘭的歐洲人后裔。亞洲移民中以華裔居多,南亞的移民也日益增多。而當?shù)氐耐林用瘛〉诎踩撕鸵蚣~特人僅占全國人口的3%左右。1881-1885年,超過15000的中國人陸續(xù)抵達了BRITISH COLUMBIA(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他們是修建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的工人們。由于這是一個大工程,耗資巨大,施工時間很長,所以在修建鐵路的過程中死了很大一部分人,剩下的中國人就成了目前有記錄的第一批登陸加拿大的中國移民。我想,今天在加拿大的各個行業(yè)都有這些前輩們的后代。
我每天的工作是檢查電腦中已輸入的學生貸款申請表是否和原件一樣,遇到不一樣的地方就修改,如地址,備注等等,有時還會發(fā)現(xiàn)金額都輸錯了。上下班劃磁卡,上午有15分鐘休息時間,中午30分鐘吃飯(不算工作時間),下午有15分鐘休息。天天面對著電腦做同樣的工作,說話的時候很少,難得講一下英語也是錯詞滿天飛。我目前大的目標就是學好英語。
我的PART-TIME工作是在一個盤點服務公司(WESTERN INVENTORY COMPANY)當盤點工人。哪里需要我們公司提供盤點服務,我們便在哪里工作,通常是MALL(商場)里的商店。上下班在簽到紙上簽字,上班時不用多說話,埋著頭干就是了。這份工看起來不累,只是用掃描器不停地掃描各類盤點的貨物,但是我經(jīng)常干的頭暈眼花,手腳發(fā)麻。不過,一周我就干,幾個小時,累也就累那么一會兒,也掙不了多少錢,只不過為了得到經(jīng)驗。
開始上班后,我感到特別忙,每天白天上班,晚上學習,尤其是周末,有一大堆的家務活等著干,學習、去圖書館、 到人力資源中心、上PART-TIME班,聯(lián)系朋友,交流信息。周末,洋人們都抓緊時間享受生活,他們開車到野外郊游、燒烤,或到MALL里購物。同時,大部分新移民則積極利用兩天假日讀書學習,準備早日進入大學或?qū)W院學習。剛來的人根本沒有時間玩,不是忙著找工作就是忙著學習,有小孩的家庭還要輔導孩子,不停地與時間賽跑。周末對我們來說就是忙、忙、忙……一到周末,華人幾乎都涌到了唐人街,為了買菜,為了去中文圖書館,為了看一場中文電影等等等等,在大街上擠來擠去好不熱鬧,這時你才感到多倫多的中國人確實很多,難怪僅小多倫多就有三個唐人街區(qū),而且中區(qū)唐人街還是北美規(guī)模大的唐人街,西區(qū)和東區(qū)唐人街也在不斷的發(fā)展壯大,MISSISSAUGA(米西沙加)也有一個規(guī)模不小的唐人街。否則,哪能容得下這么多的人。聽說當年清朝的腐敗統(tǒng)治很不得人心,一些人遠涉重洋地來到北美,當?shù)厝藛栠@些中國人是哪國人,他們不愿意說自己是清(朝)人,唐朝是古代鼎盛的朝代,于是人們就說自己是唐(朝)人 .所就有了今天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之稱。
說起周末到唐人街買菜,我們倒很喜歡。因為我們早知道國外買菜都是性采購一周的食物,沒有車,搭公車、地鐵會很麻煩,所以我們買了一個小推車,一周的食物羅列整齊剛好能放進推車里,走路、上下車也很方便,這樣反而成了樂趣,邊逛街邊買菜。另外,周末在唐人街還可以拿到免費的中文報紙,如《大中報》、《加華新聞》(人民日報海外版)、《中華導報》和《電腦報》,《大中報》是多倫多首份由大陸移民創(chuàng)辦的商業(yè)報紙,以多倫多和大陸的消息為主。其實在加拿大早有中文報紙《星島日報》、《世界日報》和《明報》,它們主要以香港和臺灣的消息為主,大陸消息為輔出版發(fā)行?!缎菎u日報》是老字號的報紙,具有相當?shù)膶嵙Γ?9%的讀者是講粵語的人士,它的招工廣告特別多,一般要求講粵語。我認識許多人,來加拿大后在制衣廠工作,他們不是通過朋友介紹就是自己看《星島日報》去的,干了好幾年也沒有假日,更談不上福利了。一起上班的工友都是說漢語(粵語、閩南語等等),所以,在加拿大待了幾年,英語還是很差,生活還是屬于低線水平,和當年來的時候沒什么兩樣;《明報》是七年前登陸加國的后起之秀,獨具特色,《世界日報》屬于臺灣報社創(chuàng)辦,內(nèi)容豐富,印刷質(zhì)量好;《明報》和《世界日報》的大陸消息比《星島日報》多,所以除了大部分讀者是臺灣移民以外,目前已擁有許多的大陸移民讀者,這兩種報紙的招工廣告有要求講普通話的,但是工作機會不多。當然,多倫多還有很多當?shù)赜⑽膱蠹?,這些報紙上的工作相比之下好些,雇主一旦錄用了你,過了試用期后(一般是3—6個月),各種福利和制度都很完善,但是,應聘者的英文水平一定要過關。
因為我們沒有電腦,所以周末去人力資源中心用電腦上網(wǎng)、打印資料等等是我們每周必做的事兒,再沒有時間也得抽空去一趟。但有時查看資料書,內(nèi)容很多,不可能一時看得完,還有許多的信息想摘錄下來,這時人力資源中心就不是合適的地方了。圖書館才是個自由的信息世界,在里面看或借回家看都可以,各類書籍任你挑選,借上好幾本也無人問津。多倫多的圖書管理系統(tǒng)不得不讓我們佩服其完善性和科學性,而且分布廣,存書量大,種類齊全。
一個星期六的早晨,我和丈夫從地圖上密密麻麻的圖書館標示中找到了離家近的一個TORONTO PUBLIC LIBRARY(多倫多公立圖書館)。多倫多的公立圖書館多達上百處,分布在市區(qū)的各個角落,每一個小區(qū)附近都會有一個。圖書館一般都是兩層樓的建筑物,樓下是服務臺和兒童(讀物)活動區(qū),樓上是各類資料書、科技讀物,還有聲像磁帶、報刊雜志和小說。圖書館里也可以免費使用電腦,但是使用前要先登記,使用時間是半小時,而且打印資料要收費。辦理借書證免費,新移民只要將相關證件帶上,如護照、SIN卡和一個有你姓名、目前住址的信封,填張表格,管理人員做一番登記后,便可以領到一張借書證。每次憑借書證可以在圖書館借閱書籍3個星期左右,除了報紙不能借走以外,借書的數(shù)目和種類不限,逾期還書,則要罰$0.20一天。每天都有老年人來這里讀報,年輕人一般只閱讀招工廣告的專版內(nèi)容或是上網(wǎng)找工作。如果想借的書已經(jīng)被某人借走,那么,就要要求管理員將你的名字登記在等候名單上,有時候一本搶手的(電腦方面的)書等候者特別多,那得等很長時間。有,我想要借的一本書居然有十幾個人在等候,算算至少要等8、9個月,我可不想浪費時間在等上面,改借了別的相關書籍。一個圖書館不可能把所有的書都收集在一起,所以常常會遇到你要借的書在另一個分館,只要你在服務臺登記一下,將書調(diào)到你想要取書的那個分館即可。在你登記的時候,管理員會問你家里的電話號碼,等你登記的書到了或等候的書到了,圖書館有一個專門的自動語音服務系統(tǒng)會打電話通知你。
周末是圖書館熱鬧的時候,孩子們和父母來到圖書館,兒童讀物區(qū)坐滿了孩子,一個個天真無暇,一本正經(jīng)地閱讀著他們鐘愛的兒童讀物。在加拿大,不論走到哪里,都有屬于孩子們的一片天地,圖書館里有專門的兒童閱讀區(qū)和活動區(qū),鮮艷的顏色和有趣的布局,各種各樣的玩具和稀奇古怪的椅子、桌子,特別吸引孩子們,我感到兒童是幸福的。我也很喜歡兒童讀物,每次去圖書館我必定要去一趟兒童區(qū)。我目前的英語水平還不能讀太深奧和復雜的書籍,所以很適合讀孩子們的書,況且我一直沒放棄想做老師的本行工作,這樣對將來的工作和學習很有幫助。我的ESL老師就建議新移民多讀兒童讀物,過一段日子再讀難度大的書籍,時間再長些便可以試著讀小說或復雜的科技讀物。學習英語不能操之過急,才能一點一點地取得進步。
周末,有時我們還去教堂,教堂是個凈化靈魂的地方,不管你信不信教,只要從繁華的都市走進教堂,會立刻被它高雅的環(huán)境所吸引。教堂里的信徒們都是很友好的人,他們心的善良,熱情誠懇;他們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語言,共同的信仰,形成了一個團結(jié)的大家庭。原來,經(jīng)常聽朋友們講教堂里的人幫助某人找到工作或提供援助的故事,后來也發(fā)生在我們自己身上了。盡管我們沒有入教,也沒有那么多時間去教堂禮拜,但我們常常得到教堂里朋友的無償幫助。我和一個神父的妻子是要好的朋友,她80年代去香港教英語,對中國的飲食文化有所了解,所以我們有很多的共同語言,我的英語水平也在交流中得到了提高。
每周日的晚上11:00,我們會準時收看加拿大47 頻道的CFMT(CANADA FIRST MULTICULTURE TELEVISION加拿大多種文化電視頻道),電視臺的一個普通話節(jié)目—MANDARIN WIDE(國語廣角)。平時,47頻道播出不同語言(西班牙語、印度語、菲律賓語和粵語等等)的節(jié)目,大部分觀眾是來自南美州和亞洲的移民。每天晚上9點是粵語新聞,周六晚上還有粵語電視劇場,以前,我能聽懂些粵語,現(xiàn)在我的粵語水平能聽懂新聞內(nèi)容了(進步不小哦),只有星期日的晚上11點至12點是普通話節(jié)目。國外的人普遍認為,星期五是難熬的一天,因為盼著周末的到來,每分鐘每秒種都難以堅持了;星期一的工作效率是低的,因為星期六和星期日兩天徹底放松后,精疲力盡,回到辦公室象是掉進了漩渦,開始在各種人際關系和工作生活中旋轉(zhuǎn)。每個星期一我都沒有睡醒過,稀里糊涂地就過了一天,經(jīng)常在地鐵或公車上抓緊時間睡會兒,同時我也看到好多的中國人也和我一樣。
和我一起上班的Q已經(jīng)通過了考試,2000年1月就要入學讀COLLEGE了。由于她在國內(nèi)從事會計工作,所以她選擇了她的本行—會計學。來到加拿大的新移民,大多數(shù)的人都選擇先讀書后工作,因為移民在這里讀書學費較低,比一個國際學生低8、9倍,還能貸款,學習條件很好。我了解到,一個家庭中,一般是男的讀UNIVERSITY(大學),女的讀COLLEGE(學院),或是男的先讀或是女的先讀,總之誰先讀出一個當?shù)匚膽{就先找到好的工作,然后再供另一個人讀書,也有一起讀書一起畢業(yè)的。我和丈夫來之前也是這么安排的,他打算在他的專業(yè)(機械)內(nèi)攻讀碩士學位,我打算拿一個當?shù)氐腃OLLEGE文憑。我們先一邊打工,一邊學習,準備考試,明年就開始專職讀書。我很想學教師類專業(yè),但是語言要求很高,而且時間太長—6年,我聽了朋友的建議選擇讀會計學。后來我發(fā)現(xiàn),男的幾乎都是學習電腦專業(yè)或攻讀電腦類的學位,以前不是電腦專業(yè)的也轉(zhuǎn)行學電腦;98%的移民女性都青睞于會計學,剩下的也學電腦去了;有少部分人選擇商業(yè)。
電腦業(yè)是個飛速發(fā)展的行業(yè),如果沒有相應的基礎知識和年齡的優(yōu)勢,是不可能在社會上與當?shù)啬贻p畢業(yè)生競爭的。我的朋友W告訴我,她認識3個學電腦的移民朋友,都是女性,其中兩個是轉(zhuǎn)行學的,他們各方面條件不錯,但是前景不如預料的那么好。她們在學校學習的幾年里,語言已基本沒有問題了,畢業(yè)后得到了許多的面試機會。每次面試前都準備得不錯,自我感覺良好,面試那天到公司一看,等候面試的人中大多數(shù)是當?shù)氐陌兹四贻p小伙子,他們有扎實的語言基礎,靈活的頭腦,跳躍的思維和更高的學歷,還沒面試自己就知道結(jié)果會是如何。W的這3個朋友畢業(yè)快1年了,目前一個都沒有找到工作,即使那個原來在國內(nèi)學電腦專業(yè)的也一樣。不過,我們的朋友丁大姐就是個成功的例子。丁大姐以前是學醫(yī)的,在國內(nèi)做了11年的醫(yī)生,96年移民加拿大后轉(zhuǎn)行學習電腦,這對她來說是風馬牛不相及的行業(yè)轉(zhuǎn)換,期間也經(jīng)歷了一段很艱難的日子,但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是一位出色的電腦程序設計人員了,收入頗高。這說明,每個時期的情況不同,每個人的機遇也不一樣,幾年前電腦業(yè)競爭形勢不象今天這么水深火熱,在有限的就業(yè)范圍雖然比某些行業(yè)的就業(yè)范圍寬廣)內(nèi)卻涌現(xiàn)出那么多(比任何一個行業(yè)的競爭者都多)的競爭者,大部分的人只有被殘酷的淘汰。
會計專業(yè)也是一樣的情況,何況我將是轉(zhuǎn)行學習。我的同事菲律賓人A、斯里蘭卡人S和南美洲人T,她們都是當?shù)爻錾囊泼窈蟠Z言當然不在話下,可是當她們完成了COLLEGE的會計專業(yè)學習,拿到了文憑后卻沒有找到相關的專業(yè)工作,終隨便找了份不相干的工作。當她們知道我是才來的新移民后都說我很幸運,我沒有當?shù)氐奈膽{甚至沒有接受過當?shù)卣?guī)的文化教育,語言不夠好,卻和他們在同一個公司、同一個部門干著同樣的工作,確實讓他們感到不公平。話又說回來了,我們認識的朋友里也有成功的中國移民,畢業(yè)后找到了工作,有的人甚至還沒畢業(yè)便找到了專業(yè)工作。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這個社會每個行業(yè)都是該行業(yè)的專業(yè)人士競爭的對象,競爭市場激烈。但有的行業(yè),工作機會已遠遠滿足不了競爭需求,也許這個行業(yè)應該考慮拓寬就業(yè)范圍,也許我們不應該再來湊這個熱鬧了。想來想去,我終決定放棄學習會計專業(yè),還是學我的本專業(yè)—幼兒教育專業(yè),COLLEGE稱這個專業(yè)為'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簡稱'E.C.E.'.我丈夫沒有改變他的計劃,一切都在積極地準備之中……
工作中,同事之間的關系并不象國內(nèi)那樣的親密或疏遠,大家相互交流的時間不多,只有在休息時間聊一聊,剛開始我是聽的多,后來我也積極的參與話題,講的越來越多了,我的聽說能力就在不經(jīng)意之間一點點地得到改善。每天,辦公室里都放著音量很低的音樂,這樣工作起來比較輕松,心情愉快。在我們公司,星期一至星期四,從主管到一般工作人員都不能穿牛仔裝、運動裝和跑鞋上班;到了星期五可以隨便穿,有時還搞一些活動如抽獎、合伙吃一頓午飯、買彩票等等。所以星期五,每個人都青春煥發(fā),神采奕奕,下班后都有豐富的節(jié)目。我印象深的就是,每周舉行抽獎或買彩票的活動,公司里的洋同事總是躍躍欲試,爭相參加,很喜歡搞投機活動;相反的是,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不會參加(我們公司的中國人不少,大部分是移民),只是端坐在一旁湊湊熱鬧而已。然而,每次的結(jié)果都是'一家歡喜百家愁',于是,沒得到獎的人發(fā)誓下再也不參加了。到了第二次,他們照樣參加,一個不少,開獎的時間一到,立刻涌到宣布臺,等待興奮的時刻,這是國外辦公室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另外,這里的辦公室就象家一樣,有各種擺設點綴,還有茂密的植物和艷麗的鮮花;不過,主管的辦公室更具特色,電腦上放著毛絨玩具,到處都貼著小紙條我感到,在這樣的辦公室里工作正如他們所說的那樣,人在一個輕松的環(huán)境里工作,沒有壓抑的感覺,覺得辦公室象家一樣溫馨,每個人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大家齊心協(xié)力地工作,共同合作,同事之間的關系很和諧,很自然。
在這第二個月里,我們購置了些家具,還買了個電視機。剛來時,除了小件的生活用品,沒有桌子、椅子,沒有一樣家具……現(xiàn)在有床、一個五斗柜、一個小書櫥、兩張椅子和房東的一個大桌子(用于任何需要),慢慢的這個家被一點點的建立起來了。我知道,要是在國內(nèi)這些并不算什么,但是,在加拿大,我相信每個新移民都會覺得通過自己的雙手建立的這一切,顯得那么珍貴,也格外的高興。
這個月我也開始上班了,我們早晨6點起床,打開收音機聽新聞兼練聽力,7點左右出發(fā)上班。我丈夫每天來回用3個小時在路上,由于他是在倉庫上班,上班并不輕松,下班后再去學校學習實在辛苦,常常是一回到家吃完飯?zhí)上戮退恕O啾戎挛揖秃枚嗔?,每天來?個半小時,下班后還有時間回家做好飯,然后去學校。從周一至周四每天白天打工,晚上讀書,周五晚上就不用讀書了;周六我倆去人力資源中心,整理資料等等;周日去唐人街采購食物、洗衣服、收拾家,下午我去上PART-TIME班。
我在一家數(shù)據(jù)處理服務公司—BDP(BDP BUSINESS DATA SERVICE LIMITED)上班,這個公司有上千個職工,七八個大部門,分別是向加拿大石油公司、銀行、醫(yī)藥公司和保險公司等提供數(shù)據(jù)服務,這些大部門分為許多的小分部。專門為銀行提供服務的那個部門又有CIBC(加拿大帝國銀行)、SCOTIABANK(豐業(yè)銀行)、ROYALBANK(皇家銀行)、CITYBANK(城市銀行)和NATIONAL CITY BANK(花旗銀行)幾個分部,我在'CIBC GOVERNMENT STUDENT LOAN ADMINISTRATION CENTRE'(加拿大帝國銀行政府貸款中心)上班。我認識了天津人Q,和我一樣是通過政府的那個計劃進公司的,丈夫是浙江人,來加拿大半年了,在這個辦公室里就我們倆是大陸來的新移民。這個部門幾乎沒有一個正宗加拿大人,主管是一個在美國長大的廣東人M(不會說普通話),兩個付主管一個是西班牙人R,另一個是非洲人P,還有越南人、菲律賓人、印度人、斯里蘭卡人、巴基斯坦人和南美洲人等等,小小的辦公室里竟有來自七八個國家的人,這正體現(xiàn)了加拿大是個多民族的國家。
加拿大是個典型的移民國家,外來移民及其后裔占總?cè)丝诘?7%.民族構(gòu)成以英裔和法裔為主,還有意大利、德國、烏克蘭的歐洲人后裔。亞洲移民中以華裔居多,南亞的移民也日益增多。而當?shù)氐耐林用瘛〉诎踩撕鸵蚣~特人僅占全國人口的3%左右。1881-1885年,超過15000的中國人陸續(xù)抵達了BRITISH COLUMBIA(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他們是修建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的工人們。由于這是一個大工程,耗資巨大,施工時間很長,所以在修建鐵路的過程中死了很大一部分人,剩下的中國人就成了目前有記錄的第一批登陸加拿大的中國移民。我想,今天在加拿大的各個行業(yè)都有這些前輩們的后代。
我每天的工作是檢查電腦中已輸入的學生貸款申請表是否和原件一樣,遇到不一樣的地方就修改,如地址,備注等等,有時還會發(fā)現(xiàn)金額都輸錯了。上下班劃磁卡,上午有15分鐘休息時間,中午30分鐘吃飯(不算工作時間),下午有15分鐘休息。天天面對著電腦做同樣的工作,說話的時候很少,難得講一下英語也是錯詞滿天飛。我目前大的目標就是學好英語。
我的PART-TIME工作是在一個盤點服務公司(WESTERN INVENTORY COMPANY)當盤點工人。哪里需要我們公司提供盤點服務,我們便在哪里工作,通常是MALL(商場)里的商店。上下班在簽到紙上簽字,上班時不用多說話,埋著頭干就是了。這份工看起來不累,只是用掃描器不停地掃描各類盤點的貨物,但是我經(jīng)常干的頭暈眼花,手腳發(fā)麻。不過,一周我就干,幾個小時,累也就累那么一會兒,也掙不了多少錢,只不過為了得到經(jīng)驗。
開始上班后,我感到特別忙,每天白天上班,晚上學習,尤其是周末,有一大堆的家務活等著干,學習、去圖書館、 到人力資源中心、上PART-TIME班,聯(lián)系朋友,交流信息。周末,洋人們都抓緊時間享受生活,他們開車到野外郊游、燒烤,或到MALL里購物。同時,大部分新移民則積極利用兩天假日讀書學習,準備早日進入大學或?qū)W院學習。剛來的人根本沒有時間玩,不是忙著找工作就是忙著學習,有小孩的家庭還要輔導孩子,不停地與時間賽跑。周末對我們來說就是忙、忙、忙……一到周末,華人幾乎都涌到了唐人街,為了買菜,為了去中文圖書館,為了看一場中文電影等等等等,在大街上擠來擠去好不熱鬧,這時你才感到多倫多的中國人確實很多,難怪僅小多倫多就有三個唐人街區(qū),而且中區(qū)唐人街還是北美規(guī)模大的唐人街,西區(qū)和東區(qū)唐人街也在不斷的發(fā)展壯大,MISSISSAUGA(米西沙加)也有一個規(guī)模不小的唐人街。否則,哪能容得下這么多的人。聽說當年清朝的腐敗統(tǒng)治很不得人心,一些人遠涉重洋地來到北美,當?shù)厝藛栠@些中國人是哪國人,他們不愿意說自己是清(朝)人,唐朝是古代鼎盛的朝代,于是人們就說自己是唐(朝)人 .所就有了今天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之稱。
說起周末到唐人街買菜,我們倒很喜歡。因為我們早知道國外買菜都是性采購一周的食物,沒有車,搭公車、地鐵會很麻煩,所以我們買了一個小推車,一周的食物羅列整齊剛好能放進推車里,走路、上下車也很方便,這樣反而成了樂趣,邊逛街邊買菜。另外,周末在唐人街還可以拿到免費的中文報紙,如《大中報》、《加華新聞》(人民日報海外版)、《中華導報》和《電腦報》,《大中報》是多倫多首份由大陸移民創(chuàng)辦的商業(yè)報紙,以多倫多和大陸的消息為主。其實在加拿大早有中文報紙《星島日報》、《世界日報》和《明報》,它們主要以香港和臺灣的消息為主,大陸消息為輔出版發(fā)行?!缎菎u日報》是老字號的報紙,具有相當?shù)膶嵙Γ?9%的讀者是講粵語的人士,它的招工廣告特別多,一般要求講粵語。我認識許多人,來加拿大后在制衣廠工作,他們不是通過朋友介紹就是自己看《星島日報》去的,干了好幾年也沒有假日,更談不上福利了。一起上班的工友都是說漢語(粵語、閩南語等等),所以,在加拿大待了幾年,英語還是很差,生活還是屬于低線水平,和當年來的時候沒什么兩樣;《明報》是七年前登陸加國的后起之秀,獨具特色,《世界日報》屬于臺灣報社創(chuàng)辦,內(nèi)容豐富,印刷質(zhì)量好;《明報》和《世界日報》的大陸消息比《星島日報》多,所以除了大部分讀者是臺灣移民以外,目前已擁有許多的大陸移民讀者,這兩種報紙的招工廣告有要求講普通話的,但是工作機會不多。當然,多倫多還有很多當?shù)赜⑽膱蠹?,這些報紙上的工作相比之下好些,雇主一旦錄用了你,過了試用期后(一般是3—6個月),各種福利和制度都很完善,但是,應聘者的英文水平一定要過關。
因為我們沒有電腦,所以周末去人力資源中心用電腦上網(wǎng)、打印資料等等是我們每周必做的事兒,再沒有時間也得抽空去一趟。但有時查看資料書,內(nèi)容很多,不可能一時看得完,還有許多的信息想摘錄下來,這時人力資源中心就不是合適的地方了。圖書館才是個自由的信息世界,在里面看或借回家看都可以,各類書籍任你挑選,借上好幾本也無人問津。多倫多的圖書管理系統(tǒng)不得不讓我們佩服其完善性和科學性,而且分布廣,存書量大,種類齊全。
一個星期六的早晨,我和丈夫從地圖上密密麻麻的圖書館標示中找到了離家近的一個TORONTO PUBLIC LIBRARY(多倫多公立圖書館)。多倫多的公立圖書館多達上百處,分布在市區(qū)的各個角落,每一個小區(qū)附近都會有一個。圖書館一般都是兩層樓的建筑物,樓下是服務臺和兒童(讀物)活動區(qū),樓上是各類資料書、科技讀物,還有聲像磁帶、報刊雜志和小說。圖書館里也可以免費使用電腦,但是使用前要先登記,使用時間是半小時,而且打印資料要收費。辦理借書證免費,新移民只要將相關證件帶上,如護照、SIN卡和一個有你姓名、目前住址的信封,填張表格,管理人員做一番登記后,便可以領到一張借書證。每次憑借書證可以在圖書館借閱書籍3個星期左右,除了報紙不能借走以外,借書的數(shù)目和種類不限,逾期還書,則要罰$0.20一天。每天都有老年人來這里讀報,年輕人一般只閱讀招工廣告的專版內(nèi)容或是上網(wǎng)找工作。如果想借的書已經(jīng)被某人借走,那么,就要要求管理員將你的名字登記在等候名單上,有時候一本搶手的(電腦方面的)書等候者特別多,那得等很長時間。有,我想要借的一本書居然有十幾個人在等候,算算至少要等8、9個月,我可不想浪費時間在等上面,改借了別的相關書籍。一個圖書館不可能把所有的書都收集在一起,所以常常會遇到你要借的書在另一個分館,只要你在服務臺登記一下,將書調(diào)到你想要取書的那個分館即可。在你登記的時候,管理員會問你家里的電話號碼,等你登記的書到了或等候的書到了,圖書館有一個專門的自動語音服務系統(tǒng)會打電話通知你。
周末是圖書館熱鬧的時候,孩子們和父母來到圖書館,兒童讀物區(qū)坐滿了孩子,一個個天真無暇,一本正經(jīng)地閱讀著他們鐘愛的兒童讀物。在加拿大,不論走到哪里,都有屬于孩子們的一片天地,圖書館里有專門的兒童閱讀區(qū)和活動區(qū),鮮艷的顏色和有趣的布局,各種各樣的玩具和稀奇古怪的椅子、桌子,特別吸引孩子們,我感到兒童是幸福的。我也很喜歡兒童讀物,每次去圖書館我必定要去一趟兒童區(qū)。我目前的英語水平還不能讀太深奧和復雜的書籍,所以很適合讀孩子們的書,況且我一直沒放棄想做老師的本行工作,這樣對將來的工作和學習很有幫助。我的ESL老師就建議新移民多讀兒童讀物,過一段日子再讀難度大的書籍,時間再長些便可以試著讀小說或復雜的科技讀物。學習英語不能操之過急,才能一點一點地取得進步。
周末,有時我們還去教堂,教堂是個凈化靈魂的地方,不管你信不信教,只要從繁華的都市走進教堂,會立刻被它高雅的環(huán)境所吸引。教堂里的信徒們都是很友好的人,他們心的善良,熱情誠懇;他們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語言,共同的信仰,形成了一個團結(jié)的大家庭。原來,經(jīng)常聽朋友們講教堂里的人幫助某人找到工作或提供援助的故事,后來也發(fā)生在我們自己身上了。盡管我們沒有入教,也沒有那么多時間去教堂禮拜,但我們常常得到教堂里朋友的無償幫助。我和一個神父的妻子是要好的朋友,她80年代去香港教英語,對中國的飲食文化有所了解,所以我們有很多的共同語言,我的英語水平也在交流中得到了提高。
每周日的晚上11:00,我們會準時收看加拿大47 頻道的CFMT(CANADA FIRST MULTICULTURE TELEVISION加拿大多種文化電視頻道),電視臺的一個普通話節(jié)目—MANDARIN WIDE(國語廣角)。平時,47頻道播出不同語言(西班牙語、印度語、菲律賓語和粵語等等)的節(jié)目,大部分觀眾是來自南美州和亞洲的移民。每天晚上9點是粵語新聞,周六晚上還有粵語電視劇場,以前,我能聽懂些粵語,現(xiàn)在我的粵語水平能聽懂新聞內(nèi)容了(進步不小哦),只有星期日的晚上11點至12點是普通話節(jié)目。國外的人普遍認為,星期五是難熬的一天,因為盼著周末的到來,每分鐘每秒種都難以堅持了;星期一的工作效率是低的,因為星期六和星期日兩天徹底放松后,精疲力盡,回到辦公室象是掉進了漩渦,開始在各種人際關系和工作生活中旋轉(zhuǎn)。每個星期一我都沒有睡醒過,稀里糊涂地就過了一天,經(jīng)常在地鐵或公車上抓緊時間睡會兒,同時我也看到好多的中國人也和我一樣。
和我一起上班的Q已經(jīng)通過了考試,2000年1月就要入學讀COLLEGE了。由于她在國內(nèi)從事會計工作,所以她選擇了她的本行—會計學。來到加拿大的新移民,大多數(shù)的人都選擇先讀書后工作,因為移民在這里讀書學費較低,比一個國際學生低8、9倍,還能貸款,學習條件很好。我了解到,一個家庭中,一般是男的讀UNIVERSITY(大學),女的讀COLLEGE(學院),或是男的先讀或是女的先讀,總之誰先讀出一個當?shù)匚膽{就先找到好的工作,然后再供另一個人讀書,也有一起讀書一起畢業(yè)的。我和丈夫來之前也是這么安排的,他打算在他的專業(yè)(機械)內(nèi)攻讀碩士學位,我打算拿一個當?shù)氐腃OLLEGE文憑。我們先一邊打工,一邊學習,準備考試,明年就開始專職讀書。我很想學教師類專業(yè),但是語言要求很高,而且時間太長—6年,我聽了朋友的建議選擇讀會計學。后來我發(fā)現(xiàn),男的幾乎都是學習電腦專業(yè)或攻讀電腦類的學位,以前不是電腦專業(yè)的也轉(zhuǎn)行學電腦;98%的移民女性都青睞于會計學,剩下的也學電腦去了;有少部分人選擇商業(yè)。
電腦業(yè)是個飛速發(fā)展的行業(yè),如果沒有相應的基礎知識和年齡的優(yōu)勢,是不可能在社會上與當?shù)啬贻p畢業(yè)生競爭的。我的朋友W告訴我,她認識3個學電腦的移民朋友,都是女性,其中兩個是轉(zhuǎn)行學的,他們各方面條件不錯,但是前景不如預料的那么好。她們在學校學習的幾年里,語言已基本沒有問題了,畢業(yè)后得到了許多的面試機會。每次面試前都準備得不錯,自我感覺良好,面試那天到公司一看,等候面試的人中大多數(shù)是當?shù)氐陌兹四贻p小伙子,他們有扎實的語言基礎,靈活的頭腦,跳躍的思維和更高的學歷,還沒面試自己就知道結(jié)果會是如何。W的這3個朋友畢業(yè)快1年了,目前一個都沒有找到工作,即使那個原來在國內(nèi)學電腦專業(yè)的也一樣。不過,我們的朋友丁大姐就是個成功的例子。丁大姐以前是學醫(yī)的,在國內(nèi)做了11年的醫(yī)生,96年移民加拿大后轉(zhuǎn)行學習電腦,這對她來說是風馬牛不相及的行業(yè)轉(zhuǎn)換,期間也經(jīng)歷了一段很艱難的日子,但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是一位出色的電腦程序設計人員了,收入頗高。這說明,每個時期的情況不同,每個人的機遇也不一樣,幾年前電腦業(yè)競爭形勢不象今天這么水深火熱,在有限的就業(yè)范圍雖然比某些行業(yè)的就業(yè)范圍寬廣)內(nèi)卻涌現(xiàn)出那么多(比任何一個行業(yè)的競爭者都多)的競爭者,大部分的人只有被殘酷的淘汰。
會計專業(yè)也是一樣的情況,何況我將是轉(zhuǎn)行學習。我的同事菲律賓人A、斯里蘭卡人S和南美洲人T,她們都是當?shù)爻錾囊泼窈蟠Z言當然不在話下,可是當她們完成了COLLEGE的會計專業(yè)學習,拿到了文憑后卻沒有找到相關的專業(yè)工作,終隨便找了份不相干的工作。當她們知道我是才來的新移民后都說我很幸運,我沒有當?shù)氐奈膽{甚至沒有接受過當?shù)卣?guī)的文化教育,語言不夠好,卻和他們在同一個公司、同一個部門干著同樣的工作,確實讓他們感到不公平。話又說回來了,我們認識的朋友里也有成功的中國移民,畢業(yè)后找到了工作,有的人甚至還沒畢業(yè)便找到了專業(yè)工作。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這個社會每個行業(yè)都是該行業(yè)的專業(yè)人士競爭的對象,競爭市場激烈。但有的行業(yè),工作機會已遠遠滿足不了競爭需求,也許這個行業(yè)應該考慮拓寬就業(yè)范圍,也許我們不應該再來湊這個熱鬧了。想來想去,我終決定放棄學習會計專業(yè),還是學我的本專業(yè)—幼兒教育專業(yè),COLLEGE稱這個專業(yè)為'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簡稱'E.C.E.'.我丈夫沒有改變他的計劃,一切都在積極地準備之中……
工作中,同事之間的關系并不象國內(nèi)那樣的親密或疏遠,大家相互交流的時間不多,只有在休息時間聊一聊,剛開始我是聽的多,后來我也積極的參與話題,講的越來越多了,我的聽說能力就在不經(jīng)意之間一點點地得到改善。每天,辦公室里都放著音量很低的音樂,這樣工作起來比較輕松,心情愉快。在我們公司,星期一至星期四,從主管到一般工作人員都不能穿牛仔裝、運動裝和跑鞋上班;到了星期五可以隨便穿,有時還搞一些活動如抽獎、合伙吃一頓午飯、買彩票等等。所以星期五,每個人都青春煥發(fā),神采奕奕,下班后都有豐富的節(jié)目。我印象深的就是,每周舉行抽獎或買彩票的活動,公司里的洋同事總是躍躍欲試,爭相參加,很喜歡搞投機活動;相反的是,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不會參加(我們公司的中國人不少,大部分是移民),只是端坐在一旁湊湊熱鬧而已。然而,每次的結(jié)果都是'一家歡喜百家愁',于是,沒得到獎的人發(fā)誓下再也不參加了。到了第二次,他們照樣參加,一個不少,開獎的時間一到,立刻涌到宣布臺,等待興奮的時刻,這是國外辦公室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另外,這里的辦公室就象家一樣,有各種擺設點綴,還有茂密的植物和艷麗的鮮花;不過,主管的辦公室更具特色,電腦上放著毛絨玩具,到處都貼著小紙條我感到,在這樣的辦公室里工作正如他們所說的那樣,人在一個輕松的環(huán)境里工作,沒有壓抑的感覺,覺得辦公室象家一樣溫馨,每個人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大家齊心協(xié)力地工作,共同合作,同事之間的關系很和諧,很自然。
在這第二個月里,我們購置了些家具,還買了個電視機。剛來時,除了小件的生活用品,沒有桌子、椅子,沒有一樣家具……現(xiàn)在有床、一個五斗柜、一個小書櫥、兩張椅子和房東的一個大桌子(用于任何需要),慢慢的這個家被一點點的建立起來了。我知道,要是在國內(nèi)這些并不算什么,但是,在加拿大,我相信每個新移民都會覺得通過自己的雙手建立的這一切,顯得那么珍貴,也格外的高興。